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摘 要: 審美化下的黨課創新品牌通過美的欣賞、美的表現和美的創造活動實現審美主體激發、審美形式創新及審美思維培育,將更好地指導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創建特色性的黨課系列活動,使得黨課品牌更具有生命力,使得黨課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更好地提升黨課的實效性,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拓展空間。
關鍵詞: 審美化 黨課品牌 高職黨建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高校學生黨建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的科學化水平是急需高校教育工作者們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把品牌理念引入高職院校學生黨課教育,以黨課品牌激發黨建活力,是提升高職院校黨建科學化水平的創新之舉。
黨課品牌是指在大學生的黨課教育中,以基層黨支部和支部黨員為主體,面向黨員和全體學生的具有高度認同感、模范作用強、感染效力深、影響示范遠,由鮮明主題、特色制度、品牌活動和響亮口號所構成的黨課活動內容[1]。如何避免黨課活動落入俗套,換湯不換藥,如何使黨課品牌形象化、生動化、新穎化,增強黨課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煥發新的活力是又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踐行的難題。
一、“審美化”黨課品牌的內涵
“審美化”教育與“美育”的含義相近,“美育”由德國偉大的詩人、劇作家、美學家席勒在著作《美育書簡》中提出并使用,狹義上主要指的是“藝術教育”,廣義上指的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是指將所有的教學因素(諸如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評價、環境等)轉化為審美對象,使整個教學過程轉化成為美的欣賞、美的表現和美的創造活動。真正的黨課品牌應該是汲取教育心理學、音樂學、文化學、歷史學、思維學等眾多學科的結晶。黨課審美化品牌模式,即是將審美化教學原理運用于黨課教育中[2]。
二、“審美化”黨課品牌創建的途徑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的學生黨支部正是創新性地引進了“審美化”的理念,將其融入院系的黨課品牌創新,創造了愉悅、富于審美氣息的接受環境,優化了教育模式,有效地避免了硬性灌輸造成的傳播錯位和信息遺失,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一直以來黨課教育的單方面訊息的推送的困境,真正將形式之“新”轉變成內容之“新”,精神內核之“新”,黨課成了師生共建的充滿了生命力和新鮮感的“藝術品”,具體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的:
(一)美的欣賞理念下的審美主體激發
美的欣賞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具備一定的審美素養,經過審美能力培養的主體對客觀審美對象的一種感知、情感和體驗。既然美的欣賞是心理現象,我們就必須討論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育的視野出現了由“知識”向“人”,由“生命”向“學生”的新轉變,教育心理學提出了充分了解學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是充分挖掘學生潛質和能力的有效及高效的手段,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比教學更好更合適的老師。只有在“向內性”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漸漸培養興趣,慢慢集中注意力,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心和自主性。
“一堂特殊的黨課——人民的名義”就是在美的欣賞的啟發下呈現的“特殊”黨課作品。2017年上半年一部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和觀看。這部電視劇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它不是刻板、形式化地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而是以“公案小說”的審美形式講述故事,呈現給觀眾一個個生動的面孔和鮮活的人物群像,對官員腐敗背后根源的探討頗為深入。影視作為一種綜合性藝術審美形式進行傳播必然對當代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學生喜愛這部劇,許多高職校園里面出現了“追劇”的熱潮,學生內部的各種社交軟件上,如QQ、微信、微博、豆瓣等上面點贊聲一片,推薦度極高,這就是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
“一堂特殊的黨課”的想法一經提出呼聲很高,學生們情緒高漲,對“這堂特殊的黨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再是觀后感寫作,集中觀影,專題報告,那么究竟是怎樣的一堂課呢?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是興趣之根本,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習得知識,掌握知識,正是如此,本次活動的初期宣傳效果就達到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學生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索”,“自主思考”。學生開始深入了解中央“反腐”的政策發展脈絡,“反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觀社會生活中的某些機關單位的“不作為”、“懶政”、“怠政”現象,以及思考作為學生自己的群眾性組織,學校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的學生會是否需要“洗洗澡,治治病”,“反腐”的落腳點應落到基層,腳踏實地,從自身做起,做合格黨員,才是黨課品牌建設的初衷。
(二)美的表現理念下的審美形式創新
美的表現指的是顯示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宜人的感性形式。作為具體的美的感性形式,美的表現總是要依附于具體的美的事物,不同種類的美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美,美的表現理念要求不斷探索多樣性、可行性和創新性,從而更好地創造美的事物,實現美的形式和美的內容的統一。
以美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以美的表現為依托的審美形式,注重培養的是高校學生呈現美的能力,如果說審美形式是一種情感方式,屬于感性教育范疇的話,那么,高職院校的黨課教育則是一種理論教育,屬于理性教育范疇。審美形式的多樣化拓展了培養學生的空間,增強了高職院校學生素質能力的彈性。
“一堂特殊的黨課——人民的名義”是美的表現理念下的審美形式創新的成功典范。在這堂特殊的黨課中,藥學院學生黨支部一共分為了五個環節,每個環節采取不同的審美形式,交叉使用,使整堂黨課跌宕起伏,處處充滿驚喜,改變長期以來高校黨課教學存在的授課形式單一、教學內容理論性太強的困境,與學生思想、社會熱點緊密結合。
第一個環節——宣讀入黨誓詞。伴著公益宣傳片《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和你在一起》,總支書記帶領全體學生黨員宣讀入黨誓詞,莊嚴而又充滿儀式感。第二個環節——主題教育劇《人民的名義》,本環節采取了情景劇的審美形式,將“共情應對”植入其中,選取了《人民的民義》中給人印象最深、震撼最大的四個場景,即由“金錢下的罪惡”、“信訪接待窗口”、“干部回爐班”、“大時代的創造者”四幕主線展開。此外,在原有四幕劇中,創新性地融入了四條輔線,即時下校園里存在的學生會干部利用職權為違紀學生消分、為部分同學私下掃PU、遇事相互推諉等“不和諧”音符,讓許多學生會干部“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這種交叉同步進行的“特殊”審美形式,讓學生在演繹劇中經典之外,還結合校園實際,發現同類問題,思考問題背后的真相。第三個環節——相聲《說說黨員的先進性》,本環節采用了相聲的審美形式,相聲新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了黨員先進性。第四個環節——合唱《人民的名義》,本環節采用的是歌唱的審美形式,將寓意深遠的歌詞、以“黨建”為主題的手繪T恤及志愿服務主題視頻相結合。第五個環節——自白《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本環節采用的是學生自白的審美形式,這段自白為大家呈現了真實而又純粹的情感。
(三)美的創造理念下的審美思維培育
美的創造是指創造主體依據美的特性和規律自覺地從事美的生產與創造并發現和納入審美對象的一種精神創造活動。創造性活動對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思維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3]科學的發明和創造是靠人的思維來實現的,重視審美思維的開發和培養,對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審美創造力有著重要的作用[4]。在美的創造理念下的審美思維培育有助于學生緊跟時代的步伐,賦予大學黨課教育新內涵、新視角。
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人民的名義”這堂特殊的黨課創新了黨課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校園反響及社會反響。在該黨課活動正式開始前,學生黨員們在影樓拍攝了“人民的名義”同款海報,即校園版“人民的名義”,海報在校園內各處進行了張貼。此外,學生支部還通過微信、QQ、微博進行了廣泛的校園宣傳,在校園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造成了此次黨課座無虛席、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這對于本次參與黨課創作的學生來說是很大的鼓舞,潛移默化中,每個學生都清晰地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與擔當,不是通過灌輸,而是通過“現代激勵理論”和審美思維培育,這正是高職院校黨課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即作為一名學生黨員要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逐步建成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激勵機制,從而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此外,由于本次黨課創新的形式、走心的準備,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不僅在蘇食院官方微信平臺得到了大力的報道,還被“中國江蘇網”、“江蘇教育新聞網”、“江蘇教育官方微信”、“江蘇教育官方微博”“淮安新聞綜合頻道”、“江蘇衛視”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受到了相當高的社會評價。及時的、肯定的和贊美的語言對于出演本次黨課活動的學生來說,是莫大的榮譽,他們看到了通過身體力行得到了收獲,在情緒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反過來又促進了學生在審美思維的培育,學生更加愿意擴大知識領域,不斷汲取新知識的營養,并自主地將新知識與社會新熱點、黨建新形式相結合,形成獨特思考,將黨課變成一場“精神盛宴”。
通過審美主體激發、審美形式創新、審美思維培育逐步搭建符合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審美期待”的黨課品牌,才能真正調動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參與黨課活動的主動性,使他們的黨性修養、綜合素質得到應有的提高,為高職院校培養優秀的大學生黨員提供參考,這是藥學院學生黨支部所追求不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孔川.加強大學生黨建品牌建設、探索學生黨建工作新機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78.
[2]周鳴鳴.黨課審美化模式建構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06(01).
[3]趙伶俐.審美化教學原理理論與實踐研究[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鈕燕楓.審美思維的培養[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