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尤榮勇
基于問題的教學設計是以問題設計為中心,把學生置于有意義的問題學習環境中,通過解決系列問題而獲得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能,達到教學目標的達成。筆者以《對數的概念》為例,以若干問題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是對概念課教學的一次嘗試,旨在拋磚引玉,還請專家、同行斧正。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1(蘇教版)中第三章對數函數內容的第一課時,也是對數函數的入門。對數函數是本章研究的三大初等函數之一,在指數函數的基礎上對函數類型的一次拓廣,它在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問題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1.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對數的模型,體會引入對數的必要性;通過師生觀察、分析得出對數的概念及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2.通過學生分組探究進行活動,理解對數的重要性質。通過練習,使學生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3.培養學生的類比、分析、歸納能力,嚴謹的思維品質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
1.類比運算,已知到未知,鋪墊新概念
問題1:求出下列式子中的三個未知量,并說明它們分別是什么運算?
(1)23=x;(2)y3=8;(3)2t=8。
設計意圖:對學生來說,求出未知量不難,(1)(2)分別是冪的運算、開方運算,但對(3)式是什么運算學生還不清楚,產生認知沖突,從而為導出對數運算做鋪墊。通過問題讓新舊概念建立起實質的、非人為的聯系!
2.感受實例,突出必要性,引入新課題
問題2: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問自己的員工:你堅持每天提高1%的效率,那么經過多少天,你的工作水平就能提升一倍?你能幫幫他的員工嗎?如果你不能,退一步,你列個方程可以嗎?
(1+1%)x=2。
問題3:2t=8與(1+1%)x=2有什么共性?對于2t=8,易求t=3,而(1+1%)x=2你能否求出x的值?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實際背景入手,讓學生進一步產生認知沖突,對學習新概念的必要性產生需求,并主動去發現新概念,為此引進一個數學符號表示這個數,那就是對數。
定義:一般地,如果a(a>0,a≠1)的b次冪等于N,即ab=N,那么就稱b是以a為底N的對數,記作logaN=b,a叫作對數的底數,N叫作真數。
問題:ab=N與logaN=b這兩個等式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水到渠成,從具體到抽象引入新概念,強調對數的書寫格式和讀法。a、b和N位置的不同以及它們各自的含義。互化體現了等價轉化這個重要的數學思想。
1.互動練習、交流總結,感知對數概念
(1)請你寫幾個指數式,并請你的同座將其改為對數式。
(2)思考問題:在你們寫的對數式logaN=b中,a,N,b的取值范圍各是什么?
設計意圖:對一些寫法中的錯誤或不規范寫法,讓學生相互糾正、去偽存真。通過這種互動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感知對數式和指數式之間的關系,根據字母范圍的研究,培養學生類比、分析、歸納的能力。
2.典例選講,鞏固概念,滲透轉化思想
例1 將下列各指數式改寫成對數式:
問題:指數式改成對數式本質是什么?
例2 將下列對數式改寫成指數式:
問題:對數式改成指數式本質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例1和例2的師生活動,讓學生內化指數式和對數式是一個式子的兩種形式,是等價的、可以互化的,它揭示了數學概念的內涵。
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264;(2)log927。
問題:求對數值的本質是什么?真數是底數的多少次冪?
設計意圖:回扣指數,理解對數,滲透化歸思想。
3.歸納特殊,探究規律,生成新的知識生長點
練習1:求下列對數的值:
(1)log51;(2)log101;(3)log1.011。
問題:你知道還有哪些數的對數值也是0?
練習2:求下列對數的值:
(1)log55;(2)log33;(3)log100100。
你知道還有哪些數的對數值也是1?
練習3:求下列各式的值:
通過上式的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你會證明嗎?
練習4:求下列各式的值:
通過上式的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你會證明嗎?
設計意圖:通過4組練習的運算,旨在讓學生產生四個新的知識生長點(對數四個性質):1的對數等于零,底數的對數等于1以及對數恒等式
練習5:求下列各式的值:
我們通常將以10為底的對數叫作常用對數。為了簡便,N的常用對數log10N簡記作lgN。在科學技術中常常使用以無理數e=2.71828……為底的對數,以e為底的對數叫自然對數,為了簡便,N的自然對數logeN簡記作lnN。
設計意圖:若直接給出常用對數和自然對數符號,學生會對lg與ln這兩種特殊對數的符號產生疑問,有些突兀。這樣從問題計算入手,介紹數學知識產生的實際背景,經歷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新舊知識有了連貫性。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對數的性質、特殊對數的運算、指數之間對數的互化,在概念的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歸納小結
知識:對數的概念、性質。
思想:轉化與化歸。
方法:特殊到一般。
傳統概念教學注重講授,把一些重要概念稍加分析,再通過習題鞏固,這樣處理根本達不到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概念課教學應該力求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原則,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作為新概念的生長點。不妨通過設計一些問題串,將所要學習的對數概念還原到已有指數概念的認識上,通過步步設問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去體驗對數與指數之間的聯系、啟迪思考對數中底數、真數的符號,通過練習、問題探究,讓學生去感受特殊對數的對數值。教學是一種慢的藝術,要不溫不火,充分發動學生,通過舉例、說理、交流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各種探索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求知欲。
對數概念的獲得,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不能直接告知知識、拋出定義。教材所呈現的是經過數學專家整理過的數學知識,不一定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不可照本宣科。事實上,學生已學習了指數及指數函數,明白了指數運算是已知底數和指數求冪值,而對數則是已知底數和冪值求指數,二者是互逆的關系,這樣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對數的概念,從而讓學生感知了概念形成過程,既加深了學生對指數的理解,又為后面對數的運算性質及對數函數的學習做了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