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關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現代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金融資源,因此有效地發揮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至關重要,將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相融合,合理優化配置到相關領域。但實際上存在著金融資源運轉不良的問題。通過理論知識上分析金融資源與經濟優化的關系,再從實際情況上出發研究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配置失衡問題及造成該問題的成因,本文筆者就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優化配置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金融資源;實體經濟;優化配置
合理有效地將金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有利于一個國家的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一旦金融資源脫離實體經濟,那么金融資源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無法依托的個體,因此如何將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進行優化配置至關重要。
一、我國金融資源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脫離經濟等現象不斷的涌現,甚至還出現了經濟危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造成了全球經濟都受到打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緊急資源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問題,金融形式過于創新,虛擬經濟膨脹,人口失業率大幅上升,是一些國家不得不采取振興實體經濟的措施來確保國家的經濟狀況穩定。
近年來我國也出現了金融資源脫離實體經濟的情況,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發展態勢,經濟的增長速度放慢,經濟的結構轉型要求較高,發展動力進行轉換,但金融發展卻無法適應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變化,導致金融資源無法最優化的進行配置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出現金融資源貨幣空轉的現象。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相關人士的關注,專家人員就不同的有關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如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相關的金融結構和單位也在探索金融資源最優化配置到實體經濟的對策;黨中央更是從更高的層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方針。
二、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的理論分析
1.金融資源的含義及層次
金融資源這一概念最早提出由美國的經濟學家戈德史密斯提出,但并沒有進行詳細的闡述。國內最早提出這一理念的學者是白欽先,他將金融資源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基礎性核心金融資源、實用性中間資源和整體功能性高層資源,這三個層面的資源相互依存、相互交叉。這三個層面的金融資源由廣義的貨幣資本、金融組織體系等組成。一些學者將這些小的分支也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凈融資預案可以定義為一貨幣資本為核心進行資金流通、將金融資源配置到各種資源上。各種資源主要有資金資源、工具資源、組織資源和保障資源四部分組成。
資金運轉服務實物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屬于第一層次金融資源;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構成金融資源的第二層次;金融制度、金融技術和金融人才等支持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是第三層次金融資源。
2.實體經濟的含義及層次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兩種客觀存在的經濟形態。傳統的觀點認為,實體經濟是指以實體資本為投資和運營對象的經濟活動。國內的成思危教授很早的展開了對實體經濟的研究,他認為實體經濟是物質進行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經濟活動。還有后來的一些學者都對實體經濟進行了研究。
實體經濟具有有形性和發展性,有形性是確定實體經濟的基本標準,直接體現了實體經濟是以物質生產為主的直觀特點。簡單地說,只要符合有形性標準的經濟活動都是實體經濟。發展性是指實體經濟的形式和內容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生改變,產生一些新的經濟形式。我們可以將實體經濟定義為基于實體資本的投資和運營,生產出具有實質性產品的經濟活動,其活動覆蓋各個領域和各個部門,但不包括二級房地產市場經濟活動。
實體經濟主要分為三個層面,分別為核心實體經濟、傳統實體經濟和現代實體經濟。第一層面主要具有標準化管理、規模化經濟為主;第二個層面則是以物流業為主;對三個層面則是以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為主。
3.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就是金融與經濟的關系,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應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只有金融資源最優化配置到實體經濟中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發揮金融的作用。金融發展和實體經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直接反映著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當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呈現一種良好態勢,說明實體經濟優化配置良好,反之,這說明出現問題。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必須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求。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的和諧發展,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促進實體經濟活動正常進行,金融經濟的渠道通暢,實體經濟才能有效正常運轉。一旦金融資源偏離實體經濟單獨發展,將對實體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導致金融運行距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使實體經濟無法得到金融經濟的支持從而阻礙實體經濟的發展,出現金融資源浪費等現象的出現。
三、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優化配置方向
目前發展中,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優化配置在相關程度上仍然有一定的不足,比如沒有進行良好的金融發展觀樹立、沒有完善的優化發展制度等。為了能夠更好地發展社會經濟,需要進行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優化合理配置。優化配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實現雙方發展的平衡以及滿足供需比,能夠在總體程度上擁有合理協調性,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雙向經濟,從而促進整體經濟快速進步并保持長足發展。
1.促進發展良好的金融發展觀,立足實體經濟
金融資源需要能夠對實體經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保持實體經濟為主,金融資源為輔,進行良好的協調發展關系,正確對待實體、虛擬經濟兩種情況。必須堅持進行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良好學習,比如學習以制造業聞名于世的德國,其發展戰略就是立足于實體經濟之上,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主要路線,而金融資源在一旁支持和輔助,從而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進步。
2.推動相關制度改革,發展實體經濟融資多渠道
金融資源合理配置優化能夠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而在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相關金融資源的輔助還不到位,且銀行實際融資渠道不夠完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對相關銀行進行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相關體系政策,使得銀行主導金融發展狀態勢在必行。總的來說,銀行也需要進行相關輔助改革,主導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的發展方向,盡量快速健全相關金融融資渠道,開展供需研究分析活動與加強支持力度,全面進行“三去一降一補”政策,準確加強實際輔助實體經濟優化的效果。
3.完善資本市場制度,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相關資本經濟在需求供給上也能夠對相關經濟轉型和發展起到直接性作用。通過加強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將相關直接融資進行擴大和發展,能夠對金融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加強相關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將部分無價值以及落后產出進行針對清理,加強完善發展中高端制造業以及部分科技信息服務也,使得我國經濟結構能夠更加完善。而目前最需要進行改革和發展完善的莫過于盡快形成相關融資完備功能、盡心良好的基礎制度計劃與準確實行、加強管理相關市場監督與檢測、充分對相關資源持有者和金融投資者的相關權益提供良好保護,為整個市場資本制度完善做重要基礎準備,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這樣才能使得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優化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得到良好發展。
四、總結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金融資源必須一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進行優化配置,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資源配置與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出現失衡,成因是多種多樣的,就這些問題提出合理科學有效地解決方案,將其進行解決能夠使金融資源最優化的應用到實體經濟中,促進實體經濟的和諧發展。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將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進步,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進行理論分析和實際情況分析相結合,就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從不同的層面得出結論,制定出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胡冰.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著力服務實體經濟[N].金融時報,2017-10-11(002).
[2]蔡則祥,武學強.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優化配置研究[J].經濟問題,2016(05):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