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
【摘要】澄城農機化經過【2004—2017年】14年的示范推廣、科學發展,特別是自二00四年國家購機補貼項目的實施和14個中央1號文件出臺,我縣農機化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發展期分兩個階段:一是加快推進階段,農機化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變化,農機化水平顯著提高;二是又快又好發展階段,農業機械從數量劇增、品種多樣向智慧農機邁進。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總結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研究探討澄城14年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經驗和亮點、發展趨勢,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農機優勢、服務“三農”、助農增收入、發展高質、高效、全程、全面農機化奠定基礎。
【關鍵詞】澄城 農業機械化 科學發展
回顧總結我縣14年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成就,現就工作中的經驗和亮點以及今后工作的措施總結如下:
一、兩大亮點
1.農機裝備劇增,結構合理,科技含量顯著提高
據統計:我縣農機總動力由2004年的19.17萬千瓦發展到2017年的34.8萬千瓦,增加了1.815倍。拖拉機擁有量由2004年的9539臺發展到2017年的12409臺,增加了30.1%。配套農機具由2004年的8136臺發展到2017年的25377臺,增加了3.12倍。大拖擁有量由2004年的415臺發展到2017年的3403臺,增加了8.2倍。百畝耕地擁有農機動力由2004年的21.3千瓦發展到2017年的38.7千瓦,增加了1.82倍。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04年的69.4%發展到2017年的90.3%,提高了20.9%。標明我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功完成了由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的重大跨越,我縣農業生產方式成功實現了由人力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并向全程全面農機化、智慧農機、精準農業健康持續推進。這些,都是可以載人澄城農業機械化發展史冊的輝煌成就。
2.項目帶動戰略成效顯著
2004年至2017年間我縣共爭取部、省項目資金6481.6萬元。其中:購機補貼項目4996萬元,補貼推廣機具16685臺(套),拉動農民個人投資資金1.17億元;農機果品貯藏庫補貼資金900萬元,完成建設9個氣調果品貯藏庫和冷藏果庫,為縣域經濟發展優勢特色果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玉米全程機械化項目補貼50萬元,保護性耕作已經在縣域廣泛應用,因玉米秸稈焚燒產生的空氣污染接近于零;農機深松整地補貼535萬元,土地深松作業大大的改善了耕地質量,大幅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氣性能,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五大經驗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一個經濟、技術和社會綜合發展的過程,與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正是因為有了農村經濟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才有了農業機械化的高速發展。從工作的角度來總結,筆者認為主要有五大經驗:以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為基本目標,把農機化發展放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去推動;把強化法制建設和優化政策環境作為根本保障,不斷調動農民發展農機化的積極性、創造性;把推進科技進步作為重要支撐,持續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質量和速度;把“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統籌協調、全面發展”作為基本方法,努力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協調可持續發展;把培育發展農機新型經營主體和創新機制作為主要抓手,不斷增強農業機械化發展活力。
三、今后農業機械化發展發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1、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目標,著力提升農業機械化供給端能力、質量、效率,改進農業機械化的產業結構、區域結構、技術結構、服務結構,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農業提供堅實有力的物質技術支撐。
2、主要措施
(1)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加快構建促進農機化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要綜合運用財政補貼、培育扶持、金融保險等多種政策工具,穩定財政投入渠道、強化政策落實監管,充分調動農民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二是培育扶持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要以發展壯大新型服務組織為重點,支持農機專業戶發展農機大戶、種糧大戶、普通農機專業戶,采取機具人股、技術入股、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多種方式創建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推動農機合作社開展橫向聯合與縱向協作。三是完善農機化科技創新體系。解決農機化科技“有體無系”、“有專家缺團隊”、新技術和新裝備有效供給不足等突出問題,適應農業機械化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的趨勢,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業需求為導向,生產制造、教學科研、推廣使用等密切結合的農機化科技創新體系。四是完善農機化人才支撐體系。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造就出一大批既精通農機駕駛、維修技術又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級職業農民。五是完善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拓展公共服務領域,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2)在工作著力點上,要突出“促發展、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保安全”。扎實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規范實施,認真落實農機化發展政策,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更加嚴格地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廣保護性耕作項目,加強農機深松整地、機械化秸稈還田等關鍵環節作業補貼實施范圍和投入力度,加快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推動農機政策性保險等政策落實到位。二是引導扶持,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進一步提高跨區作業組織水平,推動跨區作業向縱深發展。三是技術集成,加快應用農機化先進技術。整合創新資源,結合脫貧攻堅,推進農機化科技創新條件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擴大成熟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面積,以全縣各村鎮扶貧產業園為中心,圍繞產業需求,大范圍應用農業部主推的10大農機化技術。四是執行標準,全面開展農機化質量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對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堅決取消其資格。完善農機作業標準體系,使實施作業質量標準成為機手的自覺行動。要科學公正及時處理好質量糾紛,增強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保護好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五是源頭管控,依法強化農機安全監理,完善農機安全監管規章制度和標準,繼續推進“平安農機”示范縣、“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示范窗口和崗位標兵創建活動,構建農機安全監管工作長效機制。以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為重點,配備移動式農機安全檢測裝備,示范引領各地提升農機安全監督檢查、實地檢驗、事故勘察、信息平臺等裝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