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摘要: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曲體短小,調式、調性、節奏、節拍樣式豐富,旋律走勢多樣,與語言結合得十分緊密,真實地表現了達斡爾族豐富多彩、內涵深厚的文化生活。其音樂形式始終保持著內在的穩固性,彰顯了音樂傳承與發展的內在活力。
關鍵詞: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形態;特征
一、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旋律特征
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在旋律上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級進式與直線型相結合的旋律發展手法、富于特色的三度、五度跳進。
(一)級進式與直線型相結合的旋律發展手法
在達斡爾族的歌曲中,音調圍繞核心音做平行、上行或下行小度數級進進行。曲調流暢自達斡爾族然、平穩。音樂與語言相結合,使旋律的發展猶如語言一樣平順。這種旋律的發展手法在哈庫麥歌曲中最為常見,像是一種在配合著舞步一樣的跳躍感覺。如這首哈庫麥歌曲《農夫打兔》,樂曲圍繞調式中心音“M1”做橫向的直線型的律動又配合三度的小跳進及二度級進,使整首作品充滿活力。哈庫麥歌曲《忠實的心啊!想念你》就是直線型的旋律發展配合二度級進和四度跳進,全曲熱情洋溢。這首曲目共12小結,共分為三句為4+4+4的樂句結構,這3個樂句之間采用的類似于“頂真”的格式進行旋律的發展,第一個樂句的最后句是下一個樂句開始部分。雅德根依若調共4小結為2+2的上下兩句,全曲共由sol、1a、si三個音組成,屬于典型的級進型旋律發展手段。宮調式的簡單旋律配合雅德根專有的襯詞,這種型式的雅德根調通常是在薩滿法式中由幫腔的人演唱。即法師演唱主要的旋律后幫腔的人就唱這一句歌詞,法師與幫腔者不是合p昌的關系,是一前一后呼應式的演唱。
(二)以跳進為主的旋律發展手段
另一種富有特色的旋律發展手段,以三度和五度的跳進為主,音與音之間的跨度較大配合小度數的跳進或級進形式進行連接。像是面對浩激無根的大草原的一種宣泄與感情的隨意抒發。這種以跳進為主的旋律發展手法在扎恩達勒中最為常見。還是這首以扎恩達勒《心上人》為例,其就是以三度和四度的跳進為主,進行旋律發展的最好的譜例。全曲共8小結,羽調式,為4+4的兩個模仿樂句組成,在樂句結束后通常還會跟4小結的尾聲,來對樂曲中的主要部分進行再現。在再現的過程中走向結束。演唱者在演唱時根據自己的情感進行裝飾音及其他修飾處理,在裝飾音的修飾上沒有統一的要求。
二、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節奏布局
(一)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節奏布局
在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多使用二拍子、三拍子及六拍子。三拍子和六拍子多用于“扎恩達勒”與“哈庫麥”歌曲中,如下曲扎恩達勒《春天鳥兒歸》典型的三拍子的曲目。二拍子的節奏常用在歡快的節日歌曲中,在雅德根依若這種幫腔式的歌曲中,也常有見到。在“薩滿”調和“烏欽”僅個別曲目中使用三拍子或六拍子,多使用二拍子的節奏。如《依若》及《忠實的心啊!想念你》都是最好的例證。另外在《雅德根神帽上的鷹》何今生記譜,哈斯托亞演唱的版本中也是使用二拍子的節奏,可見二拍子是雅德根依若最常用的記譜方式。達斡爾族民歌中,特別是在扎恩達勒的演唱時節拍較為自由,在音樂的開始、結束部分或在樂句中間經常做拖長處理,拖長的節拍通常根據演唱者自己的心緒而定。
將60首扎恩達勒、116首哈庫麥歌曲、14首烏欽及23首雅德根依若的節拍布局進行了統計,通過統計我們可以看出傳統音樂的節拍布局情況。其中扎恩達勒、哈庫麥歌曲以二拍子的節奏居多,烏欽中的節拍布局比較平均,各種節拍的烏欽數量相當。雅德根依若的曲目少,二拍與三拍的曲目數量相等,這說明二拍子的曲目在雅德根依若中占較大比例。
(二)達斡爾族傳統音樂中交錯拍子的現象
在達斡爾族傳統音樂中存在著交錯節拍的曲目。下面這首曲目是雅德根依若中的《格雅米》,是一首典型的交錯拍子的曲目,全曲共15小節,前6小節為3拍子,第7小節為2拍子,第8小節又變回3拍子,構成了全曲節拍的循環變化3拍子到2拍子再回到3拍子的節奏。這種交錯拍子的節奏變化在傳統音樂中有突出的代表意義。
三、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調式構成
(一)達斡爾族傳統音樂調式的基本布局
達斡爾族的歌曲基本上是建立在五聲音階基礎之上,常見調式為宮、羽、徵、商四種,角調式的民歌較為少見,在“雅德根”調中偶有使用。現在以《達斡爾族民歌匯編》中60首扎恩達勒、116首哈庫麥歌曲、14首烏欽及23首雅德根依若的調式布局分析為例論證梅里斯達斡爾族傳統音樂調式的基本布局。
(二)達斡爾族傳統音樂中調式并存的特殊現象
在達斡爾族民歌中,有時會出現兩個或三個不同調式并存的旋律的現象,有的是羽調式與宮調式的旋律并存,有的是宮調式和商調式并存。這種介乎于離調與轉調之間的調式布局多出現在規模較大的樂曲之中。這也是少數民族音樂在調式上體現出來的特殊性。
四、結語
總之,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演唱在各類音樂體裁中有著不同的特色,演唱者演唱時聲音高充、明亮,根據不同樂曲的演唱需要及感情基調不同使用不同的演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