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
摘要:越來越多的虎爸狼媽事件的出現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這種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提倡,它有什么弊端,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和面對這種現象,什么樣的教育才真的對孩子有益,這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探索。
關鍵詞:虎爸狼媽;專制型;民主型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227-01
一、虎爸狼媽式教育的概念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社會上越來越重視的一個話題,我國古代就有許多關于父母教育的言語,例如眾所周知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盡管知道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但許多父母卻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現在,我們所討論的虎爸狼媽式教育正是近幾年來被人們熟知甚至推崇的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
心理學中將父母分為了五大類:權威型、民主型、溺愛型、冷漠型、專制型,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虎爸狼媽式教育便是典型的專制型父母。
二、虎爸狼媽式家長的典型案例
專制型家長要求孩子絕對聽從自己的意見、服從自己的決定,他們與孩子的關系是不平等的,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很嚴厲,提出很高的行為標準,稍有不順,非打即罰。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常常表現出焦慮、退縮和不快樂,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性都比較差,缺乏社會責任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則是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2016年發生的一起虎爸狼媽體罰女兒致死的新聞震驚了世人:贛縣梅林鎮一對夫婦,因女兒偷了超市一包零食,在家對其采取用繩子反捆雙手、雙腳,用襪子塞住嘴巴,用冷水澆淋等多種殘忍體罰方式,而且在女兒出現昏迷后,仍沒有及時送醫院搶救,最終導致女兒死亡。這種教育真的對孩子好嗎?
還有那個號稱“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所謂的蕭式教育理論創始人——“狼爸”蕭百佑,或許在成績上他的教育方式是出色的,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呢?在他的眼里,打孩子不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還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在十二歲以前,孩子們的生活里更多的是來自父親的打罵,沒有零用錢,不許喝可樂,不許吹空調,不許隨便打開冰箱門……這是蕭百佑所告訴我們的‘家規,這僅僅是一小部分,四個孩子的生活里沒有同齡人的自由和快樂,只有父親打著的以愛為名的沉重的枷鎖。他們無法嘗試新的事物,只能唯唯諾諾的跟著父親的意愿走。難道這就是華生說的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這種過度的專制到底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多么惡劣的影響呢?
三、虎爸狼媽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精神世界,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利把自己的思想印刻在孩子的腦袋里,讓他們如同一個提線木偶般的服從我們的命令,這不是教育孩子,這是制造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虎爸狼媽”這一種教育理念的目的到底是教育出一個優秀的人才還是教育出一個父母的奴隸呢?孩子在幼年時期沒有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疼愛,只有無止境的要求和責罵,容易造成孩子自卑、膽怯、懦弱、不自信、性格壓抑、遇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能力,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棍棒打沒了孩子的歡樂、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個性、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創造性、棍棒打造了一個唯唯諾諾、一事無成、害怕闖蕩、斯守父母身邊沒有真正快樂與笑容的“孝子”。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鄭方閑表示:1000個孩子有1000種教育方式。不論是“虎媽”,還是更早的“哈佛女孩”、“耶魯男孩”這些都是個案,他們的成功,是建立在許多不成功的案例上的,我們不應該拿這些少數的事例來代表絕大多數的成功教育的案例。
四、民主型教育更加適合孩子成長
那么到底什么樣子的教育才是更適合孩子的呢?廣大的調查數據顯示: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更加的有益。這種教育通俗的說就是尊重孩子的同時理智的教育孩子。有人做過一個調查,100%的父母說愛自己的孩子,但只有50%的孩子感覺到父母愛他,這就是父母和孩子在溝通交流方面出現的問題。民主型和專制型父母雖然對孩子都有一定的控制欲,但二者有本質的區別。專制型父母很少顧及孩子的情感,他們強迫孩子去遵守那些體現他們自己意愿的規則和標準,幾乎不給孩子任何自由表達的機會。而民主型父母對孩子的意見是理解和接納的,他們更多的是在理解孩子想法的基礎上去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溝通,在尊重他們意愿的前提下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孩子是我們愛的結晶,是生命的延續,是充滿希望的未來。現代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時代在進步,思想也應該進步。我們不應還停留在封建社會的專制思想里,這個時代是個開放的時代,是個自由的時代,家長應該與孩子共同進步。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要環境,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我們必須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步,才能讓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才!
指導老師: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