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昊翔 孫源源
摘 要: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發揮政協獨特優勢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對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協調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全民健康問題,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對人民政協在促進健康江蘇建設中的獨特優勢進行剖析,提出政協要從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全民健康素養提升、推動發展健康服務和養老服務、支持促進醫藥健康支柱產業發展四個方面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并對人民政協調動最廣泛的力量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 政協 健康江蘇 協商民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多黨合作獨特優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1]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在當前深入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全新歷史背景下,發揮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既是涉及全局和長遠的一項光榮使命,又是事關江蘇千家萬戶民生福祉的重要政治任務。
一、深刻認識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意義
1.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有利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特點。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協章程修訂案》明確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3]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把加強黨的領導和政協履職盡責結合起來,把江蘇建設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與實現高水平全民健康匹配起來,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統一起來,充分體現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特點。
2.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有利于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當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中心任務是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更好地改善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經濟學研究表明,大健康產業正逐步成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江蘇歷來是醫藥大省,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健康作為民生之需,全民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能夠充分發揮政協獨特優勢,聚焦全民健康,反映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
3.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有利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作用。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主要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發揮作用。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聚焦的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問題,往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多,跨部門、單位的協調難度大。全省各級政協通過發揮協商民主作用,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各利益相關方進行直接對話溝通,能夠最大限度地達成最廣泛的共識并得以推動落實。
4.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有利于不斷擴大影響、弘揚正能量。人民政協成立近70年來,在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方面貢獻突出,社會影響廣泛。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既能夠進一步暢通江蘇各界與全民健康相關的社情民意渠道、溝通全省各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通過說實話、辦實事、解難題,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又能夠增進各界人士對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出臺的健康相關的政策舉措的理解,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誤解,在最廣泛的范圍內不斷擴大影響,弘揚正能量。
5.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有利于加強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建設。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的工作主體。切實提高政協委員的履職能力,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政協作用。在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協委員通過加強學習和研討、調研和視察、建言和獻策,能夠進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增進政治認同,并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判斷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研究解決促進江蘇全民健康相關問題的能力與水平。
二、人民政協在推進健康江蘇建設中的獨特優勢
1.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具有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等優勢。人民政協在組織上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政協委員都是來自社會各界的精英人士,政協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人才庫和智囊團。江蘇各級政協委員中,與健康江蘇建設相關的人才眾多,既有專業知識淵博的臨床專家、藥學家及醫藥院校的教授、學者,又有熟悉醫藥衛生管理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還有健康產業從業人士和醫藥企業管理人員,更有長期關心、關注健康江蘇建設的各界相關人士,可謂人才濟濟,智力密集,是最能夠為健康江蘇建設提出有見地、有價值、可實施的意見及建議的現成智庫;也是最能反映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民眾對健康江蘇建設呼聲,幫助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實際情況,促進把健康江蘇建設相關的各種事項辦到人民群眾心坎里的可靠代言群體。
2.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具有認同感強、機制成熟等優勢。長期以來,人民政協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在推動解決國家和地方衛生健康相關問題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廣受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充分展現了我國和諧的政黨關系和黨群關系在促進解決全民健康這一世界性難題上的獨特政治認同優勢。多年來,江蘇各級政協探索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政協機制體制,如省政協設有醫衛體委員會,各設區市和縣、市、區政協也設有醫藥衛生或環境、生態、體育、旅游相關的專委會,并與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食品和藥品監督部門、體育、文化、旅游等部門建立了穩定的、常態化的協商互動機制,能夠有效組織起相關專業領域的代表人士圍繞健康江蘇建設經常開展調研、視察和建言獻策。各級黨委和政府對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寄予厚望,廣大人民群眾對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高度認同,人民政協相對成熟的運行機制實際上促進了利益相關各方的政治表達和政策訴求在碰撞中得到整合和優化,達成了政治系統和社會系統在健康江蘇建設領域的共商、共管、共治。
3.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具有朋友眾多、交流廣泛等優勢。人民政協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歷來海內外朋友眾多,與政、產、金、學、研等各界交流廣泛。健康江蘇建設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及合作。全省各級政協在推進健康江蘇建設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發揮朋友眾多、信息靈通、善于牽線搭橋等優勢,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健康江蘇建設中:如能夠推動全省各地區、各單位根據健康江蘇建設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匯聚高層次人才,培養或引進一批衛生健康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并促進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涉及健康相關領域的專家人才給予適當傾斜和優先照顧;如促進優化構建多元的衛生健康投入機制,吸引各類創業投資機構、融資擔保機構支持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和小微企業,鼓勵民間資本興辦健康服務機構或向醫療、救助機構捐款;如推進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健全對醫護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衛生健康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4.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具有監督靈活、形式多樣等優勢。民主監督是政協的重要職能,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創造。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既在監督中支持健康江蘇建設,又在支持中監督健康江蘇建設,具有如下優勢:一是通過提案督辦,監督并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作為提案承辦單位研究落實提案建議,使一件件健康江蘇建設相關的提案得到辦理落實。二是通過參與協商,將健康江蘇建設當中黨政關注、群眾關心、事關發展的問題作為監督重點,加強與衛生、環保、食品藥品監督、體育等部門的溝通交流,及時發現部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督促其改進。三是及時反映社情民意,把民主監督寓于健康江蘇建設相關的社情民意的收集和反映之中,通過調研、視察和建言獻策,引起黨委和政府對有關問題的重視。四是靈活發揮政協委員的個體監督作用,通過政協委員應邀擔任司法機關和政府部門的特約監督人員,以及應邀參加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活動等,抓住時機、抓住要害,對健康江蘇建設相關問題和不足提出針對性強的批評及建議,促進解決。
三、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大力推進健康江蘇建設
1.重點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是健康江蘇建設的首要任務,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必須重點關注和促進全省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全省各級政協應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在城鄉居民中的公平性、合理性、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等方面的調研,持續關注各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對嚴重威脅城鄉居民健康的傳染病和慢性病的預防控制,重點圍繞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強化衛生健康人才培養、提高醫藥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及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社會辦醫制度改革、分級診療制度改革、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改革、醫保制度改革和加強婦女兒童健康管理及疾病防治、殘疾人康復、心理健康促進與精神障礙防治等工作建言獻策。
2.大力促進全民健康素養提升。“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應著眼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促進健康知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和全民健身運動開展。全省各級政協應大力推動構建政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和媒體相互協同的健康教育體系,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健康教育與促進,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發布科學的防病知識、及時監測糾正虛假錯誤信息、堅決取締虛假藥品等廣告、嚴厲打擊各類不實和牟利性誤導宣傳行為。要發揮政協健康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眾多、聯系各界密切、在健康問題上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優勢,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促進形成不吸煙、不敬煙、不勸煙的社會風氣等。要推動江蘇各級政府不斷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職工體育、老年人體育、殘疾人體育等,探索發揮體育在防病、治病、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3.加快發展健康服務和養老服務。國務院從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的高度,先后印發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一是推動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鼓勵各類資本投資醫療健康領域,包括吸引各類外資在江蘇舉辦獨資醫療機構或投向醫療資源稀缺的區域;二是推動政府和各有關單位支持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擴大健康服務供給,創新服務模式,滿足人民群眾體檢、心理咨詢、健康咨詢、健康旅游、健康體育休閑等各種健康服務需求;三是督促政府部門和城鄉社區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積極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分層次、高質量的健康養老及供養、護理服務,探索推進醫養結合,全面落實老年醫療服務優待政策,確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4.不斷創新發展醫藥健康支柱產業。江蘇是醫藥大省,知名醫藥企業眾多,還擁有全國唯一的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一步提升江蘇的醫藥健康產業集聚水平乃至形成我省的支柱產業,是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重要課題。各級政協要大力推動各地區統籌規劃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以生物技術藥物、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現代中藥、高端和新型藥用輔料、高端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和新型智能康復系統、健康穿戴裝備等為重點,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提高市場競爭力。省政協要促進省各有關部門和泰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中國醫藥城,南京、連云港、蘇州、常州等多個重點醫藥產業基地也要形成各有特色、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要促進“互聯網+健康”產業的發展,著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務。
四、調動最廣泛的力量,支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
1.健全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中西醫并重”是新時期黨和國家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基本遵循。一是要推動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著力構建以各級中醫醫院為主體,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中醫藥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中醫門診部和診所為補充,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二是要推進全省各級各類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推動中醫醫療機構提檔升級、中醫臨床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實現我省中醫藥健康服務對全生命周期領域的全覆蓋。三是要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促進基層政府和社區、民眾更高質量、更加便捷地享受到針灸、推拿、中醫康復、中醫美容、藥膳、傳統運動保健等中醫藥健康服務
2.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黃帝內經》記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是中醫的最高境界。發展中醫治未病服務是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大有可為領域。一是促進有關方面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建立并豐富中醫健康體檢服務,為基層群眾提供包括中醫健康監測、咨詢評估、養生調理、跟蹤管理等在內的個性化中醫藥健康服務。二是推動中醫藥專家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等,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及技術與方法,不斷擴大中華傳統健康養生生活方式在民眾中的影響。三是以慢性病管理為重點,探索融健康預防、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服務于一體的中醫健康管理模式,推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
3.推動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推進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是《國家“十三五”衛生健康規劃》明確的八大任務之一,也是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是要促進中醫藥傳承,推動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引導各有關方面加強對江蘇歷代名家學術理論、流派及學說的整理研究,以及對當代名老專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的繼承和對民間中醫診療技術、方藥的挖掘,并加強對中藥驗方的研究和推廣應用。二是要推進中醫藥理論與技術創新,促使政府有關部門啟動江蘇省中醫藥重點研發計劃和重大項目工程,建設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省級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和臨床研究基地。三是要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以支持南京中醫藥大學“雙一流”建設為重點,統籌構建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及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江蘇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4.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作為我國中醫藥服務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內在需求,是我國服務貿易的重要支撐之一。促進江蘇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是人民政協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制訂政策,鼓勵省內醫藥企業以新設、參股控股、并購、租賃等方式到海外開辦經營服務機構;二是進一步推動我省有關部門、單位到海外開展中醫藥教育、醫療、科研合作,并為中醫藥服務人員出入境提供便利,提高國際社會對江蘇中醫藥的認知度;三是推動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逐步放寬對外商來蘇投資的限制,鼓勵外商投資中醫藥領域;四是加強我省中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促進江蘇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宣傳和普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
[2]劉鴻雁.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6(10):26.
[3]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專題摘編[Z],2018,5:59-75.
基金項目: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一期項目(SJG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