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卓棟 趙昕昊 牟琳 肖雪 陳默
【摘要】隨著醫學院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心理壓力的日益增大,醫學生群體中存在著諸多就業心理問題也逐漸暴露,本文分析了這些問題的影響因素,并從政府就業政策、醫學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與服務等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醫學生;就業心理;就業指導
近年來,隨著“醫生”這一職業社會地位的迅猛提升,報考醫學院校的人數驟增,醫學院校相應擴大招生,使在校醫學生數量大幅增加。而與之相矛盾的是社會對醫學畢業生的需求數量卻相對穩定,因此,醫學畢業生就業的難度越來越大,醫學生有關就業的種種問題也成為引發大學生心理困擾的重要原因。
一、醫學生就業心理特征分析
(一)醫學生自身條件
醫學生在面臨就業時的心理狀態,會因學生的自身條件而有所不同。一些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會產生依賴、焦慮、自卑、自傲、猶豫不決的心理障礙,有學者研究表明,在自卑的心理上臨床專業要弱于公共衛生專業;在性別方面,女生在焦慮、自卑等心理方面明顯高于男生;男生在猶豫不決和自傲等方面明顯高于女生。三本本科的學生在猶豫不決、自卑等心理方面要高于二本本科;同理,二本本科和一本本科也是如此。
(二)醫學生就業選擇傾向
首先,三甲以上的大醫院的醫務人員待遇和醫療設施水平遠遠高于鄉鎮醫院,在大型綜合性醫院接觸的病例多,能夠增加自己的見識,提高自己的水平。其次,城鄉的經濟文化水平和社會經濟關系上的不同與差異,使得兩者在生產水平、經濟收入、文化水平和生活條件等方面產生了本質上的差別。因此,作為一名醫學畢業生大多數更愿意留在大醫院,很少有人愿意到鄉鎮醫院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工作。
(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
截至2015年,各省市全面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培訓包括醫療道德作風、臨床實踐技能、專業理論知識、人際溝通交流、醫療政策法規等方面知識,使得步入鄉鎮工作者也能在大型綜合類醫院學習豐富臨床經驗,更好地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但這延緩了醫學畢業生參加工作的時間,醫學學習的年限進一步延長,從而增加了經濟條件差的學生的家庭負擔。
(四)醫患關系的復雜化
醫療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本應是利益的共同體,可卻因為醫患溝通的不夠、造成醫療糾紛的增加,醫院的服務水平、醫術水平、醫療治療費用等因素導致了醫患關系的復雜化以及緊張化。由于國家政策導致政府在衛生事業方面投入不夠,醫務人員人數與患者人數比例較懸殊,醫療資源緊張使得醫生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導致患者的不信任和不配合。
二、醫學生就業心理指導策略思考
嚴峻的就業形勢,給醫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對待就業存在不合理認知和負面的情緒體驗,在就業定位、就業方向和就業思維等方面產生偏差。因此,政府和學校應采取切實措施,提高醫學生就業心理能力。
(一)政府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和進行醫學教育體制改革
政府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就業促進理念,將醫學生就業納入到政府宏觀經濟政策中來,進行醫學教育體制改革,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醫學人才培養道路,保障醫學人才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進醫學生充分就業,減輕醫學生就業壓力。
(二)加強醫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因此,發揮高校思想政治資源優勢,加強馬克思主義“三觀”教育,使學生樹立集體主義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中國夢,發揚艱苦奮斗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培養扎根基層、立足基層,從基層做起的職業理想,自覺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事業中去,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同時,也應該加強醫德教育、感恩教育和勵志教育。
(三)加強心理素質教育
就業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發展性問題,必然會碰到一些心理困惑。醫學院校應針對醫學生在就業和擇業中所面臨的矛盾、任務和個體差異進行相應的發展性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正確進行自我評估,調整就業期望,促進他們發掘自我潛能,完善自我,學會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就業,樹立科學發展的就業觀。加強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在就業中存在自卑、自負、焦慮、逃避、依賴等不良情緒的醫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疏導,緩解就業方面的心理沖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培養就業自信心。
(四)加強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是每個人人生中的重要歷程,是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人生階段,因此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在對自我能力、個性、興趣、愛好、家庭等自我實際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職業傾向,進行系統、持續的預期與規劃,設計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確定最佳的職業發展方向,為自己的人生繪制理想的藍圖。
(五)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
醫學院校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建立全覆蓋、全程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通過科學化、系統化、專業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就業能力。
三、結語
當前醫學生就業結構性問題、醫學人才培養制度、就業指導與服務等因素都會對醫學生就業心理產生影響,使他們承受和體驗著各種心理沖突和負性情緒。除了政府要不斷完善就業政策和進行醫學教育改革,醫學院校作為醫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實施者,擔負著是醫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任,應采取相應措施幫助醫學生解決就業心理困惑,緩解就業心理壓力,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合理的就業觀念,促進醫學生就業心理成長。
(本文通訊作者:趙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