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良
摘要:本文對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相關情況進行概述,對文化館總分館機制建設現狀實行分析,并明確了文化館總分館制機制建設創新方法,現進行具體闡述。
關鍵詞:文化館;總分館制;體系建設;創新
為確保鄉鎮、農村和城市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能相互整合,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工作,需不斷總結以往的經驗,做好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創新工作,從而合理配置工作人員、資金、資源,盡可能滿足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
一、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的相關情況
總分館制,來源于早期國外公共圖書館,即為圖書館為達到資源共享,并且維護圖書館利益的聯合服務模式。總分館制和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相比較,無明顯差異性。實行這一模式建設,對于地區公共文化規劃、建設,均非常有利。同時,可合理分配文化資源,使得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水平得以提高,獲得最優質的文化服務。近年來,我國區縣級文化館相繼實行了總分館制建設,旨在轉變以往文化館分級管理機制,使得文化館運營模式不斷改進,合理配置人力、物理、財力等,規范藝術生產行為、文化活動,以及藝術培訓等行為。最后,使得文化館獲得可持續發展,不斷轉變管理模式。
二、文化館總分館機制建設的現狀分析
1.管理機制問題。行政管理機制中,轄市區文化文化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均屬于比較獨立的個體,無法保證隸屬關系的統一。投入資金、人力時,經當地政府配置/管理層配置,這時容易出現重復投入現象,使得投入的資金較多。此外,較多文化館、站,實行各項工作時,人力、財力方面均比較匱乏,不能達到文化服務均衡、規范的效果。
2.人力資源配置問題。不同層級文化館人力資源配置方面比較,具有非常大的差異性、主要表現:鄉鎮文化站編不在崗問題、在崗人員不專業問題。以丹陽為例分析,10個鄉鎮均因為較多外界因素所致,不能及時構建文化站,標準配備的4個文化站編制,在崗人員僅為3人,并且其業務能力比較薄弱。
3.文化產品供給問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較多地區縣、鎮、村等文化基礎建設,均獲得了不斷的改進,設立了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然而,一些文化館配送圖書借閱率較低,下鄉所放映的電影觀看頻率較低,組織演出觀眾較少,均為文化產品常見的供給問題。
4.服務效能考核問題。文化館工作考核,多以主觀局考核為主,不能對文化服務進行綜合評估。人們沒有公共文化產品的參與、決策、考核等權利,客觀來講此時無疑偏離了群眾實際的需求,進而無法保障公共文化產品類型的多樣化、質量。
三、文化館總分館制機制建設的創新方法
1.管理機制創新方法。秉持政府為主導原則,以及多級投入和雙重管理、一體化建設等原則,落實總館——分館——服務點模式,確保其相互間能相互配合,達到基礎設施標準、共享等效果,為文化服務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需對成功案例進行分析,發現文化館總分館機制建設,在當地政府的管理及支持下,整合文化系統外部資源。然后,構建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各部門間相互協作,做好文化館總分館機制建設工作,將重點工作側重于鄉鎮文化考核,以便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資金的保障。此外,還應構建文化館只要智能的部門,主要的工作職責:地區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管理、配送,以及考核等。為避免產生提高塊分割管理模式出現,獲得政府支持下,需將設備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經總館結合分館、服務點分布情況、地區人口密度、地區人們文化需求等,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財力,保證服務機制的統一性。此外,需秉持投資和收益相統一原則,調動社會資金、單位對總分館服務項目投入的興趣,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服務的整體效率。為促使總分館機制建設工作能安全運行,政府部門需合理劃分縣、鄉鎮,促使總館、分館人員、資金、運行管理費用,以及活動費用等,均能合理分配。然后,面向社會實行公共文化服務招投標工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對總館管理力度、考核力度,經專業人員進行經費調度、支配。結合“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示范區考核”內容,對文化服務點進行管理,要求鄉鎮配備≥5名文化專干,村配備≥2名文管協管員。主要的工作:幫助鄉鎮、村人員處理實際的問題,經公開、公平原則,選擇業務骨干鄉鎮分館實行館長工作,接受雙重管理、總館考核。最后,根據文化志愿者招募情況,對文化骨干進行培養,解決人員不足問題。
2.組織架構創新方法。因為管理機制不能隨意變更,因此文化館總體分管機制建設的過程,需面對較多的問題,如:資金問題、人員問題、服務問題等。為此,應合理的調整、不斷創新文化館組織機制架構,從而保證服務的效能。
(1)直線職能制組織架構創新方法。直線職能,即為文化館總分館機制建設中最為常用的組織方法。經對總館館長的管理,確保各項業務部門間能相互合作,以此構成組織結構。這種架構方式可在較短時間,明確各自的分工。經藝術創作、文化活動等,實現分館業務指導的目的。但是,總館部門間橫向沒有過多的聯系,易于發生脫節、矛盾等情況。不同業務部門間,均為業務指導的關系,需要相互協調。需多部門合作的文化活動,應明確責任歸屬。因為文化需求、績效信息傳遞的路線非常長,所以反饋的時間會受到一定影響,不能滿足當地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③。這種構架方法在鄉鎮文化站、村服務點數量較小條件下可使用。
(2)項目制組織架構創新方法。項目制組織架構,進行總館集權項目制管理工作,應對分館不同業務進行有效管理、考核,并且護理分配資金。不同項目的人力、物力、財力使用情況均需經分館時間需求,有效進行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可在權力下放給不同的項目組,幫助總館經日常行政事務中抽出,對總館整體發展進行規劃。不同項目管理人員均具有自主權利,能充分發揮主動和創新能力,進而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效率。然而,機構發生重疊的幾率較大,無法保證工作的效能。不同項目組具有獨立特點,需明確單位的整體效益。項目制組織構建模式,建議在鄉鎮文化站、村服務點較多、管理層級比較復雜的條件下應用,因為這一分管人群文化的需求存在非常大的差異。
3.服務模式創新方法。當前,我國網絡技術的持續發展,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需要不斷創新服務的模式。
4.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模式創新方法。為提高政府服務質量、資金作用,需做好按需定產、專業定制、政府購買幾個環節的工作。其中,按需定產應建立在文化資源供求信息普查機制之上,經總館/第三方對地區人們文化需求,并且進行調查評估,如:服務類型、意識類型、時間、地點等,以便明確當前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的模式。然后,為達到專業定制的效果,則需對總館組織創新,確保策劃人員能獲得分館的同意后,對產品生產情況實行綜合評估、設計、生產、制作等,盡可能滿足公共文化產品的招標要求④。政府購買,即為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集中采購、競標方式,積極調動社會人士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維護文化館總分館的經濟效益。
5.公共文化產品配送創新方法。實行文化需求調查時,對服務對象基本情況實行調查、了解,明確不同年齡段人群、活動時間和地點等配送差異。老年人群,可組織其參與到戲劇、廣場舞、合唱等活動中;中年人群,舉辦一些藝術講座、現代舞、演出等,促使這一年齡段人群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青少年人群,可通過美術展、書法、舞蹈、器樂等活動,積極調動該年齡段人群主動進行各項文化活動。為保證配送的均衡,應先做好鏟平配送城鄉不均、鎮村不均的處理工作,將公共文化服務——村服務點進行延伸。此外,還應處理好底層人群文化服務配送工作。若想達到配送數字化效果,應根據數字文化館建設情況、鄉鎮廣播電視數字網絡改造情況,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務,以便保證總分館能積極調動更多人群參與到活動中,以及文化資源使用情況,進而提高整體服務效率。
四、結語
為提高文化館總分館制服務質量,需合理選擇文化服務、決策,并做好考核工作。經調查、投票方式,對公共文化服務情況實行綜合評估,以便持續改進產品項目,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