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
摘要:歌唱藝術既是情的藝術,又是聲的藝術。好的歌唱無不聲中有情,情中有聲。聲樂藝術中的傳情——準確地、創造性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是歌唱藝術的靈魂。而發聲訓練中,我們可以以情帶聲,以聲促情,但是決不可以以情代聲,以聲代情,它們既是相輔相成的,又是辯證統一的客觀存在。全面而又客觀地認識情與聲在發聲訓練中的辯證關系,是正確把握情感調控的關鍵。
關鍵詞:聲樂訓練;情感;調控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083-01
完整地表達一首作品包括要有良好的心里調控能力和自然的情感抒發,二者是相輔相承,互相作用的。歌唱時有良好的心態是至關重要的,有了良好的心理自我調控,就可以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對作品有更準確的情感抒發,情感表達,這樣才能做到聲情并茂,更好的去表達音樂作品,才能發揮藝術的感染力。
一、聲樂作品的內涵理解
作為歌唱學習內容的聲樂作品,其作用之一和其他藝術一樣,在于表現和抒發某種情感。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信息是學生情意得以體驗的主要來源。歌曲的內在情感來源于詞曲作家被生活實踐激發的情感意志得以體現和升華的過程。歌曲內容的情意性,在歌唱活動中必然會被歌唱者所激活,由潛在靜態的信息形態轉變為直接的歌唱動態,并為歌唱者所感受和體驗。歌唱者的這種內在心態可以創造出熱情洋溢的姿態,這種姿態很容易伴隨著相應的面部表情、肌肉的必要動作、共鳴腔的必要形態和聲音的必要色彩。在演唱歌曲時,歌曲內含的生動情感能夠引起歌唱者內心情感的共鳴,使他們處于情緒飽滿、感情充沛的狀態之中,并且很容易誘發聲機體趨向協調的興奮狀態,而不至于陷入機械僵硬的發聲狀態之中。
二、聲樂作品的情感調控
情意的活動,尤其是下意識的情意活動,對發聲機能的協調運動,往往具有出乎意料的推動、促進作用。日常生活中偶爾碰到這樣的現象:在受到意外的驚嚇時,人們往往會有嚇得“倒抽一口冷氣”的反應,此時兩肋的擴張和模隔膜的下降都是十分順暢、敏捷和自然的,而初學者對這種感覺是不可能那么正然地體會得到的。可以肯定,當人們在突如其來的境況中受到驚嚇時,是根本來不及也不可能有意識地去考慮橫隔膜及兩肋該如何地動作的,而僅僅只是情意的自然流露,其結果是促使呼吸器官做了精確的自動調節。如果初學者在掌握歌唱的深呼吸的技巧時,能把置身于“受驚嚇時”的那一種下意識情境中,就能夠比較自然而又真切地體會這種呼吸的技巧了。這說明特殊情境中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擺脫機械發聲訓練中局機體的緊張,有利于達到良好的協調狀態。
三、情感體驗與歌唱表現
歌唱者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于真切動情的歌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情感是通過歌唱者的親身體驗和間接體驗而獲得的。演唱者對歌曲的內容、情感要有獨特的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內心感受,是對現實事物敏感的捕捉,而且能夠將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印象轉換成為與之相應的知覺表象,并使這些表象心靈化,成為藝術形象情感發生的基顧。一切杰出的歌唱家都是感情豐富的人,由于每個人情感體驗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形象也就五彩繽紛,別具一格。歌唱家的獨特感受力,與歌唱家的修養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其情感體驗有關。歌唱家情感體驗越深刻、越豐富,演唱就越真摯,感染力就越強烈。歌唱家在情感體驗中,對事物的感覺和知覺往往會突破心理常規,在情感激發下,會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
最后,歌唱者所有的內外因素的調控和技能技巧的發揮,都是為了一個最終的目的:歌曲的情感表現。表情是藝術的偉大法則,是藝術的靈魂。沒有表情的歌唱還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藝術,只有當完美的聲音和真摯動人的感情充分結合為一體,才會產生出真正的歌唱藝術美。歌唱的情感表現是歌唱家的首要任務,而所有的其他因素都要圍著這個中心服務。歌唱家的情感表現是通過聲音和表情來實現的。在演唱中,歌唱家的一招一式、一字一腔、一舉一動都是為了表現內心的情感。一般來說,當內心情感激動奔放時,其聲音力度就會增強,音色宏亮,音調高昂,節奏擴張,時值增長,全身動作幅度增大。當內心極度悲傷與充滿怨恨時,聲音力度就會減弱,音色暗淡,音調低沉,表情動作遲緩。這些旋律、速度、節奏、力度和音量等演唱要素的不斷變化,就能生動地表達出歌唱者的內心情感,或悲或喜,或愁或樂,或愛或恨,或懼或狂。真正傳大的音樂就像是情感的大海,會將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擁向自己的懷抱。正像偉大音樂家李斯特所感嘆的那樣:“感情借著萬古長青的藝術之翼把我們帶到一個只有它可以進入的奧妙境界,那么地清新和自由的呼吸使我們心曠神怡,我們滿懷預感地參加到無形存在,沒有軀殼的精神生活中去。”
四、結語
總之,對于聲樂教學及歌唱心理來說,情緒影響著聲樂活動的一切運動。所以,在聲樂學習中要特別注重聲樂情感的體現,強調其歌唱心理調控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