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 孫祎
摘 要: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視,對于未來職業生涯的工作質量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此種情況下,需要最大限度地進行團隊設計為主要的思想導向,進行建筑設計的課程教學模式設計,使其建筑設計得到全面科學的發展,最終提高建筑設計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本文首先對團隊合作模式的概念進行了概述,其次對建筑設計教學現狀和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其問題提出了改善措施。
關鍵詞: 團隊合作設計 建筑設計課程 教學模式改革
近年來,對于建筑設計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視,從而提高建筑設計人員在實踐過程當中的團隊協作能力,保證建筑設計的工程質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此種情況下,團隊合作能力是學生利用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有效結合實現和其他人的相互配合協作,在實際活動中可以實現共同目標。從另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對建筑設計人員是一種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因此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對其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一、團隊合作模式的概念
在建筑設計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團隊的基礎上學習和設計。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不斷的合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團隊的合作協調能力,并不斷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對于學生本身來說,可以很好地完成設計教學任務,充分解決建筑設計教學中的多種問題。團隊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成為一種輔助模式。該種模式主要是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建筑師的職業素養,不斷對學生之間的交流起到促進作用,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團隊合作模式的應用,主要實現了分組模式和規模。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方式和規模大小的確定。在一般情況下,在分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組員之間的互補性,體現團隊合作優勢。在分組方式中,可以分為男女生互相搭配、不同個性學生互相搭配、不同生源地學生互相搭配等多種方式。在分組方式中,男女生搭配是最常見的方式,由于男女生的個性特點不同,因此在思維方式方面會存在一些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會有效避免產生爭執和互相推諉的現象。在此種情況下進行分組時,需要以學生自己組合為主要方式,教師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情況的分組。同時,需要根據不同的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目標加以設計,保持適度的方式,找到更加科學合理的任務完成方式。
二、建筑設計教學現狀和問題
在現階段的高校建筑設計課程教學設計模式中,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對于不同高校中的建筑設計課程,不同的區域內存在不同的側重點,但是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來源于建筑學,有的以地理學科作為背景進行教學,同時存在農業和園林設計的概念。在現階段,建筑設計教學屬于一個獨立的學科,在設計和教學方面都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視。但是在進行教學設計規劃的過程中,建筑設計的課程比例處于比較大的狀態中,但是在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方面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計劃制訂。
在課程教學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在建筑設計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此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圍繞建筑學展開的,利用小空間的設計,再到大空間的設計,從簡單到復雜均需要做出全面的分析,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在此種教學模式當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功能組織能力、空間形體設計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發展。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預測性和控制性的選擇,全方位地改變傳統的建筑學設計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現代化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從一開始就不斷地進行專業化的設計,形成一套現代化科學的系統規劃思維模式。
三、團隊合作能力培養的路徑分析
在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本文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1.需要在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不斷地融入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客觀方面需要進行科學性的變革和創新,積極地對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在此種情況下,需要利用專門的團隊合作教育進行設計,根據實際情況增設課程,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教學培養過程中,需要根據現代的建筑設計課程背景進行編寫設計,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幫助學生重新認知全新團隊能力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地培養團隊能力。在團隊合作能力教育方面,需要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人文教育方面需要在學生個人成長的基礎上進行批判思維和分辨是非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2.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實踐團隊合作能力。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完善實踐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縱向課程體系,最大限度地保持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同步,使得學生不斷獲取理論知識,早日進行建筑團隊的設計實踐,增長學生的實踐合作經驗。
3.需要實現第二課堂的團隊合作能力,為了充分培養學生的建筑課程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掘其課程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走出社會、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另外,需要最大限度地搭建課堂之外的自主學習平臺,幫助學生實現整合知識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4.需要不斷地讓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在教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主人公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本文主要以某個學校當中的某個課程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在建筑設計課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培養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課題組在設計院收集了一些已完成的設計,按教學大綱要求加以選擇和必要的改動,作為課程設計題目。在此種情況下需要對實際工程進行嚴格科學的分析,其中的商品房戶型種類相對較多,因此其中出現的問題相對越多。在對項目教學的技能單元設計中,需要進行居住建筑設計的有效設計,將小別墅課程設計的教學步驟為4個單元,整個教案在7周內進行。其中第一單元是分析設計任務書,明確設計目標,培養學習欲望。在學習該單元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實際情況和所選擇的課題進行指導分組(3人一組),學生有目的地選擇重點居住區進行考察。要求學生每到一地都要留心收集相關資料,幫助學生認識設計題目的環境與場所,體驗該類建筑使用狀況和空間尺度,積累設計創作資料,然后提交考察調研實習報告。要求每組在提交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簡要介紹調研感受,并提出在本次課程設計學習中希望實現的目標或設計立意構思。第二單元由教師傳授相關的知識體系。以該體系的課題知識作為整個教學程序的理論基礎。第三單元是學生綜合設計期,為期兩周。每組都要完成包括表現圖和平、立、剖在內的完整的施工圖設計成果。
綜上所述,團隊合作的模式在教學課程設計當中屬于一個常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分析,對于教學中的方式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分析。在總體中可以發現,利用團隊合作作為主要的設計導向,可以最大限度地改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設計能力上得到提升的同時,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綜合素質。在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利用此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團隊合作的精神方面是相對較高的,因此在適應社會工作需求方面也相對較高,更符合社會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戴勇.建筑施工團隊有效性及主要影響因素關系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10.
[2]向東紅.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在建筑設計課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7(19):28.
[3]金曉燕.國有建筑企業工程設計人員人事測量方案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
[4]康胤.寓教于樂+團隊合作感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二年級教學實踐[J].世界建筑導報,2006(12):17.
課題名稱:以交互合作為導向的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課程模式改革探究
課題來源: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
課題編號:JGJX2018D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