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若蓮 胡艷群 張觀海
【摘 要】目的:探討小兒膀胱橫紋肌肉瘤在治療過程中的護理。方法:回顧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收治的31例小兒膀胱橫紋肌肉瘤的患兒,通過檢索有關小兒膀胱橫紋肌肉瘤護理的相關文獻,結合本科室的護理經驗,總結小兒膀胱橫紋肌肉瘤術前及術后臨床觀察及護理要點。
【關鍵詞】橫紋肌肉瘤;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730.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發生自胚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約占15歲以下小兒惡性病變的4%-8%,是下尿路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占膀胱惡性腫瘤的絕大部分[1]。其臨床表現的多樣性、病理改變的多重性以及發病部位的不同,使橫紋肌肉瘤成為小兒腫瘤中最復雜的一種。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針對腫瘤的不同發生部位及其擴展的范圍采用化療、放療與手術相結合的措施,患者的生存率有了顯著地提高。我科從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共收治31例膀胱橫紋肌肉瘤的患兒,現將術前及術后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齡0.4-11歲,平均年齡3.3歲。臨床表現29例有排尿困難,9例有尿頻、尿痛,5例有血尿,l例大便困難。本組患兒均采用根治手術治療,術前予留置尿管、化療,瘤體縮小后在腹腔鏡下行膀胱癌根治術切除+全去帶乙狀結腸原位新膀胱術,術后予留置雙側輸尿管支架管、切口旁引流管、儲尿囊造瘺管、尿管。結果:31例患兒術后恢復良好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橫紋肌肉瘤患兒年齡小,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心理承受較大的壓力,而良好的心理狀態對配合治療及病情的康復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護理時注意捕捉患兒的情緒變化,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的心理行為進行溝通。通過親切和藹的態度和柔和的語調與之交談,取得信賴與配合,進行各項診療,護理前,應告知家長或患兒其意義操作過程、如何配合以及可能出現的不適,以減輕或消除其不良心理,使之有安全感。并向患兒家屬說明手術人必要性及手術人效果,手術后需要觀察的并注意的事項。
2.1.2 化療期間的護理 膀胱橫紋肌肉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給予化療將瘤體縮小。化療前予留置PICC導管,防止化療藥物外滲。用藥期間觀察藥物副作用,多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脫發等副作用。化療前預防性給予止吐藥物,嚴重者可根據藥物的半衰期6-8小時重復給予止吐藥物。化療前適量進餐,不可空腹和過量進食,以免加重胃腸道反應,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量多餐,多食含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避免煎、炸、油食物及冷熱食物,忌餐后立即躺下,以免反流引起惡心嘔吐,指導家長鼓勵患兒多飲水。應大量飲水進行水化,在補液和飲水同時應嚴密監測液體的出入量。密切觀察患兒血象變化,做好保護性隔離,預防感染。加強口腔及皮膚的護理,防止感冒的發生,患兒病房要定期采用紫外線進行消強毒,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流暢。
2.1.3 留置尿管期間的護理 觀察尿液的顏色、性質和尿量,彭勵患兒多飲水以增加尿量,達到稀釋尿液沖洗膀胱,利于引流。注意個人衛生,留置尿管患兒的個人衛生是預防尿道感染的重要因素[2]。每天消毒尿道口及導尿管近外陰端兩次。每月更換導尿管,每周更換人工抗反流尿袋,有血跡和絮狀物隨時更換,定時排空集尿袋。導尿管與集尿袋應連接緊密。尿管保持通暢,避免彎曲,打折、受壓堵塞情況發生。由于化療期間有腫瘤細胞脫落,容易堵塞尿管,若出現尿管堵塞應及時處理,處理方法如下:1、一手反折捏住尿管近端,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尿管向下滑10-20Cm后,松開近端的手,反復數次。2、適當用力按壓膀胱區3、先消毒尿管近端4-6cm,將尿管送入4-6cm后,再消毒尿管與引流袋連接處,連接無菌生理鹽水的無菌注射器,用力將生理鹽水推進尿管,并快速將尿液抽出,反復數次4、采用上述方法無效時,將尿管拔出,重新導尿。
2.1.4 術前準備 做好術前各項常規檢查,評估確診患兒的心、肺、肝、腎功能,術前調整血壓、血糖。因腸道準備是膀胱全切+全去帶乙狀結腸原位新膀胱術手術成功的關鍵,術前3天應進行充分的腸道準備,并做好皮膚的護理。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術后常規給予去枕平臥位6h,每2h換體位1次,第2天開始改為半臥位[3]。持續心電監護和低流量吸氧,嚴密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早期進行處理。觀察尿量及顏色變化,及時發現有無內出血及術后血尿的多少。術后排氣前禁食,靜脈補充營養和水分,排氣后方可進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并要求患兒多飲水,起到內沖洗作用。密切觀察傷口有無漏尿、出血及敷料是否浸濕或脫落,保持患者床鋪整潔干凈。觀察有無感染癥狀發生。
2.2.2 引流管的護理 施行膀胱全切術加腸代膀胱的病人,帶有多種引渡管及尿管,應標志清楚楚,妥善固定,謹防脫落。保持各引流管通暢,勿扭曲、受壓,每日無菌操作下更換引流袋,觀察并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色、性質,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保護痿口周圍皮膚的清潔與干燥,維持尿液引引流的通暢,并指導病人正確地使用集尿袋。
2.2.3 尿管的護理 全膀胱切除全去帶乙狀結腸新膀胱術,重建“新膀胱”。術后用尿管將新膀胱內的尿液和黏液引出,減輕壓力并防止尿管堵塞、脫出,每天新膀胱沖洗,保持尿管引流通暢,并消毒尿道口,恢復飲食后囑患兒多喝水。
2.2.4 膀胱的功能訓練 指導患兒進行腸代膀胱括約肌鍛煉,術后加強提肛肌的收縮力,提高尿道與代膀胱的張力和睡眠時的閉鎖壓。每日2大次,每次10小次,每1小次提肛30~60s后放松。
2.3 出院指導 小兒膀胱橫紋肌肉瘤惡性程度高,指導定期來院復查,及早發現有無轉移,,鼓勵多喝水,以達到清潔新建膀胱的目的,發現血尿、尿夜引流不暢、腹痛、腰痛等應及時就診。
參考文獻
李正,王慧貞,吉士俊.實用小兒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0-51
袁小娟,李龍坤,龔桂芝.留置尿管護理對尿路感染的影響及人文護理的重要性[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6.25(1).50-52
杜麗英,閆春梅.全膀胱切除回腸原位新膀胱術后的主要護理內容[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