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東
摘 要: 作者結合教學經歷發現班級里英語學習困難同學有增多趨勢,通過查閱資料發現英語學習困難學生指智力正常但由于某些原因而對英語學習有障礙、達不到課程大綱基本要求的學生。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差異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環境、教育等的影響下形成的。初中起始年級的英語教學對學生打好英語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關鍵詞: 學困分析 初中英語學習 處理
一、導致學習困難的原因
導致學習困難的原因可能大部分英語教育工作者都有共識,總結一下無非是內在和外在的原因。
(一)學力基礎
學力主要指必備的學習基礎知識和綜合學習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遷移能力等。這樣的基礎是在多年小學學習過程中慢慢形成的,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變,同時對于學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進入中學后,隨著英語學習內容和難度進一步加深,英語學習更難以應對。
(二)學習習慣
學力不夠帶來的影響是課堂上趕不上老師節奏,無法體驗到英語學習帶來的自信。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主要途徑,課堂上的落后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尤其在英語這種非母語學科中。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的掉隊往往會給英語學習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甚至還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造成影響。
(三)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一是來自英語本身。由于英語和漢語是決然迥異的兩種語言,有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對其形成了恐懼心理,對學習英語缺乏信心。二是來自師生間的情感關系。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的大量實驗表明,教師的不良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在緊張、對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較差。
(四)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法不求變、不求進步,往往對孩子的性格和學習態度都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當今社會高速發展,部分家長滿足于在孩子身上物質條件的付出,淡化或者簡化了教育的循序漸進,甚至在某些方面急功近利,對子女的期望過高,給了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
(五)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做出改變的,目前據我看到或者了解到的是部分英語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教學中存在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問題。比如一些教師常常在講課文時穿插語法、句子、詞組講練,常常使用生搬硬套的公式,把英語教成數學,忽略課文的理解和情感價值的滲透。往往把活生生的語言變成枯燥無味的公式。雖然短時間內通過反復操練讓學生牢記一些固定短語,但跳出這些短語學生無法真正在生活中熟練使用。在教詞匯方面,多數老師對中英翻譯、詞組搭配、單詞辨析尤為重視,而忽視語音規則拼讀、造句等靈活使用的方法。學生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同時聽說讀寫語言綜合能力訓練經常是老師們容易輕視的一個環節,大多數老師認為隨著基礎知識不斷累積,聽說讀寫能力自然而然會隨之提高,不必專門在這方面下工夫,課上給學生真正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導致一些學生只會做題,成為所謂的“啞巴英語”。
根據上述,造成起始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不僅有內在的原因,還有外在的原因,英語教育工作者要想在英語教學上有所建樹,必須弄清緣由,才能對癥下藥。
二、應對策略
(一)情感
情感是成功教學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因。它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推動、調節、強化等功能。一個老師如果總是繃著個臉進教室,雖然一開始時學生會對你有所畏懼,但久而久之就會麻木。如果換種態度,通過激情的語言、燦爛的微笑、真實的溝通等真正教書育人,課堂上的氣氛就會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不僅會對老師感覺親切,而且對減少焦慮、激發學習興趣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熱愛
教師應熱愛自己的事業,每天都要帶著“高高興興上班,平平靜靜下班”的心態,把學生當作親生的孩子一樣對待,時刻提醒自己為祖國的未來添磚加瓦,要信任、熱愛學生,又要嚴愛有加,對每個學生的感情應該公正,而不該以一個學生的品行或者成績定性。課上,我們更要調整到最佳狀態,以良好的情緒帶動學生,讓學生在愉悅、合作、相互信任的氣氛中學習。學習困難的同學往往受人忽視,心中大多充斥著挫敗感,缺乏自信,往往對教師有抵觸情緒,相信有了真誠的愛,必定會喚醒學生的積極情感。
(三)魅力
英語教師的語音語調常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英語課堂中,教師如果有著一口發音純正的美式或英式口語,想必一上來就會吸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而在教師示范課、公開課、評優課中,教師優美動人的發音往往能給聽課教師、評委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起始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興趣更大,如果學生一開始語音語調不能掌握透徹,那在以后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會慢慢不斷減退興趣。反之如果能掌握扎實的語音語調,英語學習的成功會時常伴隨左右,學習興趣自然能永遠保持。同時身處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師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才能跟上時代的脈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介紹英語知識。
(四)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許多教語言的教師都有一種普遍共識:語言是教不會的,只有學而能之。又有人說外語課堂教學就像演戲一樣,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其實教師不管是在備課、上課,還是課后批改反饋作業時,都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和需要,注意學生的表情和反應。在課堂中不斷給學生創造機會,尤其在起始階段,必須營造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氣氛,使學生在交際中學語言,在學習中進行交際,讓他們在聽、說、讀、寫多種情境中進行操練、實踐。讓學生充分感覺到學習的樂趣,感到自己受到重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而不是一件苦差事。
(五)興趣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單詞時,可利用圖片及實物進行教學:能表演的動作盡量表演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教時間的表達法時,拿一個掛鐘,一邊轉達指針,一邊指導學生練習。指針轉得越來越快,學生對如何表達英語的時間越來越熟練;教感嘆句時,盡力夸張要感嘆的詞,又有表情又做動作,學生極易理解又記憶深刻;教祈使句時,指導學生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會兒要求他們執行正命令,一會兒又要求執行反命令,一會兒教師命令學生,一會兒學生又命令教師,等等,在豐富多樣、反復實踐、正誤比較中,祈使句的用法逐漸被他們掌握。
在課外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開展一些饒有趣味的活動,是增強學生興趣、鞏固課堂知識的好方法。比如,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調動學習興趣。
(六)競賽
初中學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在市場經濟競爭的熏陶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激烈。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們可以將日??陬^操練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個“搶答”;拼讀單詞,來一次拼“單詞速記”競賽,以及書寫比賽、猜謎語大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效果更佳。
課堂上適當進行競賽,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近階段正在學習“現在完成時”,故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尤為重要??墒菍⒔?00多個動詞,既要背熟它們的過去式,又要背熟它們的過去分詞,難度很大。于是我在兩個班級里進行了不同的嘗試:1班一兩天后進行書面競賽,前十名張榜表揚;7班一兩天后默寫,不過關的重默。結果,兩天后1班90%的同學只錯5個以內,而7班只有70%的學生實現這一目標;優秀率1班為40%,而7班僅為15%;低分率和高分率正好相反。
由此可見,以進取心和榮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利用競賽,使學生既有準備時的緊張,又領略到成功的歡樂,不愧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結語
教育的對象與生產勞動的對象不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接受塑造的對象,而是活動的能動體,具有發展自身的動力機能。他的成長具有更多的偶然性,受多種因素制約。而學習困難生也是學生,具備一切正常的能力和情感,他們更渴望成功,更渴望獲得他人的關愛。相信他們,愛護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