孫躍
數學學習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學生接受的數學德育太少。心理因素,意志品質等也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多數數學教師認為數學教學與德育工作就像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點。這些都是對數學德育不理解,或認識不到位引起的。張奠宙老師曾在文章中指出:學校教育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要自信,讓其堅持自己的想法,進行數學學科德育教育,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所以,在數學學科教學中適時地滲透數學德育,實踐教書育人,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消除學生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
一、春夜喜雨話如何進行數學學科德育滲透
前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2]因此,如果說數學教學是春夜,那數學德育就是喜雨,離開了誰,都不會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這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在數學看似平淡、枯燥、繁鎖的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一些和時事或人生經歷相吻合的實例,使課堂教學中不時出現智慧的火花。就像知時好雨,當春乃發,讓學生沐浴在春風細雨中。既學習了數學,又滋潤了思想。
比如,在正弦函數圖像教學時,研究了波峰波谷后,又加上了幾句:人生就像這個函數曲線,起起落落。學習也是,有順境時的波峰狀態,就會有逆境時的波谷狀態。你們在學習中、生活中不也有時會由順利階段進入受挫階段嗎?不要氣餒,不要消沉,看看正弦函數曲線吧,記住:波谷過了,就是新的波峰!這時同學們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這樣不但對正弦曲線加深了理解,而且激勵了不怕挫折頑強的學習意志,真可謂一舉兩得。
2、波利亞說“教學生解題是意志的教育,當學生求解出那些對他來說并不太容易的題目時,他學會了敗而不餒,學會了贊賞自己微小的進展,學會了等待靈感的到來,學會了當靈感到來后全力以赴,如果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學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
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對一些難點進行精心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把教育內容化作細雨,隨風潛入,于悄無聲息中,讓教學難點悄悄解決,學生感覺不到難,漸漸的學生就會消除學習數學的恐懼。
3、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我們不但要提倡團結協作精神,同時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還要讓每個同學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要讓學生不但要有“云俱黑”的共性,還要有“火獨明”的個性。
在證明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時,按照教材要求只介紹一種推導的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堂中索性"放任"了一次,將余下的時間留給同學們討論,思考此問題還有沒有其它的推導方法。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同學們給出了多達8種方法,其中有一種最令人欣慰的是運用了新教材中的向量知識來證明。在這樣的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的潛能。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增強了自己學習的自信心,他們在解題成功的喜悅中思想得到了升華。
4、風雨固然讓人煩惱,但是風雨過后總會有“花重錦官城”的美景。例如在講求函數的值域問題時,我觀察到學生運用了多種方法都不太理想。就適時點撥:你看這個式子的幾何意義是什么?和學過的哪個公式形式上很像?“和兩點(cosx,sinx)與(2-2)的斜率公式有點像”,有學生在思索中囈語。“對啊,把函數看作點(cosx,sinx)與(2-2)的斜率范圍來理解y的取值范圍不就行嗎?”,“啊,太妙了”,一時間教室內一片沸騰。
這時點評說“通過本例的學習,我們應該體會到多角度、多視野地思考問題的重要性。做人也要這樣,平時同學們相互之間經常會有一些小矛盾,個人利益上會有一些沖突,這時雙方如果都能退一步,則會有”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的感覺。這難道這不正是人生的哲理嗎?
二、數學學科德育實踐的反思
“數學學科德育”實踐對教師組織能力的挑戰。數學教師要本著適時,適度和符合學生需求的原則,通過挖掘教材,設計課堂環節,進行數學實德育滲透。這需要教師不斷的學習,總結和完善。
實踐“數學學科德育”對教師授課時間的挑戰。由于實踐數學學科德育需要占用一定的授課時間,就需要老師有一定的課堂駕馭能力。草草收場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所以既要完成教學,又能完成德育滲透是對教師授課時間的挑戰。
實踐“數學學科德育”對教師教學理念的挑戰。數學教師只有把學科教學與德育滲透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更豐富,態度更端正,心理更健康,毅力更堅強。
總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善于挖掘素材,讓恰當的數學問題成為好雨,當春而發,隨風潛入,無聲潤物。做到江船火獨明,花重錦官城。這不就是數學學科德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