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對專業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高校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因此,高校各個部門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增強高校思想中政治教育,塑造良好的高校形象,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秀的技術人才,提升高校整體教育水平。
關鍵詞:網絡環境;思想政治;對策
前言:互聯網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高校應將信息化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極大的豐富學生獲取學習資料的途徑,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刻認識到信息化社會的特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提升其分辨信息的能力。
一、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網絡時代背景下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界限,突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形成順應網絡環境發展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豐富學生獲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渠道,同時,在教師教學手段上也更加多樣化。
在網絡環境下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學生家長也是主要的影響者,基于網絡環境下,增強家長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時間,打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拉近家長、學生、學校之間的距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網絡環境中得到充實,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例如,運用手機、電腦、以及社交平臺軟件,人們隨時隨地就能夠了解實時發生的事件,在基礎設施方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同時網絡環境還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渠道以及新載體。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這被社會大眾廣為人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雙重作用,其在促進高校思想中政治教育的同時,也為其發展帶來了挑戰?;ヂ摼W的高速發展,威脅了高校教育主體對信息資源的壟斷,目前大量的信息資源被公開傳播,同時快速的傳播速度,導致高校在信息資源擁有量方面的優勢消失,因此,網絡環境的發展對高校教育權帶來挑戰。
網絡環境影響下,高校政治教育內容也受到挑戰,傳統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方式過于傳統,但教育的主動權還掌握在教育主體受眾,教育主體可以按照自己教學大綱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如今網絡環境下極大的轉變了這種教學模式,加之互聯網信息量大、種類繁多,同時教育主體不能有效的掌握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傳播內容,致使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呈現在高校學生面前,在這種趨勢下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無比重要,因此,對高校思想教育內容的制定以及實施環節都提出新要求。
三、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恰逢時機、面對挑戰的措施
(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課時
適當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的課時,在長期的熏陶下,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在感悟其精髓的基礎上獲得正能量的生活理念,增強學生面對問題的自我解決能力,課堂上教師可以與學生更多交流社會中反映的思想政治問題,在深入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透徹了解社會現狀以及現實生活,為學生日后進入社會生活做鋪墊,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從而做好迎接機遇與挑戰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還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的程度,有利于教師日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重點塑造學生自我分析和判斷能力
強化高校學生自我分析與判斷能力,是基于網絡環境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提升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有利于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從而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能力的信息,逐漸提升文化知識能力與實踐運用能力。準確的篩選網絡環境中的有效信息,并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在塑造學生分析能力的時候,強化學生面對挑戰的勇氣與堅定意志品格。同時優化高校學生的判斷能力有助于抓住機遇,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讓其在多種多樣的社會信息中篩選出有利于學習的資源,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升學生積極參與思想中政治教育的主動性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迎接挑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明確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同時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走向。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應該實時掌握學生思想的變化,并及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側重點,及時梳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幫助其調整心態,以積極向上的狀態開展學習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涉及心理輔導內容,心理輔導在整個學習生涯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學生愉快的學習生活,同時,強大的心理素質能夠讓學生臨危不懼,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調整心態,有條不紊的處理問題,這都是基于網絡環境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根據網絡環境的發展要求,整改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現實網絡環境進行創新,構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網絡環境,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需要運用行政手段,發揮行政管理職能作用,針對青年人沉迷于網絡的現象加以管制,并且根據青年人心理發展特征以及相關經歷,出臺網絡規范制度或者是法律、法規。同時國內外各大網絡運營商應該提升企業道德水平,認識到自身在社會環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嚴格阻攔和抵制涉及色情、低俗、反動、暴力的網絡信息,提升網絡管理的技術手段,增強網絡運營商的網絡凈化能力。
(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順應網絡時代的要求
緊跟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從而將思想政治工作在網絡時代中的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是網絡時代高校需要整改的。高校緊跟國家發展政策的同時還要結合網絡時代發展的背景,豐富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健全網絡倫理道德意識、樹立完善的網絡法制意識等,與時俱進培養學生全面的能力。
結論:綜合上述文章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在信息化時代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高校首先要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面臨復雜環境的判斷能力以及化解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堅定的思想品格,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青年。
參考文獻:
[1]周德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點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37):74-09
[2]張曉晴.新時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18(09):35-84
作者簡介:黃明賢 1978年3月15日出生,性別:男,民族,漢族,當前職務:教工八支部:紀律組織委員,技術資務:高級安全評價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軍事教研室、征兵工作領導小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