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 要】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養老問題成為家庭乃至社會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傳統的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模式因種種因素影響不能真正滿足現實養老的需求?!安浑x開居住環境就能養老”的社區養老模式則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現代老人養老諸多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老化,老年人的醫養需求也越來越高,醫養結合的社區養老模式把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結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新時代下的養老需求。本論文以YH社區為例,通過對該社區醫養結合情況的調查,分析總結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存在的諸多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對策以促進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
【關鍵詞】社區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問題;對策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養老問題成為家庭乃至社會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傳統的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已經無法真正滿足現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受到核心家庭結構的沖擊,兒女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真正的履行養老。同時,由于老人顧戀家庭的環境和成員等諸多原因,機構養老也無法得到認可,從而導致老年人養老困難重重。社區養老模式可以讓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不遠離家庭就能養老,全面彌補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不足,能真正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同時,由于我國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相分離,從而養老服務資源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不管是家庭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都難以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所以當前的養老機構主要服務的對象是能生活自理的老人。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失能、失智老人因為無法進入養老機構而涌向醫療機構。而我國的大部分醫院主要是從事急性病癥的救治,對那些大病恢復期、后期康復治療、慢性病、殘障和絕癥晚期的老年人只能提供醫療照顧而無法提供細致的生活護理,從而出現了老人需求無法得到全面滿足的尷尬境界。這就直接引發了當前“養老機構床位閑置,醫療機構床位緊缺”現象。由于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雙向性,無法全面滿足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從而造成養老資源與醫療資源的尷尬境界。因而,想要雙向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使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那么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則是養老最好的選擇?!搬t養結合”是區別于傳統的單純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它將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養老服務的充實和提高。
二、城市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研通過隨機抽取YH社區贍養老人的家庭成員進行調查,參與對象共有100名。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養老意愿和醫養結合式養老機構認知及意愿調查。調查主要采取調查問卷和個案訪談的方式進行,通過對YH社區有贍養老人的家庭成員進行統計,并了解當前YH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情況,對隨機抽取到的對象分發問卷,并進行數據收集分析,總結出城市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存在如下問題:
(一)醫養結合服務的政策宣傳不到位
根據調研的資料顯示,當前YH社區推行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的發展進程較為緩慢,對于醫養結合這一養老模式的宣傳力度仍然不夠,部分社區成員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不太了解。當前YH社區的養老模式的本質還是一種單向的養老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政府推動型的養老模式。如在“在此之前,您是否聽說和了解醫養結合式養老機構?”一問中,就有42.74%的受訪者表示之前并不知道這種養老服務模式。這也體現了當前該社區對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宣傳不到位。目前,城市社區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還沒有普及,導致還有很多偏遠地區或者小社區中的老年人對此一無所知。
(二)社區醫療服務配備不足
醫療服務的配備是城市社區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基礎,也是制約城市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的關鍵性因素。醫療服務配備情況包括醫療設備配置和專業醫護人員的配備。目前,城市社區醫療服務設備不全和專業醫護人員配備不足是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調研顯示,YH社區對老年人的醫療服務主要體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項目中,但該社區服務中心的專業醫護人員并不多,相關的社區醫療服務設施配置也不充分,且設備更新緩慢。隨著該社區老年群體數量越來越多,社區的醫療服務很大程度上無法適應老年的醫療服務需求的現狀。
(三)社區醫養服務的資金投入不足
傳統的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在籌資方面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模式和穩定的籌資來源。而對于二者結合相結合所形成的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則容易受籌資來源限定,影響該服務模式的推廣。即使從政策上對籌資模式有所規定,但現行社保體系在制度銜接、實際操作以及籌資風險方面也存在種種困難。調研顯示,YH社區對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投入的資金還是較為欠缺,一是因為政府的的財政支持有限,二是社會組織的資金籌措渠道不豐富,無法滿足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的資金需求。同時,社區居民對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的認可度不高,YH社區有48.3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愿意選擇家庭養老。
(四)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主體配合不足
當前實施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機構,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合作程度還有待提升。由于初期階段,兩個機構所掌握信息系不均等或產生分歧,導致重復檢查,產生麻煩。而且兩個機構因為未產生足夠的默契使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對于老年群體的服務也未能提升。兩個機構沒有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收費的程序較復雜,且費用較高。據調查發現,銀湖社區中有70.45%的受訪者表示其選擇養老模式主要基于為子女減輕負擔而考慮的。由此可以發現,前期進行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時還應該考慮到社區居民收入程度及收入承受能力。
三、完善城市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建議
結合YH社區的調研情況及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需求,針對以上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完善對策,以期促進城市社區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更快更好的發展。
(一)健全政策法規,加大宣傳力度
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需要以政策體系和法律法規為后盾。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政策,可以有效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能夠落到實處。在政策法規的體系構建方面,可以從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準入制、行政管理制度、資金籌措制度、從業人員資質等方面,確立好行業標準,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認可度。同時,在社區加大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宣傳,通過網絡、展覽、講座等多樣化的形式多角度的提升居民的認識,可以樹立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典型,更好地展現養老服務的優勢,有利于更好地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推廣。
(二)完善養老服務設施,提升專業醫護服務隊伍水平
首先,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是城市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硬件建設。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配備,及時更新養老服務設施,為滿足老年人的社區醫療需求提供設備支持。其次,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是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軟件建設。對于老年群體,服務人員不僅需要給予基本的生理照顧、安全照顧,還應該關注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對于專業 醫護服務隊伍來說,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并引導社會力量做好養老護理工作。與此同時,國家還應鼓勵醫護院校開設醫養結合型老年護理專業和相關職業教育,大力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同時,國家可以加強對現有醫務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提高其職業勝任能力。
(三)優化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
首先,加大政府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的財政投入。積極推行政府購買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制度,提升政府購買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內容,并建立困難老人養老服務的相關補貼制度;其次,激活社會組織參與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國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或個人投資興辦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引領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服務業這行業中來。
(四)深化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能夠彌補當前養老服務單一化的弊端,滿足老年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應該把傳統養老模式的優勢與醫療資源、養老資源相結合,深化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醫療機構應與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及服務站等養老機構高度配合,在明確各自職位的基礎上,兩個機構應該和諧相處,并且通過互動合作,使兩個機構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地默契,使兩者的關系趨向規范化和制度化。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社會福祉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參考文獻:
[1]劉惠音. 積極助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健康發展的政策性探討—— 以哈爾濱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現狀為例[I].老齡科學研究,2016.
[2]陳俊峰,王碩.城市“醫養結合”型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以合肥市為例[I]. 城市問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