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宏 韓子冀 熊兵
【摘 要】目的:分析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應用于骨科創傷中的臨床療效。方法:本院100例骨科創傷的感染患者,收治時間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根據隨機數字表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2組,研究組中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1±1.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是30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39.8±2.8)歲。給予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的治療方法,研究組患者在上述療法的基礎上給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和感染的控制時間。結果:①研究組中40例患者顯效(80%),9例患者有效(18%),1例患者無效(2%),總有效率是98%;對照組中28例患者顯效(56%),6例患者顯效(12%),16例患者無效(32%),總有效率是68%;②研究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感染的控制時間分別是4.12±1.11、27.23±1.95d、13.11±2.96d,對照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感染的控制時間分別是4.12±1.11、27.23±1.95d、13.11±2.96d。結論:封閉的負壓引流療法不僅可以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而且還能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降低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骨科創傷;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本文主要分析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應用于骨科創傷中的臨床療效,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本院100例骨科創傷的感染患者,收治時間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上述患者均經過精確檢查診斷,根據隨機數字表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2組,研究組中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1±1.5)歲,體質量60~80公斤,平均體質量是71.0±2.4公斤,病程是7至30天,平均病程是14.8±1.3天;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是30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39.8±2.8)歲,體質量60~80公斤,平均體質量是70.4±1.6公斤,病程是6至33天,平均病程是15.1±2.2天。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經比較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即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的治療方法,研究組患者在上述療法的基礎上給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首選對患者的壞死組織及創面異物進行清除,然后用0.9%的生理鹽水對患者創面進行清洗并關閉,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及創面的大小作為依據,選取合適敷料覆蓋創面,應注意創面及輔料間的銜接密封,盡量避免出現縫隙的死腔現象,然后使用引流管引出正常組織的創緣位置,連接負壓管,將氣體及液體引出,確保貼膜的封閉。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適宜引流時間,一般是7到40天之間。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和感染的控制時間。
1.4 數據分析 將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和感染的控制時間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患者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和感染的控制時間是計量資料,應采用t檢驗,而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是計數資料,應采用卡方檢驗。若組間的P值小于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一定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的高于對照組,經過數據的分析可得,差異均存在一定的統計學的意義,即P<0.05。
2.2 2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和感染的控制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顯著的較對照組的低,經過數據的分析可得,差異均存在一定的統計學的意義,即P<0.05。
3 討論
骨科創傷后,傳統的治療方需要對創傷的表面進行連續多次不斷地沖洗和換藥,使得創傷表面會因為局部的血供量不足、損傷過重等原因造成傷口難以愈合。負壓封閉的引流技術是新興起的一種處理患者創傷表面的技術,它可以徹底的對創傷表面及腔隙內的一些壞死組織或分泌物進行清創,有效避免了感染狀況的發生,有利于創面的恢復,適合對肢體骨折中的各類皮膚軟組織缺損進行治療。
本研究發現,①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的高于對照組,經過數據的分析可得,差異均存在一定的統計學的意義,即P<0.05;②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顯著的較對照組的低,經過數據的分析可得,差異均存在一定的統計學的意義,即P<0.05。
總之,封閉的負壓引流療法不僅可以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而且還能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降低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邢宗良,王昌,權磊.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治療25例骨科創傷感染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4):82-86.
陳朝輝.64例持續封閉負壓引流治療骨科創傷臨床分析[J].臨床研究,2018,26(01):19-20.
陳發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骨科的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1):177-178.
周維.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骨科創傷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4):33-34.
謝潤琪.持續封閉負壓引流在骨科創傷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7):7201.
李鐵軍,孫玉花,吳文俠,李建林.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07):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