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雪峰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我國的傳統媒體行業都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其中電視新聞評論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擺脫困局尋求新的發展,是電視新聞評論的重要研究課題,新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現代化的時代,互聯網科技發達,大眾了解新聞的渠道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電視新聞評論的地位逐漸淡化,自媒體運營等新的新聞傳播模式逐漸變成社會主流。本文經過對電視新聞評論困局的研究,提出了解決困局的建議。
關鍵詞:電視;新聞評論;困局
電視新聞評論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在國家的新聞評論和輿論引導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視新聞評論在輿論引導上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電視新聞的發展停滯不前。電視新聞評論是通過電視播放的形式,展示新聞評論的特點,吸引觀眾,其主要內容是關于近期的新聞實事或熱點話題,并對這內容進行一個梳理和客觀的評論,并適當的進行正向的輿論引導。因為電視新聞評論具有嚴謹性、真實性和時效性等特點,所以要求電視新聞評論工作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熱點洞察力。
一、電視新聞評論面臨的問題
1.傳統的節目結構,不符合新時代觀眾的需求。人類最大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會被有趣的東西所吸引,而當今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缺乏新意,老舊、傳統的節目結構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造成了節目收視率低下等情況。純傳統的節目結構主要是“三段式”的表現形式,首先針對新聞內容進行背景分析,然后陳述事件經過,最后根據相關內容展開評論和輿論引導。傳統的節目模式局限了主持人或評論員的發揮空間,主持人或評論員無法有效的帶動節目節奏,增加節目的感染力,是觀眾感覺的乏味,從而降低了收視率,失去了開展電視新聞評論的意義。
2.新聞評論節目內容乏味、單調。隨著國家信息化的發展,人們了解世界的渠道越來越多,新聞媒體的地位逐漸下降。新聞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和真實性,傳統的新聞評論節目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忽視了新聞內容的全面性,新聞內容都是與政治相關的話題,對于大多數觀眾而言,政策層面的話題雖然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還是難以理解,降低了觀眾的觀看興趣,影響了新聞評論節目收視率。社會新聞、財經新聞、文化新聞等節目的稀缺,導致了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內容同化現象嚴重,是形成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內容乏味、單調的主要原因。
3.節目重心偏移。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是基于事實進行客觀公正評價的新聞報道,具有真實性。展開節目的整個過程需要工作人員報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堅持尊重事實的基本原則,對節目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分析,節目內容以實為基礎,向觀眾還原事件的真實面目,正確的引導觀眾進行分析,為觀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目前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現狀是,新聞評論節目的重點出現了偏移,將新聞評論節目的中心放在了新聞的把報道上,而忽視評論的主導地位。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意義在于深入的解析和討論新聞的本質,在節目中過多的報道事件的本身,不僅占據了節目大量的時間,更加違背了節目的宗旨,導致電視新聞節目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實現開展節目的意義。
二、解決策略
1.打破傳統結構,挖掘節目特色。在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同質化嚴重的發展背景下,打造獨特的節目風格,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對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還可以提升觀眾的好評度,創建一個具有良好口碑的電視節目。傳統的節目結構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其中有許多優秀的節目經驗可以參考,打造特色風格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重視地方特色的發展,主持人應該避免過于嚴肅,適當的運用網絡熱詞活躍節目氣氛,激發觀眾的興趣,提高節目收視率。
2.豐富節目形式和內容。在節目內容的設置上,應該以政治內容為主體,加強對社會、財經、文化等節目的開展,豐富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內容和形式,擴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受眾面,提高節目感染力,從而提升節目的收視率。
3.調整節目重心。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重點應該在“評論”的環節上,在節目中,給予“評論”更多節目時間,減少對新聞內容的報道時間,給“評論”環節更多的空間。主持人在節目中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評論”環節的重視,加強了主持人自由發揮的空間,對主持人的要求更為嚴格,需要加強對主持人個人能力的培養,提高主持人的文化素養。
4.利用新媒體,加強宣傳推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自媒體運營等新媒體形式的快速發展,電視新聞評價節目需要與時俱進,不能僅依靠電視媒介,還需要重視自媒體運營等新媒介的融合,實現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可持續發展。節目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介進行節目宣傳和推廣,提高節目的知名度,吸引觀眾。
三、結語
解決電視新聞評論的困局并非朝夕之間就能完成,需要長期的努力。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電視新聞評論想要掙脫困局,需要進行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實現電視新聞評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