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摘 要: 本文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工會工作為例,分析在向教學研究型轉型過程中高校工會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旨在對高校工會加強轉型期建設和開展各種工會活動有所助益。
關鍵詞: 高校工會 教學研究型 轉型作用
1.介紹
目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積極推進上海高校進行分類管理,并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分類評價體系,是上海高等教育領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促進條例》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按照《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總體部署,經過多輪研討和協調溝通,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指標研制工作基本完成,2018年開始正式試行[1]。
上海高校的改革發展,按照《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指標(試行)》指標,將高校劃分為四大類(四列縱隊),即“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應用技術型”、“應用技能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以下簡稱工程大)立足當前,展望未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此做了多方動員和充分準備,學校面臨轉型的局面,即由原來的教學型高校轉型為應用研究型高校。
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指標體系,使各高校工會工作面臨新的形勢,高校工會如何在學校的改革發展中發揮作用,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工會在這一轉型期同樣面臨考驗。
因此,本文立足于高校工會在加強和推進學校向應用研究型轉型過程中發揮作用展開研究。
2.轉型期工程大工會面臨的困難分析
高校工會是聯系教職工最緊密的、最廣泛的群眾組織,在凝聚教職工的智慧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同時面臨著各種工作難題,在轉型期尤其突出[2]。
(1)高校工會缺乏獨立性。
中國高校的工會組織,沒有也不可能與企事業單位形成對應局面,基本沒有所謂的“獨立性”。
工程大工會也是如此。應當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會在學校轉型發展中的作用。
(2)校級工會和二級工會之間的有機互動沒有形成。
通常中國大學的工會由兩級構成,即校級工會和學院的二級工會。校級工會員工人數有限,人力資源不足,精力有限,導致最終創新力不足,只能集中力量辦好幾件黨政領導交辦的大事,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或者顧及周全。校級工會日常工作已經繁重,所以更多創新性活動的開展只能寄希望于二級工會,值得欣慰的是,工程大工會建立了眾多教職工協會,如羽毛球協會、足球協會、攝影協會等,這些協會這些年在很大程度上為校級工會分擔了工作,豐富了教職工的生活,使得校級工會在教職工當中獲得很好的口碑和教師們的贊譽。
總而言之,校級工會和二級工會之間的有機互動有待加強,也許存在一些問題,但經過協調和改革機制,相信工會活動將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
(3)轉型期教職工壓力大,成為工會工作難點。
轉型期,教職工壓力大,尤其青年教師,成為工會工作的主要目標對象。
在科研上,工程大工齡長的老教師多數由于在轉型前忙于教學等原因,科研能力減弱,沒有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面對轉型和隨之而來的考核,有較大的壓力,但大多已獲得相應職稱,有些還是高職稱,職業相對穩定,各方面的壓力相對于青年教師而言較小。轉型期間,工程大的科研指標更多的是落在剛入職的青年教師身上,如青年教師往往入校后需要面對學校首聘期的考核,考核要求并不低,如要求入校三年內必須獲得國家級的項目、每年發表SCI論文兩篇等,若青年教師每天專心做科研,這些目標也許不難實現,但實際情況是他們要承擔教學工作和參與各項學科建設、系室工作、黨務工作等,有的依然未婚嫁或未成家立業,而青年教師多是“80后”、“90后”,有其特殊的特點,如法律和維權意識強、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多樣、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不足等,顯然青年教師群體應該成為校工會的重點工作對象,對他們從教學、科研、生活等諸方面展開幫扶,成為工會的工作重點也是難點。
(4)教職工主動參與工會活動的意愿還不夠高。
雖然在校工會和二級工會的努力下,教職工通過教職工協會、教工小家和媽咪小屋等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工會活動,但由于工作繁忙等諸多因素,主動參與的意愿值較低。例如校運動會時往往出現一些項目沒有學院報名參賽或者參賽都是為了拿紀念獎的非種子選手,這就降低了運動會的影響力和競賽性;而教工協會的活動雖然豐富了教職工的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協會成了部分愛好者的特區,甚至多年沒有發展新會員,說明協會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工小家和媽咪小屋更多成為領導參觀的看點,而缺少實質性的、屬于教工交流和休息的屬性。
3.轉型期工程大工會的工作建議
轉型期,涉及各個方面的建設和轉型,而轉型的關鍵是人的轉型,其中教師的轉型最重要。而人的轉型,涉及觀念、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的轉型。圍繞這個關鍵點,本文對工程大工會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1)正確認識工會職能,工會自身需要轉型。
中國工會是聯系廣大職工的群眾組織,因此,高校工會是聯系廣大教職工的群眾組織,教職工個人、群體與學校三者具有共同利益,所以通常工會組織的各類活動都能得到廣大教職工的擁護。
因此,高校工會應努力把工會組織建設好,在高校轉型過程中自己率先轉型,以開展活動為載體,更多更好地團結、組織教職工,突出工會為教職工謀福利的職能,一定能得到廣大教職工的擁護。
(2)加強轉型宣貫,營造良好的轉型發展氛圍。
工程大站在向應用研究型高校轉型的風口,這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工程大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教師需要重構自我身份和重新規劃職業生涯,必將帶來焦慮;轉型期,教師由于壓力大和自身能力等原因產生職業倦怠現象,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穩定。
工程大工會有職責、有義務在這轉型過程中發揮力量,需要凝聚廣大教職工的智慧,引導教職工從思想上進行轉型,并過渡到角色的轉型,如逐步提出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斷提升科研水平,產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3)重視二級工會組織建設,結合學科專業打造特色活動。
高校校級工會除了重視自身組織建設外,還應加強二級工會的組織建設,目前工程大在工會條線上的組織建設有待加強。做好了組織建設,也就加強了人才建設,而人才在工會工作中同教學、科研工作一樣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校級工會提出年度目標,各二級工會組織實施,校級工會對二級工會的年度考核,既要看“規定動作”,又要看各二級工會的“自選動作”,更重要的是不斷提高“自選動作”的考核比例,這樣能充分調動和提高二級工會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時效性。
(4)打造工程大特色工會品牌,為廣大教職工謀福利。
前文提及要尤其重視青年教師,關心他們,更多地考慮他們的需求,青年教師實際上是工程大轉型成功的主力軍,科研成果的最大貢獻團隊,但他們面對諸多壓力,若學校工會能為他們分擔部分后顧之憂,則將是多贏的局面。
例如,每年寒暑假是教師們開展科研工作的有利時機,因為此時很少教學工作或其他行政工作的干擾,連續性的時間多,有利于開展科研工作,但部分教師面臨寒暑假子女教育和撫養問題,很難專注科研。此時,建議工程大工會組織和協調力量,開設專門為教職工子女服務的寒托班或暑托班。
4.結語
本文分析了高校向教學研究型轉型過程中高校工會面臨的困難,并提出相關建議。實際上,高校工會在轉型期間,除了本文提及的相關建議外,在很多方面可以不斷加強轉型期的建設和開展各種工會活動,只要有心和努力,相信高校工會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何玉明.新形勢下的高校工會工作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學工會工作為例[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5(4):117-120.
[2]李偉男.地方本科高校應用轉型期工會工作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12):90-94.
經費支持:2018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工會理論研究課題(2018GHYJ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