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雯
摘要為了明確中國武術散打在與美國拳擊比賽對抗中的優勢與不足,本文對我國散打運動員在2007年到2008年間的兩屆中美散如拳擊對抗賽中的技術動作運用進行統計、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國武術 散打 美國拳擊 技術 對抗
一種是中方選手使用拳法攻擊對手的技術數據統計結果(其中包括左、右直拳;左、右擺拳和上勾拳與平勾拳),中方選手在直拳的使用次數上,2008年與2007年相比少使用了8次,成功率卻提高了6.9%,充分顯示了中方運動員在2008年加強了直拳進攻的訓練,注重了直拳攻擊對手的實效性。因為散打的特點就是簡潔迅猛,攻擊為主、防守為輔。因此在以速度最快的直拳擾亂美方選手節奏,就很容易打出一連串的優勢。在擺拳方面,由于2008年中方58kg級選手的失利,使用次數上雖然超過了2007年,但南成功次數的減少,使成功率降低了17.8%。這說明了美方選手加強了對中方選手擺拳進攻的防守,削弱了中方選手擺拳進攻的實力。美國拳擊的特點之一就是靠靈活的步法移動以閃躲對手的攻擊。而擺拳在散打中屬于威力最強但缺點最多的一類,不僅速度比其他拳法慢,而且很容易被閃躲,再加上散打沒有像拳擊一樣靈活的步法,所以每次被美方選手成功閃躲后,幾乎都會陷入對方猛烈的組合拳當中,造成被動的局面。在勾拳方面,中方選手有6人次均未使用過此種拳法,這表明中方選手并未將勾拳進攻作為攻擊對手的重要手段與方法,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散打可以手腳并用從而擴大了攻擊距離,而勾拳的攻擊在散打的所有拳法中最短,所以無法在長距離攻擊中產生理想的效果,因此勾拳只能在被對方近距離糾纏時起到作用。而拳擊不能用腿的規則使美方選手時刻都在尋找機會縮短與中方選手的距離,從而使勾拳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也暴露出了散打很少使用勾拳的弱點,如果被美方運動員持續近距離騷擾的話,就很容易被對方的重拳擊倒。
第二種是中方選手采用左、右、上步、墊步四種側踹腿;左、右鞭腿;左、右蹬腿;攻擊對手的統計結果。從各種腿法的成功率上可以看出,鞭腿、蹬腿的成功率2008年比2007年低,只有側踹腿的成功率比2007年略高1%,從腿法的總使用次數及成功率上,也可以看出2008年比2007年要低,這些說明了美方選手已經注意和加強了對中方選手腿法進攻的防守訓練,大大地遏制了中方選手長距離腿法進攻的優勢,使中方選手善用腿法進攻的特點不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在近距離作戰中,拳擊運動員往往會配合凌力的步法閃開散打運動員的拳法攻擊,所以散打運動員在與拳擊選手對戰時往往都會采用以腿攻為主,從而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但從2007年與2008年的兩屆對戰中明顯可以看出美方的拳擊運動員加強了格擋方面的訓練,而格擋在拳擊中就是用米避開與阻擋對手的組合重拳,利用拍擊消弱對方力道,從而運用步伐移動擾亂對手節奏的一項技術。散打的對戰腿法中,以鞭腿的使用率最高,因為鞭腿在所用腿法中最為靈活,速度最怏,而且可以配合拳法進行連續的進攻攻擊。但在拳擊格擋防守的技巧下,這種以進攻為主的腿法反而變成了致命的弱點,每次美方運動員格擋鞭腿成功后,中方選手為了調整攻擊節奏,必然會拉近距離出拳,而這時恰恰會進入美方選手的攻擊范圍之內,為了拉開距離,中方選手就會采用可以拉開距離的腿法,而這時側踹腿便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側踹腿的特點就是力量大,反作用力大,所以這個腿法也是最讓拳擊運動員頭疼的技術。相比之下和側踹腿相似作用的蹬腿就弱點太多了,每次中方運動員使用蹬腿時往往會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的身體暴露給對方,很容易用勾拳或擺拳擊中,所以在與拳擊運動員對戰時散打運動員很少運用蹬腿。
第三種是中方選手使用抱腿摔、別摔、抱摔、夾頸摔及由其它招法變化而成的類似上述摔法的統計結果。從表3統計中看出,2008年與2007年相比,在摔法的使用次數上高出55次,成功次數上高出35次,成功率高出14.9%,這些表明中方選手在2007年與美方選手對抗的基礎上,加強了摔法的運用,也充分顯示出摔法仍然是中方選手戰勝美方選手的重要手段與獲勝法寶。同時也暴露出美方選手不會運用有效方法防守和破解中方選手摔法的弱點,另外《中國散手》將摔法歸納了最常見的二十七種招式,而兩次交鋒中方選手僅用了四類八種,今后應多加強摔法攻擊的訓練和運用。
與2007年相比,中方運動員直拳的成功率有所提高。擺拳的使用次數上雖然超過了2007年,但成功次數卻大幅度減少,表明了美方選手針對中方選手的擺拳進攻進行了防守訓練。勾拳使用次數并不多,可成功率大大高于直拳與擺拳,說明中方選手并未將勾拳進攻作為攻擊對手的重要手段與方法。
兩屆對抗賽中,鞭腿、蹬腿的成功率比2007年低,只有側踹腿的成功率比2007年略高,從腿法的總使用次數及成功率上,也可以看出2008年比2007年要低。說明了美方選手已經有意識地加強了對中方選手腿法進攻的防守格擋訓練,降低了中方選手在腿法方面的優勢。
2008年與2007年相比,在摔法的使用次數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功次數也明顯的上升,表明中方選手加強了摔法方面的運用,注重了摔法技巧在與拳擊對抗時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