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斌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城鎮化,農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智能技術逐漸應用到各個領域,其中,重要農網的改造和運行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一部分,電網運行的環境近年來逐漸發生變動,社會各領域對于電網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多。在農網的改造中,我們嘗試在農網中應用智能電網工程,以便解決目前農村電網存在的一些問題。智能化的進入,有利于促進農村新能源的發展。
【關鍵詞】智能電網工程;農網;改造;運行;重要性
一、前言
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努力建設更好的農村,把智能電網工程應用于農村電網,將農村電網進行改造升級,這是智能網建設的基礎環節。農村電網是國內電網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以堅固為基礎、智能為特色的新型農村電網,這也是我國電網協調發展,綜合發展的必然趨勢。相應國家對新農村的要求,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在農村電網的改造中,智能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農網智能化改造的意義
目前農村電網存在很多問題,智能化的融入,能夠將生產和運行信息整合到智能電網系統。農村的生產、工業和現代化發展都離不開用電的支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資源管理,提高電網的利用效率。對于農村電網,加快改造升級的步伐,提升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農網運行的可靠程度
一部分農村地處偏遠地帶,在線路和電網的架構上存在地理缺陷,電網的維護工作做的不夠好,而且政府在農村電網的投入經費不足,電力設備不夠先進,智能化水平很低,與發達城市的電網存在很大差距,農村的電網普遍電壓低,經常出現故障,供電的電路穩定性差,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可以擴寬電網范圍,提升電荷整體的承載能力,保障農村的正常用電。智能化改造的一部分就是電網網架的承載能力。
(二)優化配備裝置
農村供電范圍比較窄,供電規劃不夠明確,在春秋比較忙碌的時候,農村用電處于高峰期,此時容易出現電荷不足,配電設施事故頻發,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為了減少這種狀況的發生,提高農村電網公司按的穩定性,應該是用智能化設備優化配置農村用電峰值的數據,完成對變壓器智能化配置。
(三)保障供電的安全性
我們應該先改善農村地生態環境,綠色植被的增加,能夠更好地維護供電線路,保障電路線路的安全運行。通過農村電網的智能化改造,在農村電網的供電線路中更換成智能化檢驗設備,加強對電路中電力信號的監控,同時可以采取新技術或者先進的設備來提升農村低壓電網的安全性能。
(四)開發清潔能源
農村的地域廣闊,能源豐富,合理利用農村資源可以科學進行秸稈發電、沼氣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型發電,農村的房屋建筑比較適合用來進行太陽能光伏發電,處于河流區域的小村莊可以嘗試水力發電。多種新型不同的發電方式在清潔能源建設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適應農村快速發展的前提后,農網的智能化顯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新型能源的有效供給。
三、智能電網工程在農網改造的建議
將智能電網工程推進到農村電網建設中,應當根據農村的實際用電情況,建立新型區域配電網供電模式。在保證用電的安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可以嘗試構建電網輔助平臺,增添多能源互補需求,緩解用電壓力,對智能化配電網設備進行優化,下面本文從這幾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優化農村電網智能化電力設備
一方面可以建設農村智能化變電站,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電網配電開關的智能化服務。農村電網的監測力度不夠,建立一個適宜全國各地的數字化智能化的變電站,應用智能化設備,經常對變電站進行維護和維修,努力實現變電站的自動化,可控性,利用智能化裝備的精確控制來保障用電設備的正常使用。電路配電過程中,開關往往直接與電網內部的電能轉化密切聯系,并且可以智能化控制斷路器和變壓器,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改善接觸開關的常規結構,對一些破舊的裝備進行更換,添加一些高性能的開關,完全保障絕緣性,并進行科學設計,使其發揮最大的能效。
(二)統一數據管理
農村電網的地理信息相對比較分散,管理技術比較落后,將信息匯總成技術這一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基于以上問題,提出適合我國農村電網管理模式的農村電網數據統一管理體系。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智能化儲存,應用先進技術解決相關技術,使用實用化軟件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為農村電網的運行管理和經營服務制造有效的統一的數據管理體系,通過工程試點檢驗標準是否合格,并進行改良,制訂符合農村電網的配套標準,在大多數農村中進行實際應用,推動統一數據管理平臺在農村電網建設中的應用。
(三)農村電路業務技術
從國家宏觀角度出發,站在中國農電系統的角度,政府統一構建適合農村電路發展的戰略和農村電路維護監管制度,建立電路輔助體系,解決突發的農村電路故障問題。建立農電企業,對農村電路建設進行企業化管理和運行,引進高水平人才,對農村電路進行深度分析,創造符合實情的發展策略,建立發展戰略信息管理系統,為農村電網提供信息化技術管理和核心支撐。
(四)建立智能用電系統
管理部門應當完善用電機制,綜合實際情況,進行數據化采集和用電的電費結算,改變原來傳統的管理制度,更新管理機制和方法,對遠程購電和運輸進行完善,發揮自動化計算線損的功能,做好服務平臺,對損壞的電路及時進行維修和保護,要求工作人員和技術員達到實時互動,提高整體的服務水平;改變單一的繳費方式,互聯網發達的現在,農民也可以采取互聯網等方式進行繳費,并實現網絡繳費用電的及時供應。
(五)配電自動化
配電的自動化可以明顯提高用電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他也是智能化電路的基礎設施。我國在部分中心城市進行試點,建立了簡易實用的標準化配電自動化系統,相關部門應當考慮將這種系統應用到農村電路中。該系統主要包括對電路的實時監控、饋線的自動化、設備管理、停電與設備檢修管理等。基于農村建設不太完善,電網結構、通信設備等不太健全,提議在農村電網建設中進行逐步改造升級,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以區域電網為單位應用信息一體化的配、用電自動化系統。當供電出現不均衡時,改變部分用戶的用電負荷,從而保證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以及用電質量。針對農村用電的階段性和特殊性,管理部門應當引導農民和利用電,減少集中用電的高峰情況出現,緩解農村電網壓力。
(六)新能源接入
對發電產進行新能源分散接入,有利于解決偏遠農村地區用電緊張、可靠性差、負荷分布不均勻等問題。新能源接入后,對電網的安全性有一定影響,先利用部分村莊電網進行試點,檢查電路設備的安全性能,結合當地的太陽能資源等建立合適的發電站,滿足該村莊以及附近村民的用電情況。
四、結束語
農村新能源和智能化建設需要政府較大的幫扶力度,進而多方支持。農村電網的智能化改革有利于提高帶能的利用效率,對于改善農村的用電設備和用電情況有積極作用。農村電網的智能化改造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國家應當加大對農村的經費投入,保障農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綜合考慮經濟、技術、環境等因素,建立健全農村電網的智能化改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 宋征亮,發展農村智能電網的意義、特點和可行性分析,《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0):76-77
[2] 陶彪,農網營配調管理模式優化工程研究,《山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