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英
【摘 要】:目的 分析老年綜合評估(CGA)護理模式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為病例選取時間,納入102例老年冠心病者按照入院登記順序,均分參照組、研究組,各51例,分別應用常規心內科專科護理、CGA護理模式,對比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兩組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CQQC)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CQQC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4.12%(48/51),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6.47%(39/51),差異明顯,(P<0.05)。結論 老年冠心病應用CGA護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故可于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冠心病;老年綜合評估;生活質量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ursing Model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GA nursing model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March 2018, the time of the selected cases was included. 10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 admission. Each group received 51 cases, and conventional cardiac care and CGA nursing were applied. Mode, comparing quality of life, care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quality of life (CQQC)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care (P>0.05). After nursing, the CQQC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4.12% (48/5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76.47% (39/51)).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GA nursing mode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o it 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ge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Quality of life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多發病,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等特點,可能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老年綜合評估(CGA)為國外應用于臨床當中的一種身體健康狀況評價工具,用于指導臨床護理。近年來我國也開始嘗試將CGA應用于老年疾病患者臨床評價當中,但是出于嘗試階段,臨床應用較少[1]。本次研究以老年冠心病患者為例,通過將其與常規心內科專科護理對比,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2例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1月-2018年3月入院,因冠心病入院接受治療,所有患者的年齡均>60周歲。按照入院登記順序,均分參照組、研究組,各51例。參照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63-89歲,平均(71.83±5.69)歲;病程2-17年,平均(11.05±5.47)年。研究組:男29例,女22例;年齡62-91歲,平均(72.01±5.73)歲;病程3-21年,平均(12.06±4.93)年。兩組基本資料各項數據相差較小,(P>0.05),可比。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
納入標準:(1)臨床出現心絞痛、呼吸困難等癥狀;(2)符合《冠心病防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冠心病;(3)有基本理解、溝通能力;(4)對本研究知情,本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其他臟器功能受損;(2)有溝通、理解障礙,或伴有精神病;(3)沒有照顧者;(4)并發嚴重不可逆性并發癥;(5)病情嚴重,長期臥床;(6)本人或家屬排斥研究。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予以常規心內科專科護理。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常規病情評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予以患者活血化瘀、血管擴張、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并針對性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根據患者的實際臨床表現予以對癥處理。
1.2.2 研究組
予以CGA護理模式。具體內容:(1)針對性治療,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予以針對性治療,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2)制定CGA手冊:收集整理老年冠心病相關的量表,包括老年抑郁評價表(GDS)、日常生活能力評價表(ADL)、尿失禁量表(ICI-Q-SF)、認知量表(MoCA)、營養狀況量表(MNA)等,綜合各量表,以簡潔易懂的方式進行整合、排版,制定CGA手冊,并根據手冊對患者的病情狀況做出準確評價。(3)針對性指導護理:以評估手冊為依據,為臨床護理提供針對性指導,將CGA手冊評價狀況不好的指標納入護理項目,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每天定時、不定時進行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并與患者及家屬真誠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于護理措施實施后評價護理效果,按照達標、基本達標、未達標予以評價,至達標后方可進行下一護理項目。(4)出院時,護理人員發放出院記錄手冊,詳細講解填寫方式、護理方式及康復訓練方式,叮囑患者每個星期記錄一次自己身體變化情況。出院后,每個星期電話隨訪一次,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及記錄情況,為患者提供必要的護理指導,每個月上門隨訪一次,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CQQC)評分、護理滿意度。
CQQC調查表[2]:包含體力、病情、醫療情況、一般生活、社會心理、工作及人際六個維度、23條目內容,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去掉“一般生活”中的“性生活”內容,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分別于入院時、出院2個月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理想。
護理滿意度: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價表,圍繞護理人員態度、護理專業性、護理質量等展開評價,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程度越高。①滿意:80-100分;②一般:70-79分;③不滿意:<70分。滿意度(%)=(①+②)/每組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3.0軟件處理統計學數據,CQQC評分以(±s)表示,護理滿意度以(%)表示,行χ2、t檢驗,檢驗結果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前,兩組CQQC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CQQC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組間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4.12%(48/51),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6.47%(39/51),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老年冠心病患者受疾病影響,生活質量往往很差,且由于病程長、并發癥逐漸增多并加重,患者的生活質量持續下降。眾多研究者表示導致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差多與一些常見的老年問題有關,如營養不良、聽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牙齒脫落、便秘、尿失禁等[3]。這些老年問題的發生多是由于疾病的原因,但是多數護理人員、家屬都將其視為自然衰老現象而忽視,加重了對患者身心的摧殘。準確評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狀況,指導臨床針對性制定護理干預方案,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疾病造成的損害,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提升生活質量。
以往臨床當中多予以患者常規心血管疾病評價及護理方法,于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予以病情評估,并針對性予以對癥治療,對患者綜合身心健康狀況并不了解,護理工作無計劃性,雖然能夠協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經過護理,CQQC評分由(23.91±5.27)分上升至(28.01±4.32)分,有所提升,但仍然較低,護理滿意度僅為76.47%(39/51),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CGA護理模式關注老年患者的綜合身心狀況,注重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況予以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制定護理干預方案,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心理。制定CGA手冊時將GDS、ADL、ICI-Q-SF、MoCA、MNA等量表有機融合,綜合分析、排版,以對患者各方面狀況做出全面評價。在CGA手冊指導下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進行護理評估,至評估滿意為止。因此患者的護理有效性明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不僅如此,在出院后,仍然沿用CGA護理模式并提供相應幫助,更進一步保證了此種護理模式的遠期效果。在此種護理干預模式下,研究組患者的CQQC評分由(23.46±5.33)分上升至(41.01±6.65)分,而護理滿意度達到94.12%(48/51)。
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更為顯著,更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王怡[4]也曾就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本次研究結果與王怡等人一致,進一步證實了本次研究的科學性。
綜上,予以老年冠心病患者CGA護理模式,可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效果可靠。
參考文獻
李鳳玲.協同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9):2158-2160.
劉輝,姚璐,張薇,等.老年綜合評估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9):1090-1092.
趙立影,劉曉紅,張黎霞.綜合評估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7,38(6):1179-1180.
王怡.綜合評估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6,29(3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