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
摘要:《筆意贊》相傳為王僧虔所作,但爭論不一。其一:《書法神采論研究》、《王僧虔書學研究》等文皆認為《筆意贊》中所闡述的神彩論揭示了書法藝術中形與神的辯證關系,是為神彩論發展的第一階段。其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刊登的‘舊題王僧虔《筆意贊》的版本源流與辨偽一文認為不能把神采論放在王僧虔名下及其所處的時代加以研究,《筆意贊》所表達的核心思想很可能出于唐人張懷瑾的思想。在查閱及整理資料后,筆者更支持后者觀點,本文將以《筆意贊》非王僧虔所作為論點,進行論述。
關鍵詞:《筆意贊》;王僧虔;剡紙;易墨
中圖分類號:J292.1;G2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012-01
一、《筆意贊》的異議
其一:黃悖先生在《書法神采論研究》一文中說到“本文原四章,第一、第二章認為,以南齊王僧虔《筆意贊》中所闡述的神彩論為代表,揭示了書法藝術中形與神的辯證關系,為神彩論發展的第一階段,其在書法上表現出來的特征是以形神兼備為要求的精巧書風。唐張懷灌的“唯觀神彩”,“不見字形說”和“神妙能品評說”,更新了六朝神彩論,可視為神彩論發展的第二階段,張懷罐的書論與同時代的代表書家相呼應,使中唐書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腔?!薄锻跎瘯鴮W研究》一文中也指出:在魏晉時期,藝術上有一種“言意之辨”,也許是由于當時深受玄學、老莊思想的影響。在南朝的時候,當時書家以意論書,以意論書幾乎成了一種社會風氣。王僧虔生活在那個時期,其書論無不受到“意”這種風氣的影響??傊跎纳癫烧撌菛|晉尚意書論的理論總結與深化,它開啟了唐代書論的風神說與表情說,從而使中國書法的尚意理論達到了高峰。其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刊登的‘舊題王僧虔《筆意贊》的版本源流與辨偽一文認為從版本流傳來看,直到元代蘇霖《書法鉤玄》才把《筆意贊》與王僧虔聯系,而此前鈔錄全文的《墨藪》與《書苑菁華》以及諸書征引,均與王僧虔無關。不能把神采論放在王僧虔名下及其所處的時代加以研究,《筆意贊》所表達的核心思想很可能出于唐人張懷瑾的思想。
二、《筆意贊》非王僧虔所作
筆者更支持后者觀點。根據舊題王僧虔《筆意贊》的版本源流與辨偽一文分析可知,無論從文章的內容,紙墨的發展,法帖的流傳還是從文體特點來看《筆意贊》皆非王僧虔所作。本文將圍繞紙墨發展這一點進行闡述,說明支持后者的原由。從紙墨發展而言,與王僧虔所處時代有出入。
(一)關于剡紙的記載較早
《太平御覽》卷六零五云:“范甯教曰:‘土紙不可以作文,書皆令用藤角紙?!狈跺?,東晉人,其所謂藤角紙,即藤紙,以剡縣藤紙最為出名,藤紙即為剡紙。然而剡紙并未得到六朝書家青睞。衛夫人《筆陣圖》云:“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凈者。”即東陽(今浙江東陽)魚卵紙。何延之《蘭亭始末記》云:“(王羲之)揮毫制序,興樂而書,用蠶繭紙、鼠須筆,道媚勁健,絕代更無?!眲t王羲之書《蘭亭序》所用為蠶繭紙……剡紙在六朝使用并不廣泛。剡紙的聲名鵲起是在唐代。劉仁慶《論中國書畫用紙的源與流》云:“唐朝書法用的大多數還是麻紙……唐代所用的紙,除了麻類之外,后來又添加了藤紙、楮紙和桑皮紙等。”
唐人關于剡紙的記載很多。剡紙亦得到了唐代文人不遺余力的贊美。顧況《剡紙歌》云:“剡溪剡紙生剡藤,噴水搗為蕉葉棱。欲寫金人金口偈,寄與山陰山里僧。手把山中紫羅筆,思量點畫龍蛇出。正是垂頭塌翼時,不免向君求此物?!贝薜廊凇吨x朱常侍寄貺蜀茶剡紙》云:“百幅輕明雪未融,薛家凡紙漫深紅。不應點染閑言語,留記將軍蓋世功?!?/p>
由此可知,剡紙盛于唐,王僧虔所處的時代尚未廣泛使用。
(二)易墨因產于易州而得名,故又稱“易州墨”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一八“易州”云:“秦置三十六郡,以為上谷郡。漢分置涿郡,今州則漢涿郡故安縣之地。隋開皇元年改為易州,因州南十三里易水為名。大業初為上谷郡,遙取漢上谷以為名。隋亂陷賊,武德四年又改為易州?!?/p>
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六“河北道”亦云:“秦并天下,是為上谷郡地。漢置涿郡,今州即漢涿郡之故安縣也。晉為范陽國。后魏又為上谷郡。隋開皇元年自今遂城所理英雄城移南營州居燕之侯臺,仍改名為易州,取州南易水為名。煬帝初,州廢,復為上谷郡,遙取漢上谷以為名。唐武德四年討平竇建德,改為易州,領易、淶水、永樂、遂城、道五縣……天寶元年改為上谷郡。乾元元年復為易州。”
晁說之《墨經》云:“古用松煙、石墨二種,石墨自魏晉以后無聞,松煙之制尚矣。漢貴扶風隃糜終南山之松,蔡質《漢官儀》日:‘尚書令、樸、丞、朗月賜隃糜大墨一枚、小墨一枚。晉貴九江廬山之松,衛夫人《筆陣》日:‘墨取廬山松煙。唐則易州、潞州之松,上黨松心尤先見貴。后唐則宣州黃山、歙州黟山松、羅山之松,李氏以宣歙之松類易水之松。”
可見,易墨至唐始見貴。據此,易州在秦為上谷郡,漢為涿郡,晉為范陽國,北魏又為上谷郡,隋開皇元年改為易州,大業初復為上谷郡,唐武德四年改為易州,天寶元年改為上谷郡,乾元元年復為易州。王僧虔生于南朝宋、齊之際,屬于北魏時期,易州稱上谷郡,所以王僧虔不知道易墨的存在,故從墨的角度《筆意贊》不可能為王僧虔所作。
由此可知,剡紙易墨皆盛于唐,而《筆意贊》提及剡紙易墨,顯然《筆意贊》不可能為王僧虔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