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章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在中國民間音樂范疇內,河北梆子的音樂特性獨特,它的既定形式與板墻結構、旋律走向都一氣呵成,融會貫通,民間音樂屬性濃重,且具有創作的程式性,為地方愛好者所津津樂道。
在河北梆子演奏過程中,為了增加對樂曲意境的理解與處理,就必須把握好板胡的演奏技巧,這是因為板胡是第一個接觸主旋律譜的樂器,而全劇的唱腔與配音也首先來自于板胡,所以板胡所表現出的音樂特性也就是河北梆子所要表現的。在這里,藝者需要結合作曲者的創作意圖將來審時度勢演奏板胡,拿捏板胡演奏技巧,并糾正自己唱腔不準確的地方,做到節奏張弛有度,讓唱腔、板胡與音樂三者融為一體。而到了核心唱段,全劇推向高潮,藝者更要拿捏好板胡的演奏技巧,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去鋪上標記演奏節點,盡量保證自身理解與作曲者一致,這樣才能正確表現作曲者所要表達的情緒。總而言之,河北梆子與作曲之間的關系在于溝通,而溝通的主要橋梁就是板胡、唱腔和音樂氛圍,藝者調整唱腔、修改曲譜、烘托音樂氛圍、調整板胡演奏技巧,如此一氣呵成就能夠完美演繹一段河北梆子,這也是對河北梆子音樂特性凸顯的最基本一步,即藝者本身一定要首先理解自己唱的東西,懂得如何配合板胡、唱腔與音樂氛圍,這樣才能繼續深入探討有關河北梆子音樂特性的其它內容。
河北梆子從創作到音樂演繹被稱之為一度創作與二度創作過程,兩度創作相互融合是河北梆子的文化歷史所決定的。早期的河北梆子在民間傳承,藝者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專門設計符合自己的唱腔及音樂伴奏,所以他們基本承擔了從作到演的整個過程。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藝者是需要融入一些自己的唱腔技巧的,這是對河北梆子內容的加工處理過程,所以這些處理都是即興的,每次演出表現都不一樣,但它基本能夠基于民間性特點來決定河北梆子的基本特征,形成程式性特征。這種程式性特征是一種技術規范,但它更希望臺上的表演者能夠融入更多個性化內容,體現做藝的精致性。當然,對程式的運用是要遵循一定規則的,比如說它的邏輯性要求。在不同的劇種中,藝者所要表現出的聲腔也不同,當然也有不同的程式,它們表現為樂句結構形式,河北梆子中的樂句結構形式就是大慢板、小慢板、二六等等,它們被稱之為“眼起板落”。這些技巧與聲腔標志著河北梆子的程式化內涵,從音樂特性角度來講就是每一句唱詞的末尾一字必須出現在強拍的位置上,形成一種規律,這種規律還順從語言節奏規律,例如它的上下句就形成一種程式,且上下句的區分嚴格且明顯,要用不同的結束音來表示。比如說,上句的結束音可采用非調式主音,而下句的的結束音則可采用調式主音,二者形成相互照應,因此而明確上下句的調式關系。同時,藝者必須把握好結束音,保證結束音穩定,以構成樂段的終止與半終止條件,這樣也能顯示出上下句的對比關系。因此可以說,程式化特征還是為了表現河北梆子的節奏協調,它的創作演繹手段形象直觀,對藝者演繹河北梆子時合理把握音樂節奏很有幫助。
河北梆子表演過程中的節奏把握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河北梆子重要的音樂語言,是整個作品的骨架,沒有節奏就不成音樂體系。
(一)節奏中的心板。在河北梆子表演過程中,還要結合板胡演繹找節奏,在戲曲界有行話叫“尺寸板頭”,這就是所謂的節奏感,每一名藝者心中都要有一塊“心板”才能拿捏好整個作品的輕重緩急,體現出音樂特性的變化來。如果幾個陌生的河北梆子藝者走到一起,只要他們各自擁有“心板”,即使互不認識,在共同演繹一部作品時也能找到默契,達到樂感處理的統一一致。
(二)唱腔中的尺寸。唱腔中的尺寸是河北梆子表演的關鍵,藝者唱腔有頓挫,琴師心里就有底。這是因為琴師能夠通過藝者的唱腔尺寸來調整伴奏節奏,意在達到一種珠聯璧合的藝術效果。在演繹過程中藝者與琴師都要分析作品曲調的基本內容與旋律,看劇中人物思想感情是如何變化的,這些都要切實反映到節奏中,隨著節奏的變化,藝者的“心板”也會變化,但整個演奏過程中還要做到慢中求穩、穩中求準、慢而不斷、快而不亂,這是一個優秀藝者應該做到的舞臺技巧。
(三)速度中的力度。藝者在表演河北梆子過程中應該注重速度與力度的變化,做到速度變化中有力度變化,根據唱腔所表現的音量變化收放速度與力度,作到速度中有力度,體現作品表演生動的表現力。
比如說,在演奏f(強)或fff(特強)節奏時,藝者的唱腔音量不但要夠響,還要夠飽滿,爭取要做到聲高而洪亮,聲強而不噪;反觀如果是演奏p(弱)或pp(很弱)時,則必須要做到放低唱腔音量,但要保證聲音必須純粹、堅實有力,從藝者自身的內在發出有深度的聲音,做到“弱但不虛”。
最后在板胡演奏的弓法方面并沒有特殊的要求,它主要在指法上下功夫,注重板胡中“托”、“裹”、“引”、“墊”、“襯”等等的基本功練習即可,演奏中把握伴奏節奏,保證演奏的速度與力度到位,做到快而不亂即可。
要想體現河北梆子的演奏技法,一方面要把握好板胡的演奏技巧,熟練對各種技法的運用,一方面要融入情感,在板胡中滲透情感以突顯河北梆子的音樂特性,二者缺一不可。
(一)對揉弦的演奏技法運用。板胡演奏揉弦最關鍵,它能加強力度,表達情感變化,為作品本身增強生命力,所以針對揉弦的激發掌握與運用非常必要。

圖1 《秦腔牌子曲》譜例
比如說在演奏《秦腔牌子曲》的激昂音樂片段時,就需要加大壓弦力度,增加揉弦的頻率與壓弦的幅度,突出一種緊張感與激動的音樂情緒,表達藝者本身一種相當熱烈的、豪放的音樂激情。在《秦腔牌子曲》用弦方面,必須在fa音(如圖1)的位置加入揉弦,保證按音揉弦的位置比fa音稍低,而揉弦所產生的實際演奏音效應該稍高于fa音。
而在《竇娥冤》中,同樣要在音樂選段中保證靈活運用揉弦,同樣在fa音位置開始揉弦演奏,表達作品中一種悲苦凄涼的、心酸的情緒。反觀如果是演奏優美抒情的河北梆子音樂選段時,則要盡量減少揉弦及壓弦操作,而采用滾揉弦,滾動范圍根據音樂情感的表現來調整,例如手指的滾動幅度、范圍越大,其感情的表達就越豐富,曲段音樂特性表現就越豐富。而在表現節奏相對緩慢、平穩的音樂作品時,例如板胡獨奏曲《馬車在田野上奔馳》時,該作品的歌唱性較強,旋律起伏不大,所以在演奏時應該適當的減小滾揉弦中手指的滾動幅度。
(二)對滑音的演奏技法運用。對滑音的演奏技法運用相對廣泛,因為在演奏板胡過程中如果能夠靈活運用滑音,則能有效增強音樂表現力,準確表達音樂作品風格。而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對滑音的表現也是千變萬化的,例如它就包含了風格性滑音、表情性滑音和力度性滑音。
以表情性滑音為例,它是最能表現河北梆子音樂特性和音樂情緒的滑音技巧之一,例如在喜怒哀樂各種感情色彩中都能加入滑音,在板胡演奏中運用廣泛。比如在《春城節日》這部作品中在演奏re音時就要運用到滑音技巧,它先從si音滑音到re音,而在演奏si音時,還要再從re音滑音回到si音,這種藝術處理能夠凸顯出一種喜悅歡樂的效果,表現出活潑跳躍的音樂特性。再看《串調》,它在sol音上實現滑音回轉,所表現的卻是一種緩慢的、深沉的情感,與上文對比,這就表現出了滑音技巧對情感演繹的千變萬化,值得令人回味思考。
在河北梆子中,所有的音樂特性都是由藝者的唱腔與板胡的程式性特征、節奏特征與演奏技巧特征所表現出來的,它們相互配合體現出一種專業藝術美感,形成了一種審美情趣意味,讓欣賞者回味無窮。而本文希望通過介紹河北梆子的這些音樂表達形式及技巧內容來凸顯這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魅力,凸顯它的音樂特性,希望河北梆子為更多人所學習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