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蘭
摘要:傳統戲曲文化不僅具有很好的藝術特點,同時也具有較強的文化底蘊,是群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群眾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越發注重自身文化需求的提高,結合時代特點和群眾特點對戲曲文化進行改革和創新,合理拓寬戲曲文化的傳播途徑,促進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結合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戲曲文化;群眾文化;社會背景;參與積極性;傳播
中圖分類號:J805;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198-01
戲曲文化作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塊璀璨瑰寶,具有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的藝術性。在戲曲中不乏有在廣大群眾中深深扎根的優秀劇目,能夠將中國人的民俗氣息、喜怒哀樂以及思想感情形象的表達出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越發注重自身文化生活的豐富,越來越高的要求當代群眾文化生活。
因此,為了能夠使群眾更加愉悅享受戲曲文化所帶來的美,促進人們精神文明建設的提高,有必要對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結合進行不斷研究,同時戲曲文化也能夠在群眾文化的感染下得到全新的開拓與發展,再次推動戲曲文化的繁榮。
一、創新傳統戲曲文化
傳統戲曲文化既是我國不容小覷的文化瑰寶,同時其歷史底蘊也相當深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文化環境也受其影響發生了變革,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內容不僅需要結合現代人的文化需求進行創新,還需要以現代人的欣賞理論進行發展。然而部分戲曲文化內容卻表現出了一些問題,這主要是很多參與現代群眾文化工作的中青年人群并不完全了解戲曲文化。
因此,為了能夠確保戲曲文化能夠更好的融合到群眾文化當中,需要注重傳統戲曲文化工作的創新。首先,需要改良傳統戲劇劇目,基于傳統戲劇劇目優勢進行改良和創新,科學選擇合理方法改革傳統戲劇中不合理部分,注重創新改良工作的原則性。其次,需要對編寫新劇目工作進行強化,在編寫新劇目的過程中需要將真實的社會事件或者典型任務事例合理加入到其中,以時代為背景進行描寫。
二、促進群眾參與積極性的提高
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群眾文化活動的成效,同時這也能夠體現出群眾在文化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群眾作為群眾文化的主體,需要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由此確保群眾文化的組織的完備。群眾在目前的群眾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參與積極性不高的情況,而對于傳承、繼承和發展文化事業的過程中卻只有少數人熱衷參與,持有圍觀或者默然態度的人則相對較多。因此,政府應該對其相關有力因素進行利用,使群眾能夠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主動參與,愿意主動投入到其中,比如說鼓勵對劇院或者是群眾性戲曲角等基礎設施進行新建,從政策角度方面對群眾戲曲社團和民營劇團進行支持。在發揚地方戲曲等特色性群眾文化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繼承其特色性文化內容,緊隨當代經濟背景發展群眾文化事業,對其民風民氣進行良好構建。
三、在高校進行戲曲文化傳播
年輕人不管出現在任何地位,其活力和激情都能夠對周圍人形成感染。尤其是對于作為當代社會中堅力量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較好的文化素質,倘若能夠將戲曲這類藝術文化滲透至大學生的教育當中,既能夠有助于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還能夠有助于戲曲文化的傳承,提高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結合的有效性。因此,在開展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結合的工作中,不僅需要結合青少年藝術教育的特點對其戲曲藝術推廣普及工作進行開展,還要基于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特點對其融合工作進行優化和改善。比如說對于國粹京劇而言,京劇藝術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已逐步成為北京的典型藝術之一,擁有數量相對較多的群眾性戲曲文藝團隊,其戲迷票友也相對較多。北京作為我國的首府,在北京數不勝數的高校中開展戲曲文化傳播,創設具有特色性的京劇課程,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戲曲文化的傳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關文化部門應注重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積極與各高校進行合作,比如開設京劇課程,聘請的老師可以是中國戲劇學院的專業教師,也可以是戲曲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或者可以選定部分地點為試點單位,指派教師或者學生去講解劇目知識,輔助指導表演技巧,共同組織排練新劇目等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就是戲曲文化,我們有責任對其傳承工作予以重視,同時其傳承工作也是我們的義務,在高校課堂中傳播京劇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學唱和表演京劇,更主要的是為了讓學生對存在于京劇中的道德、藝術以及語言等方面元素進行了解和把握,從而確保戲曲文化能夠更好的與群眾文化相融合。
戲曲文化并不僅僅只是戲曲行業的事,同時也是群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內容。戲曲文化作為典型的傳統藝術文化,群眾有責任和義務對其進行傳承。因此,當代社會有必要注重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有效結合,一方面需要注重群眾參與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拓寬戲曲文化的傳播途徑,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對其戲曲文化精髓進行傳承和延續,從而確保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能夠得到有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