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晶
摘要:剝開石榴厚而結實的皮,可以看到一顆顆鮮紅的果實,擁擠、無序、封閉。在建筑師眼里,一棵石榴便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一個居住區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建筑空間是通過人為手段所創造的人工環境,建筑空間建造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從人類啟蒙時代尋求安全、被保護等簡單和原始的需要,逐步發展為種類復雜、層次各異的心理需求。一個優秀的居住區正如本文題目所說的,不光要提供私人生活,還要提供公共場所。
關鍵詞:空間設計;公共空間
中圖分類號:TS971;TU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066-01
一、引言
社區不是一個單個空間的累加,而應該是一個適宜生活的場所。社區感是社區之所以存在的一個根本條件?!巴ァ痹诠盼闹兄柑们拔莺蟮目盏??!皥@”則和功能上的納光、乘涼、通風、換氣、休息:精神上的暢快、愉悅、撫慰等作用相聯系。所以定義社區中綠化的公共空間為社區庭院。
社區感是對社區的認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具有一種歸屬感,其次是與社會成員具有共同的社會情感。這些社會情感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去促進和構造。不論社區是如何形成的,社區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使人們產生一種歸屬感。社區居民能夠感知她的文化活力,社區對他們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在社區中,有某種共同的價值和文化,人們具有緊密地聯系,形成一種網絡。對社區的認同感可以幫助人確認他與社區的關系,由對場所的認同感能使人體驗到家”的感覺。由于任何場所都有其特性,它有可能由場所的某些局部和細節顯現出來,因此人對場所的特性的感知。既可以來自于場所的整體氣氛,也可以來自于場所的局部和細節。
二、私人生活
很難想象我們生活的空間要如石榴一樣擁擠、無序。石榴作為一個整體,對于其中的石榴子來說,只有公共空間,而沒有私人生活,但社會是不允許建筑這樣建造的,這也違背了建筑空間誕生的本意:通過人工手段創造空間,為的就是與外界區分開,滿足人類生理上遮風避雨的需求以及心理上歸屬感、安全感的需求。因此,一件優秀的建筑作品一定會包含優秀的私人空間設計。而我國的具體情況更為特殊,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越來越激烈,住宅建筑不可能像外國一樣松散布置,因此,私密性問題在我國居住區設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而對于居住區的室外空間設計來說,由于居民需求的不同,在社區庭院中,相對的私秘空間可以劃入個人空間的范圍,作為家庭室內空間的延續。由于居民對于私密半私密空間的需求,使公共空間中出現私密空間成為了可能。私密空間的屬性,并不是絕對的,可以和個人空間結合起來理解。個人空間是指人心里上所需要的隨著人的走動而不斷遷移的最小空間領域。個人空間可以使人在空間中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使個人的“完整性”不受侵犯。并使人際問的交往處于最有水平。人類有相互在空間上保持一定距離的心理需求。因此,有的心理學家把個人空間稱為“身體的緩沖區氣個人空間也會因為一些個人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年齡、性別、種族、文化、等背景。其中性別和年齡對個人空間的影響尤為明顯。女性比男性的個人空間,q、兒童之間的接近距離也比較小,他們到8-10歲才有明顯的個人空間意識,到了老年,個人空間呈現縮小趨勢。親昵距離一是情侶、夫婦、雙親與子女之間的距離,近距離小于15厘米。遠距離在15-45厘米之間。表現為親切的耳語或撫攜私交距離一是一般的密友、親屬之間的距離,近距離為45-75厘米。遠距離為75-120厘米;社交距離們在進行社交和一般公務活動時所習慣的距離。近距離位120-210厘米。私密空間和設施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一些設施可以有助于私密空間的創造。這些尺度決定了私密空間設施的擺放。
公共空間中的配套設施有許多種,在此只談一下座椅的公共空間屬性。在開放空間中,座椅就好比“砌房子的磚”,作為運動的補充,提供了明確的休息停頓的邀請。室外座椅的設置必須與其周圍的環境相結合。多個座椅的不同組合方式也會代表了不同的性質。在公共空間中,為了交流的需要,座椅的擺放和設計就會呈現出特定的特點。例如:在一個比較寬的路上,座椅撰放的位置。當老人們帶著孩子在庭院內閑逛時走累了,需要休息,同時又便于互相交流。而在一個圓形的空間內。彼此的視線都可以觀察到對方,便于互相交流。
三、個人生活與公共場所走向融合
一個豐富多彩的公共空間有助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融合,使其形成一個穩定的社會網絡。而私密空間則滿足了個人空間的需求。使社區居民的個人空間得到延展,完成了從室內到空外的過渡。滿足了人們親近門然的本性。社區庭院的規劃,要以用戶的需求為基礎。分析居民的特點,以滿足其對空間類型的需求。在高密度社區庭院中,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良好的共存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