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摘 要 在當今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趨勢下,人們的生活開始向互聯網絡靠攏,一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事物全都與網絡相連,人們獲取資訊和消息的方式也由傳統媒介變為了網絡媒介,對于傳統媒體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現階段傳統媒體必須窮則思變,通過扭轉思維來改變局勢,適應時代發展。報紙作為傳統媒體中最重要的一類,在新聞攝影對于報紙的應用中需要向新興媒體進行融合,同時更改設計思路,將文字信息融合到新聞攝影中,完善應用的整體性,以順應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 新聞攝影圖片;應用;信息傳播;文字信息;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9-0038-02
新聞攝影在當前報紙媒介中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機的將新聞中的信息融入圖片,形成以圖片閱讀為主的信息表達和獲取方式。且圖片的模式可以讓讀者快速獲取新聞內的關鍵信息,并提升讀者的代入感。在當前階段,單獨新聞攝影的使用難以全面表達信息內容,無法深入解析信息,所以將文字帶入新聞攝影中對攝影圖片進行解讀可以提高內容的深度,增加報紙的信息密度和可讀性[ 1 ]。
1 新聞攝影在報紙中的應用
新聞攝影在報紙中的使用明顯提高了紙質媒介的觀感視覺效果,加強新聞的帶入感,能夠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內容獲取速度與質量,同時新聞攝影作為報紙營銷手段的一個分支,也能夠比較柔和自然的對報紙進行營銷。
新聞攝影在報紙中的應用特點在于將人們在報紙中傳統的文字信息獲取方式改變為形象的圖片信息獲取方式,大幅改善了人們對于內容獲取的視覺要求。從電視等新型媒介應用之后,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開始偏向于圖片,動畫,視頻等直觀媒介,所以報紙作為傳統媒介,要在信息的傳達與獲取的方式上進行改革,以適應人們對于內容獲取途徑偏好的改變,其中有效的方法便是提高新聞攝影在報紙中的應用范圍和數量。在從前的報紙新聞攝影應用中,攝影水平較低,能夠在作品中表達的內容匱乏,讀者的視覺效果和從中獲取內容的量低下,所以當時的新聞攝影在報紙中起到的效果不佳,導致各大報社都對新聞攝影圖片的使用范圍和數量控制在極少的范圍內,所以在當今情況下,應用新聞攝影圖片時需要保證新聞攝影的內容翔實程度、拍攝手法與技巧,才能夠真正發揮新聞攝影圖片在報紙這種傳統媒介中的優勢,提高讀者的觀感[2]。
想要提高新聞攝影應用的有機程度和合理性,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改變:一是在重要內容或重要版面插入大幅的新聞攝影圖片,一方面能夠起到強調新聞內容的作用,提高新聞帶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將重要的新聞內容以最簡單快速的方式首先傳達給讀者,激起讀者閱讀欲望,同時大幅的新聞攝影圖片對讀者的視覺沖擊力也相比文字方式更強,更能夠達成有效營銷[3];二是發揮新聞攝影本身的藝術載體形式,將富含藝術感與生活感的新聞通過新聞攝影圖片的形式進行二次表現,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切實的體會新聞本身的藝術內容。這兩者在報紙中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提升閱讀的趣味和豐富性,進而提高讀者的興趣,保證報紙的高質量。
2 新聞攝影功能
2.1 提高報紙的視覺觀感
當今時代由于攝影設備的性能提升及攝影行業的蓬勃發展,新聞攝影的質量相比過去有了明顯提高,在報紙中代入新聞攝影圖片,不僅可以將傳統的文字表達方式轉變為圖片的直觀理解獲取方式,還能夠豐富細節信息,整個報紙行業都在自家報紙中提高新聞攝影圖片的比重,甚至有的新聞媒體直接將報道方式由文字報道轉換為圖片報道為主文字為輔或者完全由圖片進行報導。這樣的新聞傳播方式代表著新聞攝影圖片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更容易讓大眾能接受,也是傳統媒體向新興媒體的靠攏,在有限的篇幅讓讀者用更直觀的方式獲取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同時,由于人們對電視,網絡等新型信息媒介的依賴,對于報紙的青睞程度也越來越低,需要通過新聞攝影圖片帶來的視覺觀感讓讀者產生興趣,才能保證報紙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2.2 加強新聞的情感表達及帶入
新聞攝影相較于傳統文字信息傳播方式,最大的一點就是可以完整的表達事件發生瞬間的氛圍與情感,讀者通過新聞攝影圖片能夠清楚的了解到事件的內在,尤其現在新聞攝影的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從新聞攝影圖片中能感受到的情感也更加明了,給讀者的印象也越來越深刻。
新聞攝影能夠在有限的媒介空間內整合事件的環境與情況,并形象的還原事件的所有信息,讀者也能夠最直觀的理解整個事件的信息內容。同時新聞攝影對情感的表達相對傳統的文字傳播方式也更為飽滿,讀者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切身體會到現場的情況從而產生情感波動,不由自主的帶入事件中。所以新聞攝影圖片能夠讓新聞報導變得飽滿而生動,有利于情感的表達及帶入。
2.3 體現事件中的人文關懷
近年來自然災害及其他災難頻發,所有傳統媒體都在通過新聞攝影圖片的方式對災難事件進行報導,而新聞攝影作為真實直觀的表達方式,能夠紀錄在事件中的精彩瞬間并直接表現給讀者,從而讓讀者在新聞攝影圖片之中清楚的感受到災難的殘酷與濃重的人文關懷,也讓人們感受到救援人員的付出與偉大。例如2004年銅川礦難時,新聞攝影師麥圈拍攝的《銅川礦難》,通過直白的構圖與曝光形式,濃郁沉重的色彩給了讀者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也靠其中對救援的描寫表達了災難中的人文關懷。
3 新聞攝影應用方向
新聞攝影的應用方向一定要適應時代發展,順應社會趨勢,保證新聞攝影的應用符合大眾口味。
新聞攝影在當前時代下的應用需要保證圖片與文字的協調,既要保證圖片的質量,又要保證圖片與文字的聯系,達到圖文并茂,互相補充的效果,這樣才能使文字輔助圖片進行信息傳達,豐富讀者腦海中的意象。
在新聞攝影中,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真實性,圖片本身相對文字就更富有真實性,尤其對于新聞攝影,真實性的保證要更高,同時通過文字對圖片表達環境與時間等的描述,讓讀者對圖片的興趣更加濃厚,從而激發讀者對真相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同時新聞攝影在拍攝過程中也要在真實的基礎上保留攝影的藝術性,體現攝影作為一門藝術的獨特魅力,讓新聞圖片變成一種藝術品,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喚起讀者的藝術鑒賞,例如林勤記者拍攝的《中國農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內容中15棟高層在爆炸的一瞬間產生的美感與農村城市化改革的步伐完美結合,形成了一種現實與藝術的交織感,詮釋了攝影的含義。
新聞攝影與文字的協同運用中,必須要保證新聞攝影圖片的內容充實程度及圖片與文字的關聯性,防止出現圖片與文字的內容偏差。新聞攝影的報道機制應分為采集、編輯、設計3個方面,根據各報社對事件的表達側重選擇不同的表達形式與拍攝技巧進行新聞攝影。由于新聞攝影在報紙行業中的應用上并不成熟,與文字的協調性還不好,所以要加快新聞攝影圖片在報紙中成熟應用的進度,實現報紙向新型媒體與信息化社會的轉變。
4 新聞攝影信息傳播功能
在新聞攝影保證應用的前提下,也要保證信息傳播的效果。新聞攝影圖片與文字都屬于視覺類報導,但是新聞攝影圖片表達出的內容感覺往往與文字相差較大,例如美國新聞攝影家柏拉-布羅恩斯坦于2005年10月17日拍攝的《克什米爾地震的難民》,一位母親撫摸著她受傷的兒子的頭,住在廢棄的城鎮Balakot的帳篷中,展現了地震給人民帶來的慘痛、凄涼與無力,其中給人的視覺沖擊是文字無法描述的,但文字作為新聞攝影圖片的協同表達方式,又要保證與新聞攝影圖片的表達內容較為一致,例如當前報社經常會讓文字載體與圖片載體相互合作的同時相互競爭,一方面使用兩種載體進行協同報導,另一方面又對兩種載體進行各自使用,根據創造的價值選擇重點使用對象,由于文字在報刊中的歷史悠久,地位鞏固,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導致新聞攝影圖片在報紙中的位置降低,從而無法適應新時代潮流。只有讓新聞攝影與文字相互協同合作,互相彌補,才能增強報紙在當前社會的競爭力。
5 結論
新聞攝影圖片在報紙中的應用與信息傳播雖然已經起到一定成效,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依然要保持新聞攝影圖片的準確性,真實性以及攝影水平,繼續提高信息傳播的協調性,保持圖片與文字的一致,不脫節不混亂,讓讀者的思維邏輯清晰,不產生理解混淆和困難,同時也要提高新聞攝影圖片的藝術水平,讓讀者在觀看過程中不止獲取信息,還能享受到藝術帶來的美感,如此才能融合新型媒體媒介,順應時代潮流,站穩傳統媒體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馮菊香.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教學的變革與堅守[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0(4):116-119,124.
[2]黃曉軍,舒建文.論新聞攝影作品評價標準的變化及趨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6):113-116.
[3]郭海洋.新聞攝影在報紙中的應用及信息傳播功能初探[J].科技傳播,2018(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