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艷
【摘要】一直以來,初中教師比較關注數學教學的研究,但對如何教會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卻缺乏關注。針對此問題進行探討,就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提出有效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方法 數學興趣一、明確教學目的,掌握教學大綱要求
俗語說:“無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如果沒有目標作為保證,就好像數學教學這艘航船失去了航標,就會迷失教學的方向。初中數學大綱中提出:“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數學的思維。”如何有的放矢設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的內容,使其符合教學目標要求,這些都是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熟知數學大綱,設定教學目標時要緊扣主題,使之符合數學規律,讓學生獲得認同感,得到情感的體驗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的目標與教學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清楚數學知識學什么、有什么目的、有什么用處、培養什么能力。幫助讓學生弄清學習數學的目的,就可以使教學方法更具可操作性,防止目標設定得過大過空,失去實際的教學意義。
二、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長期學習思想
長久以來,大多數學課堂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教師只注重教課,忽視了學生對學習的體驗,忽略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這樣的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主導著學生的思路,這就造成學生缺少自主學習和自由思考的時間,思維模式固化僵化,沒有創新性思維。在初中這個承上啟下的重要學習階段,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長此以往,對學生學習數學極為不利。因此,教師要探索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指正錯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式,樹立他們學生數學的自信心。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將學習數學與未來的生活相聯系,將學習數學和個人的前途成長相聯系,將學習數學和個性的思維習慣相聯系,讓學生懂得學習數學的好處,進而獲得強烈和持久的學習動力。
三、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習數學興趣
數學的學習并非一朝之功,需要長期不斷的學習。如果僅憑一時的沖動,學習數學是無法持久的,這需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從內到外,發自內心的喜歡學習數學,這樣才能有持久的動力學習。因此,教師要想千方、設百計激起學生學習的意愿,讓學生帶著情感和熱情學習。一是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通過一些難以理解的趣味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探索知識的動力,獲得解題的精神享受。二是要利用數學史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講解數學家百折不撓的精神,追求數學真理的態度,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偉大,進而向數學家看齊。三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提高對數學的認識,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極為有益的,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需求。
四、加強動手操作的練習,提升數學理解能力
做數學題是邏輯思維的過程,而動手操作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活躍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對數學內容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鞏固記憶,加深印象,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學習圓錐和圓柱側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動手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制作圓錐和圓柱。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剪子和紙,折成圓錐體和圓柱體,當圓柱的側面積展開時是長方形,當圓錐的側面積展開時是扇形,提問學生:兩者存在什么區別?有什么關聯?面積有什么變化?圓錐和圓柱的體積如何計算的?學生可以根據直觀的圖形自己尋找答案,動手操作,發現圓錐和圓柱的內在聯系,進而得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就可以根據答案加以引導,提出圓錐和圓柱的概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和圓柱的知識點,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五、開展合作交流,提高數學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初中數學課程改革提出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對于促進學生交流學習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初中教學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一同面對問題,思考問題,提出思路,提出對策,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學生不僅解決了數學問題,而且增強了團結合作的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個性、學習能力等進行合作分組,為小組布置教學課題,讓學生通過成員之間的討論,根據已有的知識內容進行解題。在合作討論時候,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借助外力的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學習的動力,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總而言之,數學學習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必須以有效的教學方法為保證。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主動學習,開拓思維,營造良好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才能使數學教學的效果得到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黎政昂.淺談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教育教學論壇,2014,(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