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沖
【摘要】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文化創新相結合,并大力倡導創新文化。而高職院校作為創新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構建創新文化環境,進而推動創新人才培養對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院校 創新文化 中國制造2025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性,強調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高職院校作為創新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需要努力構建能夠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養分和土壤的“文化軟實力”,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來看,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而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校園文化不僅包括普通高等學術教育所強調的學術文化,也包含高職教育所提倡的創新文化。
此外,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要上層次和提水平,創新文化的培育是重要因素和深層動力。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評價指標主要基于人才培養的質量,這是高職院校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法寶。由于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面向行業企業,掌握從事某種職業或行業所需的技能和知識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而創新文化培育所產生的推動力,可促進高職院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為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持久而強勁的深層動力。
因此,創新文化作為一種隱性教育手段,在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樹立崇尚創新的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因此要把認識和行動凝聚到創新發展上,在全社會形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共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勇于創新、追求卓越、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價值導向,推動創新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倡導百家爭鳴、尊重科學家個性的學術文化,增強創新自信。重視科研試錯探索價值,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制。營造寬松的科研氛圍,保障科技人員的學術自由。引導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強化社會責任,報效祖國,造福人民。
二、營造校內濃厚的應用技術文化氛圍
創新文化建設對廣大在校學生的思想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成為凝聚廣大學生人心和激發其奮發向上的動力,并最終使廣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如何完善創新文化培育路徑已成為高職院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校園文化氛圍是指在校園環境中,能體現學校所推崇的特定傳統、習慣及行為方式的精神氛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氛圍是無形的,以其潛在運動形態影響著全體師生的言行,使全體師生感受到學校的整體精神追求,因而產生思想升華和文化自覺。因此,高職院校創新文化氛圍的營造對于學生的精神境界、氣質風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創新文化氛圍具有傳播、感染和引領功能,可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產生宣灌、滲透和啟發功效。在高職院校創新文化培育過程中,可以營造情感因素,作為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理性化培養的補充,比如選取鮮活的典型實例,經過文化氛圍的渲染和人性化的宣傳,讓學生樂于接受宣教;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讓給學生以寓教于樂的態度欣然接納,避免了刻板說教帶來的漠然;積極號召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組織學生進行技能大賽賽前集訓,能讓學生產生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創新文化的進一步傳播具有引領作用。
三、引導二、三課堂“貼近”創新創業培育創新文化
由于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第一課堂“高大上”的教育內容和面臨就業競爭壓力、希望掌握職業技能的學生心理缺乏互動,使得學生難以樹立起對創新文化的認知。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可通過引導二、三課堂的素質教育“貼近”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創新文化。
課堂是文化育人的最大載體和施教平臺,充分利用好第二、三課堂,重視“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結合,特別是注重二、三課堂的活動對創新文化的傳播,是培育創新文化,避免高職人文教育產生的“效果損耗”的有效路徑,也是引導二、三課堂的素質教育“貼近”創新創業教育,讓學生擁有“人生出彩機會”的關鍵所在,高職院校可開設創新創業技能選修課,在豐富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技能。
四、營造校園創新行為文化環境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相應的校園創新創業行為文化環境,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創新創業過程中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因此,營造校園創新創業行為文化環境,需要舉辦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特別是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由于學生社團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成才就業,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應利用社團文化活動,以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意識,如組織創客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挖掘和驗證企業構思,創辦自己的企業;對成長中的學生企業進行項目管理訓練、營銷訓練、創業路演訓練,提升學生企業運營管理水平,從而成功營造校園創新創業行為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