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誠信是會計的靈魂,是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會計人員誠信缺失會影響企事業單位的發展,并進一步阻礙經濟的發展。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的誠信水平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主要從高職院校開展會計專業學生誠信教育的必要性出發,分析會計專業學生誠信教育的現狀,并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師業務素質、誠信考核機制、誠信教育基地建設四個方面探討加強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誠信教育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經濟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會計信息作為國際交往通用的商業語言,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各界對于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愈加嚴格,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會計誠信教育應從源頭抓起,從學校教育抓起。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注重誠信教育,加深學生對誠信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
一、高職院校開展會計專業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作為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搖籃,加強誠信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誠信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會計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誠信經濟,會計信息的失真不僅嚴重影響企業的信譽,而且會造成國家稅款的流失,造成各項經濟指標失真,危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而影響我國的對外合作與交流。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提高整體誠信水平,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培養新時代會計人才的需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的經濟業務不斷出現,會計工作環境越來越復雜,導致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管理,因此對會計人才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一般走向基礎的財務核算崗位,其工作成果直接反映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樹立誠信意識,有助于提高其職業道德素質、增強法制意識,對優化會計隊伍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誠信教育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會計專業的學生都認可誠信是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不做假賬是基本準繩,但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部分人員往往容易出現認知與操作脫節的情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體系中會計誠信教育課程不突出
目前的會計教學工作大多重技能輕素養,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稅法》、《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等主要課程。在專業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一般主要圍繞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核算要求展開,著重會計專業技能、業務水平的培養,適當穿插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多數院校由于沒有將會計誠信教育擺在突出的位置、沒有單獨設置課程,容易導致學生忽視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二)學生對誠信意識重視程度不夠
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加大,學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注重自己課外活動的參與。同時,由于社會上誠信缺失行為時有發生和對會計法缺乏正確的理解,部分學生存在著“企業偷稅漏稅行為的后果應由老板承擔,對會計人員影響不大”的錯誤認知,錯誤的認為假賬是普遍存在的,導致職業危機感不強,缺乏對會計誠信意識的深刻認識和深入思考。
(三)缺乏在實踐中產生的職業使命感
企業的財務部門屬于核心部門、機密部門,財務人員相對穩定,大多數企業一般不愿意接納會計實習生,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充分的社會實踐。由于理論與實踐不能更好的融合,導致這部分學生無法在實際工作中更深刻的感知誠信的重要性,無法充分感知誠信缺失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無法建立強烈的職業使命感。
三、加強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誠信教育的措施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在加強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的同時,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誠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
(一)優化課程體系設計
1.專設會計誠信教育課程,并加強專業課程中的滲透
收集正面以及反面的案例信息,編制《誠信教育案例》教材,安排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開設專門的案例教學課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關注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學會拒絕利益誘惑、恪守職責,辨識誠信陷阱。同時,將誠信教育分為幾個模塊,穿插在《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等會計專業主干課程中。將專業教育與誠信教育有機結合,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教學始終,使學生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職業理念。
2.定期開展會計誠信教育講座
邀請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企業財務負責人、財務骨干人員等定期開展誠信教育講座,以他們身邊的案例對誠信教育進行深入的講解和剖析。
3.建立“校園會計論壇”
設置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會計時事熱點、會計討論等專欄。實時更新相關的財稅法規,增加熱點知識和職業道德案例。在會計討論專欄定期設置討論主題,開展會計誠信問題大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拓展自己的思維,在對會計誠信教育有更為深刻認識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
4.加強會計法制教育
將會計法制教育作為會計專業誠信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讓學生能夠知法懂法、知法守法。加強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合同法》、《企業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稅收法律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深入學習,強化法制意識,強調會計誠信缺失的法律后果,從思想上加強對誠信的認識。
5.開展會計誠信教育主題班會
每月固定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自己搜集真實案例、搜集相關的資料,結合專業知識開展班級討論,對誠信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不斷提升個人的誠信水平。
(二)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1.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以誠實守信的工作態度影響和感化學生。
2.鼓勵教師“走出去”
鼓勵教師到企業里掛職鍛煉,參與實際的財務工作,對會計行業的實際狀況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掌握更多的實踐操作能力,把在企業學到的知識引入課堂,以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3.參加各種會議、培訓
通過參加會議、培訓,加強與其他院校優秀專業教師的溝通和交流,揚長避短,更好的組織教學。
(三)建立誠信考核機制
在學習行為、經濟行為、生活行為三個方面建立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考核體系,建立誠信檔案。根據考核結果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表彰先進、批評落后。將考核結果納入班級考核,加大在操行評分中的比重,并與班級評優評先、評獎助學金掛鉤,提高學生對誠信教育的重視程度,養成良好的誠信習慣。
(四)建設誠信教育基地
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加大產教融合的力度,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建設會計誠信教育實習基地。讓會計專業學生能夠走出去,擁有定期的實踐機會,把課堂搬進企業,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通過親身實踐,更深刻、更全面、更具體地認知和理解會計誠信教育。
四、結束語
誠信是會計從業人員安身立命之本,在教學中進行會計誠信教育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責無旁貸。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要將會計誠信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幫助學生在內心中樹立強烈的職業責任感,畢業后走上財務工作崗位時,將在校期間養成的良好的誠信習慣帶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