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豐偉
摘要:在明代水墨寫意花卉畫家中,革新精神最強,最為突出的當屬徐渭,他主張破除陳規舊序、徹底摒棄“鳥學人言”的成法。徐渭在繪畫上建立了自己的鮮明風格,一改吳門畫派花鳥畫自然秀潤、恬靜優雅的格調,而形成大膽潑辣、亂頭粗服的畫風。其代表作《墨葡萄圖》以強烈沖動的激情,趨動筆墨的恣肆汪洋,驚世駭俗,淋漓盡致地開創了中國畫史上“水墨大寫意”畫派的異軍突起。
關鍵詞:墨葡萄圖;徐渭;以形寫神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62-01
徐渭在反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鳥學人言”做法的同時,主張“新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他的文藝思想的核心是主張“本色”,強調繪畫反映社會的真實矛盾,敢于發人所不敢發,為人所不敢為。這種“素”、“樸”、“質”、“實”的藝術思想,給后世的影響極大。因此徐渭的繪畫在用筆、用墨技巧上敢于沖破前人的成規,大膽追求藝術上的創新,以一種打倒一世之豪杰,開拓萬古之心胸的氣概,獨步于畫壇,雄視于千古,在水墨大寫意上獨創出一條革新之路。通過《墨葡萄圖》分析虛偽的繪畫藝術。
從整體構圖看:葡萄枝干起于右上部,有向左下方斜向垂落之勢,如高屋建瓴,起到了很好的蓄勢效果。兩條枝蔓由右上方蜿蜒向下垂落,一左一右呈環抱互應之勢,使空白處的“氣”聚而不散,托出一片呈S形彎曲回環于兩藤間的空白,虛空處似有靈氣往來,增強了藤蔓曲線垂下的動勢,是對“知白守黑”“虛實相生”思想的生動表現。左上方的題畫詩的縱向書寫,加強了豎軸畫卷自上而下氣勢的通暢感,使得葡萄藤向下伸展的氣勢長了許多,同時,將主枝干上方的空白有機地聯系起來,起到了“以實擊虛”“虛者實之”的效果;詩文豎向傾左的書寫,字體布局的錯落,行草的穿插,重心的斜正擺動,都有效地助長了畫面的運動變化的態勢。左右兩枝藤葉的繁茂對比不一,給人造成視覺“能量”(張力)上的不平衡感,但這對矛盾又在左上方題畫詩的巧妙布局下得到化解,恢復了畫面左右兩邊的平衡。在這種各個畫面要素對立矛盾卻又調和統一的過程中,畫面緊張動蕩卻又不失空靈。另外,從枝葉的疏密來看,葉片與枝條、葡萄的關系非常諧和,雖經大膽潑辣的筆墨點染,卻“亂而不亂”,在密葉覆蓋處留出的小空白,使畫面密而不悶,密處頓時靈動了起來。左側枝條留出的一段空白,使左右兩藤間虛空處的“氣”流動了起來,似乎回復往來于畫內外并通往那無限虛空的世界。
從筆墨和節奏上看:葡萄枝葉墨氣淋漓,潑墨、破墨技法的運用大膽潑辣,水墨的干濕濃淡調配得宜,極盡墨色變化之能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張力。左上方行草書寫的詩文,筆觸沉郁中顯放達,用墨濕干枯燥,筆法偃側中正,與下方藤葉筆墨線條的層次變化協調統一,相互輝映為一生動的有機體。節奏上,作品整體給人以跳蕩起伏的音樂感,酣暢淋漓的筆墨,狂放不羈的線條有似“哀管急弦,聲情并茂”,熾烈的情緒涌動于整個畫卷。詩書畫的完美統一,水墨點染的豐富變化,筆法的縱橫馳騁,虛實疏密的對比調和,所有這一切的畫面構成要素營造了作品的內在意蘊,或者說某種“生氣”。
黑格爾曾說,一切藝術都是以音樂為指歸的。但要在二維的平面空間內傳達出一維的在時間中流動的音樂感尤顯為難,在徐渭的《墨葡萄圖》中我們體驗到了這種節奏感,這是一種原自生命和宇宙最深處的律動。
徐渭出身官宦家庭,他幼時天資聰明。青年時的徐渭也曾充滿積極入世的進取精神,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胡宗憲看中,招任浙、閩總督幕僚軍師。并參與東南沿海的抗倭斗爭。后胡因與奸相嚴嵩有牽連,自殺于獄中,徐渭極度害怕,遂由佯狂變為真瘋。其性格也變為“猜而妒”,九番自殺未遂,又失手殺死繼妻張氏,被判坐牢七年。出獄后的徐渭已53歲,這時他才真正拋開仕途,四處游歷,開始著書立說,寫詩作畫。晚年的徐渭更是潦倒不堪,窮困交加。死前身邊惟有一狗與之相伴,凄凄慘慘。然而徐渭坎坷的一生及獨特的個性卻影響了他的書畫藝術。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標新立異,筆墨縱橫馳騁,風格狂放奇峭,其悲劇的一生造就了藝術上的奇人。這幅《墨葡萄圖》正是他出獄后所作。
《墨葡萄圖》為上下兩段,上段文、下段畫。那草書般的線條流露出作者煩躁又纏綿的神情,如藤似的揪人心肺。那來不及調和的水墨,往紙上推積,那狂亂的點,管它園不園、像不像,點點如辛酸的淚,在哭泣。“半生落魄己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這首題畫詩可謂是其一生的寫照。一位被世俗所拋棄、冷落的天才藝術家壓在胸中的抑郁、孤獨、憤恨、凄涼的感受,就像突然爆發的火山、決堤的洪水,宣泄在他的作品上。
徐渭的《墨葡萄圖》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大師自然、率真、放縱、瀟灑的藝術精神,并因此更加理解了水墨寫意的筆墨的特殊效果,即以“巧奪天工”、“自由舒暢”、“以形寫神”的表現形式,追求“自然”從而使水墨花卉大寫意稱為中國繪畫中最具代表性的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