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芳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多種文化沖擊之下,我國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中國人民也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當前已經形成由政府領導、社會以及人們共同參與的保護中國各民族民間文化的新局面,我國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其他發展規劃,進一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民間文化;馮驥才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92-01
當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并不能完全解決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危機問題。但是很多程度上喚醒了人們對文化危機問題的重視。其中,馮驥才是文化行動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獨特的思想以及勇于奉獻的作為,鮮明的體現出當前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與強烈的責任感。文章對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的特色提出一些看法與見解。
一、人文主義的呼喚
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特色,其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知識分子道德良知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表現。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是對當前時代人文主義精神的呼喚。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文化作用與價值逐漸被弱化,人們也越來越不重視文化的功能與價值。馮驥才是當今時代典型的代表人物,具有較高的道德良知與社會責任感,有強烈的警覺意識與批判意識。
他將民間文化逐漸消失的現象看成是突出的文化問題,認為民間文化的消失與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有著直接的關系,民間文化的逐漸消失其實就是警醒世人為我國也面臨著一定的文化危機,如果文化問題得不到重視,將來勢必危及國家穩定和諧發展。所以,提出搶救民間文化活動,這是當前人文知識分子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間文化危機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他的呼吁與行動,是對人文精神以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大力宣揚。
二、時代的使命感
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除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其還具有時代的使命感。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的核心觀念就是當前人文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感。也就是說,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體現著當前知識分子的道德良知與社會責任感,這種時代使命感直接指引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在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中,時代使命感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精神信仰,以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引導他繼續進行文化保護工作,指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間文化保護運動中來,這是支撐文化搶救行為的根本信仰。
馮驥才不僅是文化保護的領導者,更是一名優秀的志愿者,除了堅定地表達自己的觀念與信仰之外,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搶救民間文化。并且最終以鮮明的時代特色文化思想影響著全國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人們對文化危機問題的重視。在發起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之后,馮驥才與廣大文化工作者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接觸,許多人都可以感受到他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就來自于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道德良知。總之,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是當前廣大文化搶救工作者保護、發揚民間文化的重要思想,其支撐點就是當代人的文化使命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三、文化的生命價值
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的第三個表現就是感受民間文化的價值與生命力。這對于喚醒去全國人們的民間文化保護意識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文化作用與價值逐漸被弱化,人們也越來越不重視文化的功能與價值。尤其是青年人,沒有正確認識到民間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沒有認識到文化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以上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從當前中國文化價值觀建設的角度來看,提出民間文化生命價值是鮮明和直接體現民族情感與個人文化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倡導全民感受民間文化的價值,使每個人都可以體會文化的生命力與感染力,進而推動全民族文化自覺性,參與到民間文化搶救行動中。
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對于當前民間文化或者民俗學研究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促進相關研究人員學會反思與警醒,促進他們更好的開展相應工作。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無論從哪種題材上或者文體上看,都具有一定的文學性,馮驥才會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話題來變換自己的語言風格與文體。當我們面對面聽他講話時,就可以感受到他強大的生命力與感染力,因為他的思想不是在敘述,也不是在說理,而是自己豐富內心活動的全盤托出,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道德良知,感染著每個人,引導更多人積極參與到搶救文化運動中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各種民族民間文化正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與沖擊,當前我國也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并且取得了有效成績。雖然依然面臨著文化危機問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人們對文化危機問題的重視。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深刻變革的背景下,馮驥才民間文化思想,是一位文化人以搶救民間文化為主題的個性鮮明思想,他不僅是文化保護的領導者,更是一名優秀的志愿者。他的文化思想與行動對當前的民間文化保護以及文化建構工作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