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敏
摘要:青銅器是青銅時代的重要象征,商代的青銅文化是為政治服務的美學思想。商周青銅器的工藝一直被后人模仿和研究,卻沒有被超越,主要原因就是威嚴的氣勢,豐富的文化內涵,精湛的技藝表現出奴隸社會獨特的精神風貌。中國青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獨樹一幟,規模大,造型獨特,裝飾花紋精美,雕刻技藝精湛,氣勢雄偉。本篇文章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從青銅工藝方面進行了介紹,總結了青銅器的藝術特點。青銅器不僅僅是工藝品,它相當于用青銅鑄成的一頁頁史書,更猶如是銅鑄的中國人的脊梁。
關鍵詞:商代;青銅器;造型;紋飾
中圖分類號:K87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134-01
一、青銅工藝概述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科學,科學的進步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商代青銅器的鑄造與使用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創作思想與美學思想。
(一)起源及演進
青銅器是由紅銅與錫的合金制成的器具。青銅器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有出現。中國青銅器制作工藝精湛,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沒有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夏代開始出現青銅容器和兵器。中國青銅器在商代發展已經很廣泛了,戰國末期以后由于青銅器比較昂貴,逐漸被鐵器取而代之,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中國的青銅文化發展過程雖然緩慢,但是鼎盛時期的藝術作品數量之龐大是其他古老民族所不及的。三千多年前出現的青銅藝術,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青銅器的種類
對青銅器進行分類,主要是為了清楚區分青銅器的性質和作用。從用途上青銅器形狀可分為五大類:即生產工具、日用器皿、樂器、兵器和貨幣。日用器和樂器中包括禮器,另外還有門環、車飾、帶鉤、銅鏡等雜物。
二、青銅器工藝研究
(一)青銅器的制作
青銅器的生產,需要銅礦的冶煉、制作外范和內范、熔鑄銅液等幾個過程。首先是制范,先用泥土制作出一個雛形,稱為模。有裝飾花紋的,需要先用筆在模上畫出圖案,然后雕刻。模具干燥以后,將細泥加水和成泥片,粘在模的外面,使之成形并展現出紋飾,這就是外范。在外范里面,還要做一個內范。外范與內范之間的寬度是容器的厚度。在外范的外面用繩索和厚泥固定,澆注完煉好的銅液,青銅器就制成了。上述方法稱為陶范法,也可以說成泥模法。此外,還有一種蠟模法,它是用蠟制作銅器的模型。銅和錫的合金在《周禮·考工記》中有記載,青銅中錫所占比例為17%-20%時最堅韌,超過這種比例,效果就會變差,所以《周禮·考工記》所記的銅錫的比例與科學實驗結論大致接近。這是我國古代冶金工藝的實踐總結。
(二)青銅器的造型
從考古發現來看,商代青銅器不但數量多,而且形狀多樣。不同器種在不同時代都呈現不同的風格。青銅鼎由三部分組成,包括耳、腹、足。耳比較小、圓拱形,立于口沿上。腹有方形、圓形和鬲形三種形式,足有三足和四足之分,方形鼎全都是四個足,是圓柱體空足,圓形腹的鼎有三足,主要是錐狀空足,也不免有個別的是片狀扁足。鼎的造型基本上受到同時期陶器造型的影響,同時也有所創新,反映了多樣性的造型美。鬲的造型是在口沿上加環狀的立耳,由耳、深鼓腹和三足組成。
(三)青銅器的紋飾
青銅器的紋飾可追溯到仰韶文化的彩陶時期,通過不斷更新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青銅器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朝早期青銅器造型非常獨特,裝飾紋樣也極具富有時代的特征。從現有的資料看,商代青銅器的紋樣主要有弦紋、人字紋、乳釘紋、獸面紋與夔紋等。有人說造型為青銅器塑造了整體的外形輪廓,紋飾是青銅器華麗的衣裳,二者相互結合,才成就了青銅器這一偉大的工藝作品。紋飾與其它裝飾必須服從造型的需要,并滿足提高工藝美術的藝術觀賞價值的需要。
三、青銅器的藝術特點
青銅工藝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輝煌的藝術創作。它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在人類工藝史上閃耀著光芒。為了滿足奴隸社會的生活要求,青銅制作工藝給人一種神秘而威嚴的氣氛,它還反映奴隸社會由于生產力低下,對自然現象不可違抗的精神面貌。
四、結語
工藝美術品作為一種人工形態,由材料、功能、形式、結構構成,由于科技的進步和藝術的演變,利用科學技術實現美的應用,通過形態語言表達一定的思想,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造就了很多科技與藝術并存的物品。只有當今生活的人們才能擺脫了當時社會的思想要求,把商代的工藝品看成是純粹欣賞的傳統工藝,獲得更美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