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摘 要】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在總結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情況下,分析了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對地方高校進一步加強創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9-007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9.035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Mechanical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WANG We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Baoji University of Atrs & Science, Baoji Shaanxi 721016, 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mechanical special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mechanical major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professionals.
【Key words】Mechanical maj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中明確指出,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1]。黨的十九大對創新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的培養和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機械類專業是以培養現代機械工程師為目的的專業,該專業擔負著為機械制造產業輸送工程技術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養質量及創新意識直接關系到機械產品的質量與創新,對振興我國機械工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這需要高校加快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的步伐,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從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統計的與就業率相關的各種情況來看,機械、材料、化工等傳統制造行業的優勢下降明顯,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及月收入也相對較低[2]。傳統的機械類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尤其對地方院校來說,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1 創新創業教育在我院的實施情況
1.1 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課程開展情況
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和成效,不僅關乎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更關乎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機械工程學院從2013年起才開設了專業選修課程《機械創新設計》,旨在向機械類專業學生介紹一般創新設計技法、機械創新設計的選題、創造力開發和創新失誤分析等專業創新能力。但由于是選修課程,輻射范圍相對較窄,沒有起到廣泛的專業創新教育的目的。直到2017年開始給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材料成型等機械類專業開設《創新創業基礎》必修課程。
1.2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
機械工程學院參加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除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外,其它實踐活動主要體現在創新類活動方面,如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與產品建模創新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機器人大賽等創新性學科競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創業活動開展效果一般。
2 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作為西部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的較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首先,缺乏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路徑。在地方高校大學生參加的創業項目和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鮮有自主創業獲得較大成就或者在全國大賽中獲獎的例子,同時,在各類創新性學科競賽中獲獎的作品,也很少能在創業項目中獲得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沒有通過更合理的方式有機統一起來。其次,創新思維教育氛圍不濃。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需要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校園環境與氛圍,學生才能夠在這個環境當中激發創新思維,擴充專業知識。但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建設的重點主要在硬件設施的投入上,尚未意識到良好的校園創新環境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也沒有一個良好的交流創新成果的平臺,沒有形成一種互幫互助、協同發展、共同進步的局面。最后,教師自身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足。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3]。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會產生重大影響。作為機械學科的專業教師,由于其專業的限制以及周圍環境的局限性,沒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外部交流與學習,對創新創業思想認識不足,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在創新思維教育方面給學生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3 地方高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3.1 加強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3.1.1 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價值
從社會發展角度看,二者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形成以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使專業知識更加直接高效的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從人才角度看,有利于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可以拓寬人才培養的專業口徑,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從大學功能看,有利于推動專業知識走向市場和社會,將知識的生產、傳播、應用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更好實現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
3.1.2 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原則
一方面,堅持尊重差異的原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養模式既有共同點,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將二者融合需要注意彼此之間不同要素的耦合協同,盡量避免排異風險。另一方面,應堅持需求導向的原則。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重點在于培養更多專業基礎扎實、創新創業能力強的人才。
3.1.3 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的途徑
首先,應明確培養目標。地方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和專業特點明確專業定位于培養目標,在通識教育中加入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將其融入培養方案之中,并相應增加科技創新與創業實踐的選修學分,從而促進創新創業目標與專業教育目標的整合和優化,確立復合培養目標。其次,需要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地方高校機械類學科的課時的75%都是在進行理論教學,創新實踐環節相對欠缺,沒有系統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導致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很難有機結合。通過調整課程體系,加大創新類實驗與課程設計,更大范圍的動員學生參與機械類專業相關的創新性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聯動需要依托系統化的課程設置,使課程體系既彰顯創新創業的內涵又能體現專業特色。
3.2 加強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
一方面,應該設置更合理的創新思維教育體系。目前,我國西部高校大多尚未構建相對科學而合理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4],缺乏系統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所以學生很難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方面的學習與認知達到一種平衡。各高校只有根據自己學校的特色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學生才能夠在平常學習與生活中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并進一步創新。另一方面,建設良好的創新型校園環境。在學生的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校園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5],有研究表明[6],人的創造力、大腦以及行為等都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產生相應的改變。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高校需要建設良好的校風、歷史文化以便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這些也都在有形與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3.3 培養創新型教師,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作為機械學科的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應故步自封,要引進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灌輸創新思維的意識;同時,建立能夠激發教師創新行為的激勵機制,給專業教師提供一些和同行交流或者出國深造和進修的機會,從而擴大專業教師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更好地把握學科前沿及發展動態,并將這些成果帶回學生的課堂,更好地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服務。
4 結語
總之,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在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中,在明確培養目標和建立合理課程體系的前提下,需要將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樣才能正確把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培養出具有高質量的創新性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Z].
[2]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EB/OL].http://www.sohu.com/a/148922684_253609,2017-06-14.
[3]方園,張繼河.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路徑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2(35):96-99.
[4]郭維城.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探討[J].科教導刊,2015.12(上):53-54.
[5]王長喜,劉國華.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外部環境因素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3(4):53-55.
[6]袁培.校園環境對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影響[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