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己陽
摘要:“群文”是一個新型的概念詞匯,屬于新時代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我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的提高。基層文化館是我國社會文化弘揚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國經濟文化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民眾基礎。本文基于對基層文化館的社會服務功能的探討和研究,具體分析出基層文化館中攝像的重要性,結合對群文攝像的特點和內在屬性的分析,最終總結出提高基層文化館群文攝像的質量的合理化措施。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群文;攝像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76-01
一、前言
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我國人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觀念有了很明顯的提升。人們的社會“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們自發的加入到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行列中,在這種大的環境和趨勢下,群文閱讀、群文舞蹈、群文攝影等群文活動漸漸興起。本文以基層文化館為切入點,具體分析基層文化館和群文攝像的內在關系,詳細的展示“群文”的獨特魅力。
二、基層文化館的社會服務功能
基層文化館,有時也被稱為文化中心,是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大眾文娛場所的一種群眾文化事業單位。目前,我國的各省市基本上都有已成型的基層文化館,很多縣區的基層文化館也早已建成或者正在新建。基層文化館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引導社會主義人民擁有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有著不可言說的重要地位。基層文化館還可以豐富大眾的業余生活,為基礎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娛方式,是我國實現我國文化繁榮大發展的中流砥柱。
基層文化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基層文化館或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有關方面的文化展覽、知識講座、新觀念新思想的培訓等,從而對廣大群眾進行社會思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平均文化水平。次來,基層文化館還會經常性的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引導大眾進行文化創作,鼓勵人民群眾加強文化交流和精神互動,鼓勵群眾進行業余文藝團隊建設,指導群眾進行相應的文藝創作。基層文化館作為我國省、市、區、縣的文化宣傳單位,隨著我國基礎民眾精神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基層文化館也應迎合時代發展,有所改變和創新。基層文化館在滿足群眾基礎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要突破原有傳統的保守與陳舊觀念,要展現新時代文化的特點和群眾的訴求,要展示創新意識和拓展性觀念,與時俱進,完成自己的新時代使命。
三、基層文化館中攝像的重要性
攝像,就是使用攝像機、錄像機等相應的視頻拍攝設備,通過將光學圖象信號轉變為電信號,達到便于存儲或者傳輸的目的,才能將原有的光學圖像完整的保存下來。之后再經過各種電路、數據轉換、播放設置、資料剪輯等技術手段進行相應的處理和調整,將得到的標準信號送到記錄媒介設備上記錄下來,或直接通過傳播系統傳播到顯示器上顯示出來。攝像最大的魅力在于原場景畫面的記錄和重現,通過攝像機所記錄下來的影像資料,可以直接、具體的還原原場景事情的起因、發展、經過等,所以在具體的基層文化館相應的文化活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攝像是基層文化館經典再現的鑰匙。作為文化活動的記錄者,基層文化館的攝像師會因攝像的表現手段不同而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攝像表現的是連貫,是寫實手法的記錄,如何精準、伶俐的反映基層文化館文化活動,如何全面展現活動的方方面面,是攝像必須注意的事情。“攝像是記錄的藝術”,基層文化館的攝像師要清楚的知道整個過,要有一定的預見性,要能準確把握最佳拍攝角度,選擇適當的光線,記錄整個活動的最難忘的回憶。
四、群文攝像的特點和內在屬性
群文攝像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前提是群眾,具有強烈的群眾性和民主性,這樣的特性也決定了群文攝像的廣大群眾基礎和廣泛的參與度。群文攝像的宗旨首先要符合于人民群眾對基層文化館的文化工作總體要求,這也就決定了群文攝像必須要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群眾性。換言之,群文攝像的開展要著眼點于向群眾普及攝影文化及相應的專業知識,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攝像的相關知識和相應攝像技巧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群眾的基層文化館相應文化活動的參與度,最終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要求。
群文攝像實際上是群眾利用業余時間,以個人為主體,以人民群眾自愿參加社會活動的方式進行自娛、自樂、自教的文化活動,這種活動最大的特點在于自發性,實際上是人民群眾思想覺悟的一種提升,也是“終身學習”觀念的一種社會體現。廣大的人民群眾自發的參與群文攝像,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一種實時體驗,也是對精神生活更高層次追求的一種體現。群文攝像的作品創作時,由于群眾的自發性和廣泛性,群文攝像理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而且還應該具有新時代人民的一些節律或者習慣。群文攝像的表現手法,相較于專業的攝像老師或者編導,一般會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現形式,但也會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實際上,群文攝像最重要的是群眾樂于接受和參與,最重要的是滿足不同層次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借助攝像這一種藝術,來完成文化本身的使命。
五、如何提高基層文化館群文攝像的質量
(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攝像
攝像是一門藝術,一門復雜的藝術。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藝術表現形式也千變萬化。在群文攝像這一工作中,要注意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拍攝手法。由于基層文化館相關文化活動的開展會有不同的展現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根據活動樣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拍攝方案。比如說,如果是類似于新聞講座這種節目敘事的,拍攝時要注意拍攝的完整性和平實性。如果是散文詩、詩朗誦這種表現情感的活動,要注意對感情表露的著重拍攝。
(二)注重攝像技術和畫面美感
在不同的拍攝場景下,由于拍攝場景的地點不同、周邊環境不同、光線不同等情況,要通過攝像技術進行對拍攝場景的調整。群文攝像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攝像常識和知識,比如說攝像中的聚焦會決定畫面的清晰度,曝光調節要根據場景中光的強弱進行實施調節,再比如說色彩和白平衡的調節等,都是要根據不同的拍攝場地進行性不同的調節的。同時,攝像的畫面美感要注意構圖和色彩的調節,要適時注重藝術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三)拍攝時要穩、平、勻
攝像的拍攝實際上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最基本的動作要領就是穩、平、勻。如果拍攝不“穩”,那么拍攝的畫面會出現晃動,這將極大的影響畫面內容的表達,容易使觀眾眼睛疲勞,嚴重時個別觀眾還會出現眩暈。一般情況下,群文攝像很難做到像專業攝像那樣邊走邊拍,所以群文攝像應盡量利用三腳架或各種支撐物,盡所能的保持“穩”。而“平”是指拍攝的畫面中的地平線一定要平。因為一旦線條歪斜了,觀眾很容易產生某些錯覺。“勻”是指移動或者切換鏡頭的速率要勻,無論是推、拉、搖、移、跟、升、降還是其他拍攝技巧,都應當盡可能的勻速進行,切忌忽快忽慢,否則很容易引起觀眾的不適感@。
六、結語
群文攝像的誕生是人們思想觀念開放的一種體現,是人們終身學習的一種體現,更是人們奉獻社會的一種體現。基層文化館作為我國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做成部分,應該為廣大的群眾提供相應的機會和途徑,應該積極的發揮文化精神的宣傳和弘揚工作。基層文化館對與群眾的專業性應該有一定的包容性,要積極的指導群眾進行群文攝像的培訓和學習,要對群文攝像愛好者培訓相應的攝像知識和攝像技巧,在保證拍攝水準的情況下,多為群眾創造相應的機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