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要】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機等傳播媒介的誕生,不僅使眾多傳統行業經歷了消亡、新生、更新、換代,還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這就要求學校,特別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緊跟時代脈搏,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
【關鍵詞】財務會計 微課程 創新
引言
創新與發展是一對“孿生”姊妹,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機等傳播媒介的誕生,不僅使眾多傳統行業經歷了消亡、新生、更新、換代,還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然而,在這場信息技術革命中,作為人才培養主要基地、及時反饋前沿動態的教育,卻滯后于時代的脈搏。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鼓勵學校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等方式,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探索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新方式,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服務模式變革。”這就要求學校,特別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緊跟時代脈搏,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習總書記在首屆國際信息化大會上指出:“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共享優質資源”。迄今為止,已有不少學者致力于財務會計在線微課程研究,但大都從學生與教師這兩個角色為出發點,真正從服務社會這一功能進行財務會計微課程研究的較少。可見,教育現代化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須關注的問題。
一、在線教育課程現狀剖析
(一)時間跨度分析
不論現有的網絡公開課,還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基本上都是根據《國家級精品課程評估指標體系(2010年)》進行設計制作,時長多數介于30~50分鐘,而人腦對知識關注最佳時長通常只有幾分鐘,時間過長的視頻,易使人疲勞,產生抵觸情緒,影響知識的吸收效率,降低參與積極性,從而不便于微課程的推廣、發展與建設。
(二)內容構思分析
目前,財務會計在線教育課程,多數以章節或講座的形式安排教學內容,一個視頻往往涵蓋多個核心知識點,這不便于不同專業、不同受教對象按需對知識點自行組合。由于,財務會計課程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受國內政策、稅收法律、國際環境等因素影響,會造成同一事項,上月與本月業務處理上存在重大差別,故,多個知識點構成的財務會計在線教學單元,不利于有針對性進行某個知識點的及時更新,并且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等的浪費。
二、財務會計在線微課程市場需求分析
(一)學生網絡資源利用情況分析
George Siemeng提出學習不再是一個人的活動,學習是連接專門節點和信息源的過程。目前,手機成為關聯信息傳輸的“新寵”,調查反饋100%的大學生都擁有至少一臺智能手機,且98.97%以上的學生都會將手機帶入課堂,手機已成為學生的“第三只手”。由于,學生自控力差等方面的因素,僅27.23%左右的學生不會在課堂上用手機。2014年搜狐教育,對手機功能使用調查顯示僅4%的用于學習。這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代大學生在做什么?學什么?可見,手機對大學生的理念、生活、價值觀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反映,當今的教育與人們的學習觀之間存在較大的鴻溝。如何讓學生突破現有的“手機繭”?如何將學生拉回課堂?如何使今天的教育與時代相適應?如何讓形象生動、簡明、精要的微課程走入學生的手機?如何開發有較強競爭力的教育產品,在信息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弗吉尼亞大學的羅德里格斯先生指出:“對于某些大學而言,他們正在做的可能是未來潛在的高質量課程的替代品。”
(二)財務會計微課程使用情況分析
本文以我院財務會計微課程建設為“藍本”。我院財務會計微課程的開發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先后經歷了精品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等階段,2015年正式提出構建在線微課程。
1.接收狀況
通過對三屆學生的調查,69.77%的學生認為財務會計課程實用性強,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課程內容龐雜,涉及的知識點多而全,且每個知識點又由若干小的知識點構成并自成一個體系,同時各知識點間相互組合又可構成適用于不同企業的一個個具體、完整的財務工作崗位。表1調查數據表明,76.56%的學生認為財務會計課程理論基礎僅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不能激發學習、探索興趣;84.62%的學生認為信息化時代下,知識來源渠道廣,但沒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而傳統教學無法克服此缺陷。學生絕大多數傾向于微課堂或兩種課堂相結合,僅27.47%的學生贊同采用傳統教學。
2.學習效果
為了檢測兩種教育模式給學生造成的影響,分別從“學”、“用”兩個角度進行檢測。表2數據顯示,“微”教育進入課堂,學生在知識點的消化、運用、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知識的預習、復習與鞏固分別提高了42.87%、45.64%、45.6%;其次,學生自習、記憶、動手動力分別提高了48.73%、68.87%、65.94%。
可見,微課程引入課堂,可促使學生知識歸納整理,增強了對知識的理解并運用;特別在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中,靈活運用了“師傅帶徒弟”的學徒制教學方式,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學做一體有機融合。微課程多樣性、短小性、生動性迎合了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三、其他需求者對財務會計在線微課程的反饋
信息時代,經濟市場瞬息萬變,會計服務領域持續延伸拓展、核算內容及方法不斷破成出新,微課程開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成本效益”原則下,及時更替“教育產品”,使財務會計教育緊跟經濟前沿與行業發展狀況緊緊相依。
網絡技術等新媒體的不斷更新,視頻教學已成為傳播、分享、接收知識的重要載體。而,以一個知識點為“元件”創建的財務會計在線微課程,時長通常5~15分鐘,短小精悍,集動畫、人物、場景等眾多元素于一體,符合新常態下人們的學習觀,根據需要將一個個碎片化的“元件”,柔性化自由組合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為大眾提供了更好的學習軟環境。美國遠程學習協會會長JohnG.Flores指出:通過大量實踐表明,與50分鐘視頻相比,短小化、模塊化視頻更加成功。
四、時代對微課程的呼喚
隨著,微信、微博、微商等的不斷誕生,“微元素”已深入到各行各業。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中國教師報》主辦的“首屆微課程大賽”拉響了教育產品“微”序幕;2014年3月,第二屆全國微課程比賽,1400多所高校參加,18000多件作品送選,這表明教育領域步入“微時代”。處處學、時時學,打破時空限制,符合國家教育發展目標。近年來,與“微”相關的培訓、講座等,如雨后春筍般的在教育界涌現。
在線微課堂建設,可促使大學校園變革教育理念與方式,創設特色教育;讓教師走出校園,找出理實融合的差異點,不斷變革、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育理念,提升知識文化素養,為教師的成長開拓新的路徑;提供無縫校企、理實對接。特別是,互聯網農村市場的開拓,讓名師、名校深入“民間”,為更多人接受大學教育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