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麗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弊鳛檎じ刹浚趯W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拿出新思路、新舉措,加大其科技含量,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政工工作;科學發展;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6-0212-02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倫理道德等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矛盾和新挑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加以改進和創新,增加其科學含量,而繼續沿用過去那種舊的工作模式,就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那么,政工干部在工作上如何運用科技手法,增強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 明確科學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要調動和發揮人的生產積極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握好人的本質,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其工作性質要有明確的科學定位。只有準確定位,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力。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講究科學的意識形態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是一門研究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以激發人的生產積極性和潛能。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時應把它當作一門科學、一門學問來對待,充分認識其優勢。它能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精神,鼓舞士氣,為推動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認識,正確研判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的放矢,著重解決思想政治工作針對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確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方向,解決方式方法,強化思想政治保障對發展的重要地位,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擺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抓好,而不能當作一項單純的、可有可無的工作來做。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1955年,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按語中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一著名論斷是毛澤東經濟思想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核心內容。其重要意義在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研究人的意識形態工作,屬于上層建筑,但它對于經濟基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當前,全黨的根本任務是經濟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斗。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經濟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經濟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堅強動力。在新的時代,政工工作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加大其科技含量,創新工作舉措,真正發揮其作為“生命線”的應有作用。
2 樹立科學理念
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摒棄傳統的理念和方法,樹立新的觀念,采取新的方法,才能充分發揮“生命線”的作用。
一是樹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市場觀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造成了經濟成份多元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將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雙重影響,并通過經濟活動表現出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避免流于形式或空談,就必須結合經濟工作一道去做。當前,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基礎以及人們的思想實際,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從觀念、內容和方法上都要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開展工作,把市場觀念滲透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二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思想政治工作要實現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培養人的功能,就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政工工作人員是黨的政策方針的執行者和傳播者,首先樹立人本理念,放低姿態,本著“服務職工”的思想,工作中要尊重和充分發揮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切實關心職工疾苦,為職工排憂解難,增強單位或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全面完成工作任務,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三是樹立創新觀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鮮活的傳統工作,只有在與時俱進中才能發展,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因此,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所在。隨著社會科技發展和經濟關系的調整,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變化。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積極適應這一社會重大變革后的現實需要而促使自身改革和創新,從而保持應有的活力,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心服務。政工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跟上時代步伐,進一步提高對改革創新的認識,提高對新事物的接受和鑒別能力,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開辟新途徑,探索新辦法,拿出新舉措,力爭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大局的穩定。
3 建立新型科學的工作機制
為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項任務全面落到實處,必須建立新型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統一、科學的領導機制。各級黨組織必須高度重視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認識上,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看成是黨實現思想政治領導的可靠保障,建立黨組織統一領導的責任機制,實行黨政齊抓共管,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責任制和監督機制,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形成一種知情網絡體系。在工作上,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整體工作計劃,并經常督促檢查思想政治工作措施落實情況,扎實推進。
二是建立規范、高效的工作機制。這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生機與活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如,建立預防機制。堅持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制度,加強對干部黨員的黨性、黨風和黨紀教育,使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廉潔奉公,帶動和影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建立規范有序的管理機制。建立系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平臺,加強信息反饋、溝通,形成多角度、多維性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制訂科學規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對職工人事、黨員干部、文化宣傳以及職業培訓、娛樂活動等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納入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正常有效開展。建立和運用網絡載體機制。目前,互聯網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為人們進行交流的良好平臺,也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的方法和途徑。因此,我們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充分融入到網絡文化建設之中,取得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增強影響力和感召力。
4 運用科學方法開展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藝術。如何全面準確地掌握它的特點和規律,把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做活,做得卓有成效?需要我們政工人員努力把握好科學方法。
運用最適當的方法教育人。做思想政治工作應多采取說服的方法、討論的方法、民主的方法、疏導的方法。如有的單位采用“一崗雙責法”、“雙向教育法”、“三導(引導、開導、疏導)工作法”等等,都比較切實可行。在宣傳教育手段上要多發揮報刊、電視、電臺、互聯網等現代傳媒的作用,把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充分運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效果會更好。在組織活動上多開展文體活動、讀書活動和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實行寓教于文、寓教于樂、寓教于管、寓教于理,可以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語言藝術上多采用啟發式、談心式、對比式、交流式的辦法,使職工樂于接受,心悅誠服。
運用科學的基本原理引導人。以科學的理論教育職工,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一是運用哲學的基本原理,解決職工的信仰問題。通過宣傳和普及哲學的基本原理,使人們崇尚科學,相信唯物論和無神論,增強職工的“四信”教育,即“信仰、信念、信心、信任”,使職工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二是運用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解決人們的信念問題。政治經濟學的精神實質,是馬克思在論述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基礎上,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三是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解決人們的信心問題。改革開放探索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過四十年的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功,再經過五十年的奮斗,我國一定可以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國力更加強大。四是運用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的原理,全面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含量。知識經濟時代給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政工干部要順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善于學習,不斷“充電”和“吸氧”,廣泛涉獵哲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等各種知識,更要善于更新知識,接受新觀念,進行創造性學習,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運用情感力量感染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彼枷胝喂ぷ鞯膶ο笫侨?,而情感是開啟人們心扉的鑰匙,是溝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方的橋梁和紐帶。它可以縮短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消除被教育者對教育者的戒備,甚至逆反心理,增強兩者之間的親近感和信任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時期,政工干部要善于動用情感的力量開展工作。如平時要多觀察職工的行為變化,了解職工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況,以及心理活動,把握職工的思想動態,才能有針對性地與職工進行情感溝通,并通過個別談心、家庭走訪、關心體貼,切實幫助職工解決一些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從情感上感化職工,使職工能推心置腹地與你交流思想,產生共鳴,達到感情上的融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實現動機與效果的統一。
總之,思想政治工作是針對人們思想中的種種疑惑、矛盾,通過宣傳馬列主義科學原理和正確的道理,引導和教育人們吸取正能量,并采取適當的方式,幫助人們解開思想上的疙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生活、投入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