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超
【摘 要】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同屬社會主義的范疇,作為影響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思想,二者自產生之日起受到的熱議與爭論不斷,雖然二者都產生于19世紀初期,但在世界觀、指導思想、依靠的階級基礎、目標實現方式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對其差異性進行辨析,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有助于加深對這兩種主義的認識,明確二者的界限,從而進一步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關鍵詞】民主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差異性辨析
民主社會主義是諸多資本主義改良思潮中的一種,而科學社會社會主義是指導世界范圍內的無產階級政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的重要法寶,二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平行、并列關系,而是存在本質的區別,對二者之間的差異性進行辨析,對于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更好地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至關重要。
一、世界觀、指導思想不同
民主社會主義堅持世界觀中立,在指導思想方面突出表現為多元化。在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民主社會主義曾長期占有支配地位,其堅持人道主義的啟示主要來源于宗教原則,摒棄統一的世界觀,指導思想海納基督教倫理學、資產階級哲學、政治學以及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和修正主義,馬克思主義也是其指導思想之一,但其否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基督教、人道主義、啟蒙運動的原則以及歐洲古典哲學是其主要思想來源,倫理社會主義是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綱領的主要哲學基礎,認為發展社會主義應符合道德的要求,其強調的道德價值意在消除資本主義社會關系中的矛盾,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超階級團結,突出“人是目的”。民主社會主義宣稱:“社會主義的實現不是必然的”,并指責馬克思主義強調的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具有反倫理傾向,強調民主是實現社會公正、自由與團結的重要任務。
科學社會主義尊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歷史唯物主義是其哲學基礎,唯物主義將人置于具體的歷史實際之中進行分析,以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作為切入點,突出強調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將民主社會主義強調的自由、平等、博愛等抽象價值觀念具象化和現實化,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上的。與民主社會主義指導思想多元化不同,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科學社會主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肯定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堅持無產階級是解放全人類的戰士,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另外,科學社會主義在踐行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非教條式地遵守執行,而是時刻根據社會歷史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完善創新,與時俱進。
二、依靠的階級基礎和載體不同
民主社會主義所依靠的階級基礎經歷了工人階級到新中產階級的變化。在前期階段,民主社會主義的發展起源于工人運動,但是,由于社會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成員分化,工人階級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其作用和影響式微,民主社會主義在后來的發展中與工人運動漸行漸遠。與此同時,社會中的職員與公務員的經濟狀況與工人階級相似,但是在思想與意識上卻與工人階級不同,奉行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民主黨之前所提倡的主要針對工人階級的綱領與行為準則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新發展,為了繼續推行民主社會主義的政策,必須修改擴充綱領內容,獲得新中產階級的支持,在選舉中獲得更多的選票,顧全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需求。因此,民主社會主義所依靠的階級基礎與社會力量經歷了工人階級到新中產階級的變化,后期主要靠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多數選民。民主社會主義所依賴的載體是社會民主黨,此黨以爭取大多數選民為目標。社會民主黨主張與現存國家的多元文化政治體制相互融合,遵守多黨議會民主制度的規則,以在選舉中贏得大多數選民的支持來取得和鞏固政權。另外,它反對對黨的革命性、階級性、先進性以及指導思想進行刻板的限定,而是宣稱其是一個思想自由、追求民主的政黨,黨內成員思想和信仰各異,注重人民性和群眾性。
科學社會主義所依賴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力量是無產階級。科學社會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發展規律的科學,即關于無產階級所進行的斗爭的性質、條件以及由此產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學。科學社會主義產生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當時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凸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級斗爭的尖銳化,現代無產階級的形成并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以及工人運動的空前高漲,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科學社會主義強調無產階級要實現自身的解放,從剝削、壓迫中解放出來,必須自己爭取,工人階級應該充當領導階級
進行積極的階級斗爭,與此同時,無產階級的階級范圍和內容是與時俱進的,不僅包括從事體力勞動的普通勞動者,還包括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中的白領工人。無產階級是實現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力量,擔負著作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和社會主義的創造者的偉大歷史使命。共產黨是科學社會主義的載體,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自身的指導思想,是由工人階級中的先進分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組織起來的。共產黨具有統一的意志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核心。
三、目標實現方式不同
民主社會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但其反對無產階級專政以及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破舊有的國家機器,而是力圖通過和平的方式、民主的形式與改良的道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認為民主制度是最適合社會主義的制度,民主是其基本核心要素。實現民主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普選獲得議會多數席位,取得國家政權,從而推行民主社會主義所主張的方針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改造社會,實現其綱領。社會民主黨是民主社會主義的載體,以爭取多數選民為自身目標,以思想自由標榜,強調社會民主黨是由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組成的共同體,注重載體的群眾性及人民性,以開放性的態度接納社會中的各個階層里認同民主社會主義綱領的人。主張堅持生產資料私有制,與此同時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進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的漸進改良,從而逐漸實現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
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實現目標的方式截然相反,堅持無產階級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取得國家政權,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對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具體的社會條件和階級力量進行分析,也可以采取議會選舉的方式,但必須徹底摧毀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新政權,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改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實行生產資料社會化,解放、發展生產力,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參考文獻】
[1]胡凌艷.科學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之關系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06.
[2]劉元玖.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比較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
[3]薛新國.論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05: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