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
[摘要]近些年來,互聯網的發展使其逐漸的滲透到了各個行業中去,并對不同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銀行而言,互聯網金融中的個人理財產品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種方便、快捷的方式對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本文則主要從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影響分析入手,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為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提出了優化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個人理財;影響;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拓寬了客戶選擇金融產品和業務的范圍
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產品和相關的業務形態中,客戶們較多使用的是網上支付、網上理財和網上借貸這三種業務,這三種業務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而言,不僅拓寬了客戶選擇金融產品和業務的范圍,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便利。具體來說,這三種互聯網金融業務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影響具體如下:
第一,網上支付業務。這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購物促進了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個人結算業務開辟了新的支付渠道。而這里所說的支付類業務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為用戶提供支付的工具和支付系統解決方案),如匯付天下;第二類則是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首的依托于自主B2B以及B2C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的支付服務。在現階段,個人客戶已經能夠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進行網購、付款、投資理財等,并逐漸養成了網上支付的習慣。
第二,網上理財業務。這一業務主要指的是個人客戶通過網購理財產品或者使用網上理財銷售渠道進行投資理財的一種行為,如余額寶、活期寶等。這一理財業務的實質就是由互聯網公司提供現金管理賬戶,個人客戶將自己的資金存放進去,從而獲得收益的一種行為。這一理財模式的投資門檻低、風險小,還具有實時到賬和直接支付等特點,是個人客戶常用資金和零散資金理財的一種較好的渠道。除此以外,還有一種是金融產品銷售服務平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錢先生”。這一產品銷售服務平臺的模式相當于一個理財產品超時,主要利用互聯網來將銀行、信托、保險、基金等中的各類產品進行整合,同時也能夠為個人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提問,從而使個人客戶可以在投資的過程中獲得所有銀行的理財產品詳情,并對其進行比較后,選擇恰當的理財業務或者理財產品。
第三,網上借貸業務。這一業務主要指的是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從而幫助需要借貸的人群找到有出借能力和出借意愿的人群,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P2P網貸平臺。這一平臺不僅整合了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功能,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刻制服務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最終優化資源配置。此外,這一業務的借款項目的收益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平臺運營方以及第三方機構只負責擔保,這樣就能夠由多個出借人來共同分擔借款項目的額度,從而有效的分散風險。
(二)為銀行培養具有理財觀念的客戶群
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不同,其具有投資門檻低、操作簡單、開放性較強等特點,正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的這些特點,使得許多沒有理財意識的個人用戶通過互聯網操作成為了理財達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銀行培養具有理財意識的客戶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想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中購買個人理財,用戶就必須要有商業銀行所發行的銀行卡才行,這樣一來,個人用戶為了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就會到銀行中去辦理相關的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的客戶。此外,在開卡后,這些用戶為了更好的理財,會去商業銀行完善信息資料和辦理相關的業務,而商業銀行則會抓住這一機會向客戶介紹其他理財產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商業銀行創造了機會。
第二,還有一些客戶只相信和認同銀行存款這一理財方式,對銀行中其他的理財產品不熟悉、不信任,而當客戶接觸互聯網理財產品或業務之后,通過自己操作和獲益后,具備較強的理財觀念,這樣當其再去銀行辦理相關理財業務的時候,就會對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有自己的想法,從而選擇適合自己活著競爭力較強的理財產品,最終推動商業銀行的發展。
(三)加快了銀行儲蓄存款利率的市場化進程
首先,互聯網金融理財模式的出現將貨幣基金的投資價值、流動性以及支付功能與用戶的體驗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種理財模式操作簡單便利,還具有比銀行高的儲蓄存款利率收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銀行的儲蓄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帶來了較大的壓力。此外,互聯網金融理財業務中的余額理財產品與銀行儲蓄類的理財產品雖然沒有可比性,但是從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變現能力、支付的便利性以及風險等級等方面來看,與儲蓄存款的差別不大,所以,個人客戶就會選擇功能和風險相近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其次,受國家對存款利率控制以及銀行自身對存款利差的依賴,使得商業銀行對利率調整和開發個人現金管理賬戶以及產品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理財模式的日益完善,和支付習慣等的影響,許多客戶將會將自己的存款從銀行中撤離出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銀行存款的吸引力下降,銀行在這一情況下不得不尋求開放的存款利率控制或者提高存款利率。
(四)促使銀行改革和創新個人理財業務
一直以來,許多人對銀行理財有著錯誤的認識,其將理財等同于存款,認為都是保本保收益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銀行工作人員在對客戶講解時表達不清以及銀行對其現有的理財產品的宣傳力度較弱、理財產品沒有進行改革和創新等問題造成的。此外,許多民眾在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銀行理財產品存在隱性擔保的思維習慣,也就是說,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沒有給客戶預期的收益或者造成本金損失時,即使這種損失在投資之前的合同中就已經說明了,客戶還是會不理解,這就會嚴重的影響銀行的形象。而互聯網金融則以客戶的體驗為根本訴求,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改革逐漸的簡化了管理流程,個人用戶想要投資理財不再遵循原有的自主推介銷售模式,而是逐步轉向第三方銷售平臺的自助性銷售模式,個人用戶也不再通過銀行去了解和購買金融產品,而是通過第三方網站對產品進行了解、對比,從而完成購買。在這一情況下,許多人就會選擇互聯網金融理財方式進行投資,這樣一來就使得銀行對個人客戶的影響力逐漸減弱,銀行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改革才能夠提高競爭力,提升銷售成本。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銀行的應對策略
(一)創新業務,提高理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我們要通過增強業務的創新研究力度來提升傳統理財業務的生命力。在眾多的理財產品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許多客戶會選擇一些變現快、風險小的理財產品,如余額寶。所以,銀行要對現有的理財業務進行創新,并在產品的設計上圍繞客戶的需求和借鑒先進的賬戶管理經驗等來創新一種新的儲蓄存款業務模式。如,對于同一個客戶而言,可以推出多個賬戶的差異化利息收益方案,其中,對于消費、網上繳費以及貸款還款等支付結算賬戶,可以提供比活期儲蓄賬戶高的利率;對于一些定期購買理財產品、保險以及貴金屬等的賬戶,則可以提供比制度結算賬戶更高一級的利率。
其次,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設計相關理財產品的時候,我們還應該對銀行客戶的信息進行整合,在完善客戶信息數據庫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此外,還可以充分的利用銀行的專業能力,開發具有不同特點和功能的理財、保險產品,并加大對高中段理財產品的開發和拓展力度,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二)整合資源,完善個人理財產品體系
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個人理財產品相比,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高、品種少、流動性比較差,所以銀行要想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就應該與第三方機構加強合作,通過資源的整合來完善個人理財產品體系。如,銀行可以和網上的各個投資業務之間建立合作共贏機制,在網上辦理相關業務的客戶可以到銀行中去辦理手續,這樣就能夠帶動銀行業務的發展。此外,還可以與有關部門加強聯系,并借助有關部門的影響力來對理財產品進行宣傳,擴大理財產品的影響力。
(三)優化服務,提升個人客戶的忠誠度
與互聯網金融相比,銀行最大的優勢就在其具有雄厚的資金、豐富的客戶資源以及良好的信譽保障,但是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相比,其不足之處就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客戶的體驗,這就使得銀行不能通過客戶的需求對現有的理財產品進行創新和優化。對此,銀行應該多花一點精力和實踐到對關注操作體驗度的關注上,通過與客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客戶的真實意圖,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此外,銀行還可以利用網點資源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向客戶普及一些理財知識,銀行也應該設置專門的財富顧問、風險控制、私人銀行等小窗口來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從而讓客戶在感受專業理財服務的同時,提高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總結
雖然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憑借自身的諸多優勢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銀行不能放松警惕,而是應該在保證其主導地位的同時,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轉變,努力提升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增加宣傳力度,這樣才能夠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背景下,謀求新的發展機遇,從而為有效的提高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