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要: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是適應社會發展、弘揚集體主義精神以及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客觀需要。在社會文化、獨生子女成長環境、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現狀不容樂觀。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競爭與合作、加強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以及發揮班級社團載體作用,切實提高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實效。本文基于交響樂教學中的合作與創新分析。
關鍵詞:交響樂;教學;合作
引言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報告中指出: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必須圍繞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來重新設計和組織,其中“學會共處”就是要學生具備與社會共同相處、與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所謂團隊合作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
一、交響樂課堂教學中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在交響樂教學中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崇尚競爭的今天,團隊合作的精神卻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當代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對大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未來,也關系到國家的繁榮昌盛、民族存亡和社會進步。培養當代大學生合作精神不僅是時代對高校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關注大學生的合作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交響樂是由音樂王國里的器樂大家族所構成的,一般來說,交響樂隊分為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和色彩樂器組五個器樂組。作為一個龐大的團隊,一場精彩的表演不僅僅體現了這個團隊的專業水平,更彰顯出這個團隊的團隊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團隊合作精神在交響樂演奏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樣,在交響樂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團隊合作精神來促進大家的共同學習、共同提高,需要大家的協同合作、默契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樂章。
在交響樂的演出過程中,整個團隊的合作顯得意義重大,每一個人都是團隊的一員,也是整個團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人一定要有團隊的合作意識才能保證整場演出的順利進行。在音樂教育的交響樂教學中,團隊合作的精神應貫穿于交響樂教學的始終,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深厚的世界文化底蘊、拓寬知識領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更有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
二、交響樂教學中團隊合作精神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當前社會,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有效控制人口數量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就是大學生合作精神的嚴重缺失?,F在所謂的“80后”“90后”個體主義傾向較為明顯,更傾向于自我中心,有著極強的個性特征,在大學的集體生活中缺少團隊合作的精神。很多學生甚至重視競爭、輕視合作,把其他人當作競爭對手。這些都體現了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缺失。
而在交響樂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著團隊合作精神欠缺的問題。在交響樂課堂教學中,除了由于學生個性較強,合作意識較差,導致學生的團隊建設出現問題,還有其他因素也不利于團隊建設。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年級差異,學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高年級學生技術水平優于低年級學生;此外,樂器檔次存在差異,有的人樂器價位高音響效果就好一些,反之亦然;再者,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千差萬別,對音樂內涵的理解也不一樣;還有大學生對學習的努力程度不同,而受社會多元化價值影響讓愈來愈多的藝術類大學生放松了對專業學習的追求,這也導致學生水平的差距,進而導致大學生團隊精神的缺失,這些都為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課題。
三、在交響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方法與途徑
(一)強化交響樂演奏者全程“職業素質”,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1.在交響樂教學中,“職業素養”的培養可以強化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從國際標準看,交響樂隊的管理者和演奏者都需要高標準的職業素質,這包含很多具體的要求,如一名“職業”的交響樂隊演奏員就必須具備“專業素質”和“職業修養”。專業素質是在教學中學到的交響樂演奏的具體技巧,是需要在任課教師的導引下通過刻苦的練習獲得的。職業修養是在專業素質之外對演奏者的其他要求,包括職業品格、職業道德、精神狀態等,受到個人的品質、閱歷、經驗、受教育程度等的影響。專業素質是交響樂團演奏時的必要基礎,因此也是交響樂教學中要完成的主要工作。職業修養因其形象化教學的不容易把握和感覺上的可有可無而往往被教師和學生所忽略。而這被忽略的職業修養往往會成為影響交響樂團演奏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其對交響樂的影響幾乎體現在排練前準備、排練時和音樂會的全程中。
2.排練前準備過程中對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方式??梢砸浴盀榱藞F隊,演奏者要做好哪些必要的準備”為主題導引課程內容,并引導學生明確: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是為了整個演出和團隊榮譽必須做的事情,從而引導團隊意識的初步形成。例如,在排練前,要確保自己使用的樂器處于最佳狀態,這樣才能保證演奏者的駕馭信心,從而為整個樂團演出成功奉獻出最和諧的音樂;再如,了解每一部將要演奏的作品里本聲部與相關聲部的關系,從而在演奏過程中能更好的配合,更好地融入到團隊音樂中去。此外,在教學之余,可以把與團隊合作相關的素質拓展和理論培訓加入到交響樂課程教學中,作為團隊意識的一個培養途徑。
3.排練時對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方式。排練時,可以“為了團隊的演出質量,演奏者要葆有怎樣的演奏狀態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為主題導引課程內容,從而強化團隊意識在大學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如要提醒學生演奏中應注意數拍子和小節數,每位樂手都必須在樂曲中準時進出,絕對不能因為對作品非常熟悉就放松警惕。熟悉作品的目的是讓樂手將更多的注意力從譜子中解放出來,而可以留更多的注意力來留意指揮和配合他人。再如就是最重要的相互配合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每個樂手都應該會做且必須會做的事。
4.音樂會對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方式。成功的音樂會是演奏員最終的目的和追求。音樂會不同于排練,它需要一氣呵成,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因此,可以“如何舉團隊之力導引完美音樂會”為主題課程內容,讓大學生明確沒有團隊意識和每個人為團隊的付出,就不會有成功的收獲,從而固化大學生的團隊意識觀念。如在一場2個小時的音樂會的演出過程中,始終要求每一個樂手精神上的高度集中和好的演奏的狀態,這是整個團隊能用身體語言感染同事和觀眾的重要法寶。再如,對演出過程中不可抗意外因素的應急處理(指揮的錯誤手勢、合作的獨奏家出錯、其他聲部出錯導致自己的演奏和大家脫節等),有團隊意識和經驗的職業演奏員會盡快回到正確的地方,繼續演奏。因此,要讓大學生明白有團隊意識的樂手才能夠展示出交響樂的美,并獲得最終的成功。
(二)交響樂教學引入合作學習模式,強化大學生團隊合作行為
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模式。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正是交響樂教學中必須要培養學生所具備的行為,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是加強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的重要舉措和最佳途徑。如教師可以通過分學習小組、留小組合作練習曲目,小組主題演講等學習方式來為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行為創造機會,并讓這種對樂團演出具有重要作用的團隊精神的培養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三)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對團隊精神培養的主導引領作用
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相互影響和作用的雙邊活動,作為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引領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教學老師首先必須認同在交響樂教學中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并愿意全程將這種精神的培養和專業的教學結合在一起進行,否則就成了紙上談兵。因此,解決教師對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認同的思想意識問題是首要問題。
教師還可以通過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的舉措來發揮引領作用??梢杂霉膭睢⑴囵B學生擔任教師的小助手、合作者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在這一過程引領他們對團隊精神的認同,這些學生必然在教學班有精神的輻射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讓大學生從課堂走出去,真正具備在社會上謀生的基本職業修養十分重要。教師要通過授課讓學生明白“團隊精神”不僅是在交響樂的課堂上重要和需要,在其他課上及人生發展的道路上時時重要,處處需要。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在社會上獲得長足的發展,也才獲得團隊精神培養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吳寄斯.多樣化訓練模式的長號與交響樂融合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6(06):13+15
[2]方海燕. 探析交響樂的演奏方式以及欣賞分析[A]. 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2015年12月(上)民俗非遺研討會論文集[C].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2015:3
[3]李君義.淺談交響樂教學與大學生的修養[J].運城學院學報,2007(0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