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芬
摘要:目前整個教育行業中,少兒舞蹈編創是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近年以來少兒教育老師們持續探索和研究的內容。怎樣才能更好提升少兒舞蹈編創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少兒舞蹈全面編創的能力,是目前少兒舞蹈教學方面的重中之重。因為少兒舞蹈編創教學的主要對象就是小學生,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符合兒童的自身的特點,利用孩子可以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本文主要通過兒童自身特點和少兒舞蹈編創教學理論,探討出少兒舞蹈編創教學技法和應用特征。
關鍵詞:少兒舞蹈;編創;教學;技法特征
小孩子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擁有好舞蹈對于孩子的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好舞蹈也就來自好的少兒舞蹈編創。根據目前社會對于少兒舞蹈編創需求的提升,少兒舞蹈編創教學也相應提升。從目前少兒舞蹈教學顯示得出,現在的教學效率低,根本原因還是課程量太少,很多小孩子的基礎太多淡薄,但是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也是影響其課程教學效果的原因。少兒舞蹈編創教學就是一種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創造舞蹈的課程,必須在學生本身建立起來,而且整個教學技法和運用也是在完全掌握小孩自身特征和幼兒舞蹈編創教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
一、少兒自身發展的特征
少兒舞蹈編創教學主要的對象就是小學生,所以舞蹈編創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具體實際情況考慮,在其編創教學之前,首要問題就是分析出孩子個性發展特征。小孩子個性發展特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體形,另一方面就是心理。在學生體形方面來講,孩子一般自我協調和平衡感相對薄弱一些,而且很難進行控制,對于一些與體形有沖突的動作,根本沒有辦法完成,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體形,盡可能保證舞蹈的每一個動作都能適合學生,按照學生的特征將其高難度動作排除在整個舞蹈編創動作之外。
除了形體特征以外,學生的整個心理變化也有自己的特點。因為小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對于很多她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都存在一種天然的好奇心,并特別喜歡模仿別人的動物。所以在整個舞蹈編創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一定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全面掌握少兒心里的審美能力以及藝術潛能,這樣編創出的舞蹈動作才能更加符合少兒的心理,完全體現少兒的童心。也只有這樣,編創的舞蹈才能獲得孩子的認可,激發孩子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
二、少兒舞蹈編創教學知識體系的特點
舞蹈是時間與空間相綜合的藝術,也是把空間利用肢體動作進行傳達的藝術。少兒舞蹈編創教學,就是教育學生怎樣把舞蹈動作、時間以及空間感綜合起來。少兒舞蹈編創課程是舞蹈編創整個活動中最基礎的內容,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編創少兒舞蹈的能力。在少兒舞蹈當中的語言表現模式,是少兒舞蹈編創教學中學生必須非常熟悉的理論知識。比如少兒舞蹈當中嘗嘗使用的步伐、經典表演曲目等,這都是必須學習的理論知識。少兒舞蹈編創必須使用很多相關語言以及教材,整個教學內容中必須存在相關語言積累和素材的運用。
除此之外,還要按照小學生個性發展特征,發展學生開闊性思維編創少兒舞蹈,能夠提升學生把舞蹈藝術形象外化的能力,幫助學生把少兒舞蹈和舞段完美結合起來。所以少兒舞蹈編創教學中必須包含小學生心理變化、生理方面變化等理論知識,學生還必須在掌握這些基本條件的前提之下從最直接方面或者間接方面完美感受到小孩子整個舞蹈形象,將整個理論知識運用到實戰當中。
三、少兒舞蹈編創教學技法及應用的討論
少兒舞蹈從其分類方式來看,主要分為自娛自樂性質的舞蹈還有以表演為主的舞蹈。每一種舞蹈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技能,那么在少兒舞蹈編創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把舞蹈編創與孩子個性發展的特征和整個少兒舞蹈編創理論知識相統一,運用在少兒舞蹈編創教學中。
少兒舞蹈編創過程也是由簡單到復雜,老師也可以根據從簡單到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循序漸進學習每一種少兒舞蹈編創方式,從簡單的節奏開始學習,逐漸將所有編創技法全面掌握。在少兒舞蹈編創當中,難度系數高的舞蹈就稱為表演性舞蹈,也是對整個舞蹈是否能夠駕馭能力,還有整個舞臺協調能力都有非常高難度的要求。因為大多數少兒都是專業舞蹈,沒有接受任何專業訓練,對于有情節有主題的表演性作品都能駕馭。那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按照表演性舞蹈的編創步驟,利用分析、模仿、自我完成的三個過程展開教學。首先帶領學生對以往很多經典作品進行觀看分析,讓學生完全了解整個作品的結構,然后將其作品分成幾個大步驟,再由學生進行模仿編創。
四、結語
總而言之,必須符合少兒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和體形方面特征才是少兒舞蹈編創教學技法實行和運用的基礎,少兒舞蹈在編創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少兒自身特征以及整個課程理論知識,一點一點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編創少兒舞蹈的能力以及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