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偉紅
摘 要: 本文運用問卷法、訪談法等方法對陜西省幼兒教師流動現狀進行研究,并在分析幼兒教師流動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對策。
關鍵詞: 陜西省 幼兒教師 流動原因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幼兒教師流動作為一種社會流動現象,已經呈現普遍化、態勢化、擴散化?!秶医逃聵I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指出:“教育要發展,關鍵在人才?!庇變航處熽犖榈姆€定性是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有利保證。幼兒教師的合理流動是教育資源有效利用的保證,但頻繁的非正常流動不僅會對幼兒園產生不良影響,還會降低為兒童和家庭服務的質量。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投入,關于幼兒教師流動的研究越來越被科研院所和教育機構關注。從地理方位范圍看,已有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東中部地區,比如武漢市、河南省等,但是有關西部一些城市的幼兒教師流動情況研究較少。本研究以陜西省幼兒園為例,研究探討幼兒教師流動這一社會現象。
1.研究方法
幼兒教師流動指幼兒教師資源在教育與其他行業之間或教育系統內部不同機構、不同地域之間重新配置的過程和結果[1]。為了準確掌握陜西省幼兒教師流動的基本情況,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
問卷調查自2017年1月開始,2017年9月結束,主要通過三個途徑開展:一是利用咸陽師范學院承辦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的機會發放問卷60份;二是利用指導教師身份帶實習生去幼兒園的機會對陜西省咸陽市的部分公辦園、私立園等幼兒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60份;三是利用班級學生去見習幼兒園機會發放問卷調查80份。整個調查期間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幼兒教師問卷278份,回收率92.6%。訪談法主要是采取提綱式訪談,采訪的對象有部分幼兒園園長、不同年齡和教齡的幼兒教師,還有部分幼兒園的相關管理人員。問卷回收后剔除無效問卷,利用spss軟件對問卷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對文本信息和訪談結果進行了整理歸類,這些翔實的調查為研究提供了扎實的數據支撐和文本分析的材料。
2.陜西省幼兒教師流動原因探析
關于幼兒教師流動的原因:已有的研究主要從內外兩方面進行分析,外因主要集中于政策制度、工資待遇、社會地位幾方面,如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政策不健全[2](姜盛祥,2011),幼兒園教師政策的不健全等。筆者從陜西省幼兒教師流動調查的情況看,主要梳理了以下幾個方面:
2.1幼兒教師社會認可程度較低,削弱了工作積極性。
在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歷史不久,一些人把幼兒園當成“托兒所”,把幼兒教師當作“高級保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在很大程度上沒有作為專業教師被家長所接受。社會長期形成的習俗和人們骨子里的傳統觀念導致幼兒教師的形象一貫被固定為服務者而不是教育者。幼兒教師“阿姨”的身份大于“老師”的身份。多年來長此以往,循環往復,造成幼兒教師的社會認可度低的事實。加之我國學前教育事業起步晚、發展慢,相對應的法律法規較少。一是在社會基礎面上,幼兒教師正式編制較少,編制類型復雜,造成部分畢業生進入幼兒教師行業因解決不了編制而退出或流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2%的幼兒教師沒有編制,尤其私立幼兒園的教師。教師職業穩定性強的特點在幼兒教師身上沒有得到較好的體現。由于編制制度的不完善和不確定導致教師入行的可能性難以預期,使得幼兒教師認識中的穩定性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兒教師流動的發生。二是幼兒學前教育并未納入義務教育中,對幼兒教師在資格認證、職稱評審方面的制度體系不夠完善。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的內容缺乏對幼兒教師職業特性的考慮,與中小學教師考試在內容選擇上并無實質性差異,面試與試講環節未突顯對幼兒教師特質知能的考核。特別是教師資格可向下延伸的規定,便是對幼兒教育專業屬性的否定[3]。
2.2幼兒教師相關工資福利較少,加劇了崗位流動性。
研究表明,職業的工資水平是該職業社會認可度的有力表征之一。調查問卷發現,陜西省幼兒教師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幼兒教師占總人數的56%。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報告,2015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3241元,同期陜西省非私營單位城鎮在崗職工人年平均工資約為56896元。整體看所調查城市的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無論是相對于全國還是和相對于當地都是有一半以上低于其城鎮人均水平的。訪談中通過了解,發現部分年輕教師進入幼兒園從事此行業,都是把幼兒教師作為初次入行的敲門磚,一旦待有機會參加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或者進入工資待遇高的企業,都會選擇跳槽或改行。對幼兒教師來講,還面臨著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休假時間少的問題。與人們心目中幼兒教師歡快愉悅的工作環境相比,事實是幼兒教師工作強度大、工作程序復雜,必須時時刻刻盯著孩子的安全。訪談得知,與幼兒教師工作辛苦對應的不是豐富的待遇而是低廉的薪水,付出多回報低。
2.3幼兒教師工作制度環境較差,加大了職業風險性。
制度環境主要是指幼兒教師的招聘制度、工作制度、評價獎勵制度、福利待遇制度、培訓制度等。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幼兒教師流動的因素中制度環境方面的因素得分值低于均值,處于不符合的狀態。一是幼兒教師職稱評定制度不夠完善。幼兒教師的特殊性、職業的認可性、專業的復雜性并沒有很好體現出來。二是幼兒教師招聘制度不夠科學。目前社會上對幼兒教師的招聘并不像小學、中學那樣具有規范性。在公辦園尤其是非政府主辦的公辦園,在幼兒園的管理上受所屬部門、單位或集團的限制較大,更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三是幼兒教師考核評價制度不合理。由于學前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幼兒教師相對于小學、中學教師而言,不僅要承擔教育的責任,還要更好地完成保育工作。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標準。部分幼兒園在考核老師的標準上,過多地強調教育教學,忽略老師對學生的熱愛和關懷。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幼兒教師的積極性不高,影響對教師專業性的認可。
3.針對幼兒教師流動的對策思考
3.1大力提升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
政府層面上應該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幼兒教師的職業身份,適當采取一些措施顯著改善社會對幼兒教師社會地位的認可。一方面在幼兒園編制配制上進一步增加幼兒教師的編制,并在不同類型的幼兒園之間分配調整教師編制資源,以加大幼兒師資的保障力度,切實提升師資隊伍穩定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幼兒教師資格認證力度。通過建立專業的資格認證和評審,使幼兒教師資格證“含金量”不斷提高,從而改善人們對幼兒教師職業身份專業性的看法,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幼兒教師隊伍,保證教師隊伍不斷有新鮮血液流入。
3.2大力提高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
《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2)雖然明確指出:“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健全符合教師職業特點、體現崗位績效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但實際上,部分幼兒教師沒有相應的待遇。研究發現,幼兒教師的工資收入等經濟因素與教師流動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教師的薪酬滿意度越低,其離職的傾向性就越高。因此,要真正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相關部門就要從實際需要出發,積極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充分保證廣大一線幼兒教師付出能得到相應回報。大力提高幼兒教師工資水平,更需要考慮艱苦地區、農村地區幼兒教師工資補貼和福利的補償問題,以滿足教師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幼兒教師的薪酬滿意度。
3.3大力改善幼兒教師的制度環境。
關于幼兒教師制度環境的建設屬于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從國家政府部門層面講,應該進一步明確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大力營造良好的幼兒教師制度環境氛圍。切實統籌規劃各類型幼兒園的管理,規范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幼兒教師的準入、聘任制度,完善評價考核和職稱評審體系,充分保障廣大幼兒教師的權益,進一步減少教師流失;大力對幼兒教師保障制度進行改革,不斷完善幼兒教師相關的醫療、住房、養老等各項保險措施。實現幼兒教師在社會生態環境下的良好流動,切實解決廣大教師的后顧之憂。從幼兒園層面上講,應該嚴格幼兒園的招聘制度,確保進入幼兒教師行業的教師素質。進一步優化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為老師提供外出培訓的機會,建立健全培養制度,激發老師的工作熱情。
參考文獻:
[1]趙明仁.在提高教師素質中推進教育公平——“中國教師發展論壇(2007)”綜述.中國教育學刊,2007(12).
[2]姜盛祥,胡福貞.教育均衡視野下我國幼兒教師的配置與流動[J].學前教育研究,2011(07).
[3]胡福貞,吳梅芬.對我國幼兒教師資格制度的合理性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2(08).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陜西省幼兒教師流動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SGH16
B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