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宇 徐碧瑩
【摘要】當下互聯網金融正以蓬勃的態勢迅速發展,并帶動整個金融體系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其不斷提高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給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帶來了巨大挑戰。本文基于商業銀行視角,在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涵義、運營模式進行概述的基礎上,以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三個方面為基點,進一步闡述互聯網金融對其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并基于測度指標的建立與分析,就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各個指標的影響強度,通過模糊聚類模型進行量化分析,進而就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轉型發展,從戰略規劃、信息技術、運營模式等方面提出對策與戰略,并引申出互聯網交易銀行的概念,通過資金、資產、金融中介三方的互聯網化,實現傳統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測度分析 轉型發展
一、前言
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的“開元之年”。近年來,在互聯網的催化下,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迅速發展,互聯網業態逐步滲透到各個行業領域,且給傳統行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互聯網金融活動主要存在于電子空間中,以一種虛擬的形式存在。依托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通過新興的電子化金融業務實現一種新型的金融創新服務模式,可以說是一種具有互聯網精神與信念的金融形態。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的強勢發展已對傳統金融業之首的商業銀行帶來了沖擊和挑戰,面臨此種情境,調整戰略,實現轉型發展成為當下商業銀行的首要選擇。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體系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行業與金融行業相融合的一種新業態,其最初定位是對傳統金融的補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行業的推進,不可否認,互聯網金融已經對傳統金融體系造成了沖擊。當下存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對相應的傳統金融業影響如下圖1所示:
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眾多的金融產品,且涉獵廣泛,給傳統金融體系都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目前出現于市場上的在線理財產品,客戶通過互聯網可以跨時間跨梯度地購買基金類產品,這給傳統的基金行業帶來了明顯沖擊;互聯網證券、互聯網保險的出現實現了網上金融產品的購買、網上投融資等,這對傳統券商、保險業造成沖擊;P2P的出現擠壓了小貸公司市場,眾籌的產生使得PE/VC等壟斷地位受到挑戰。不得不承認短時間內,互聯網金融已經帶給傳統金融業空前未有的沖擊。基于此,業界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持有兩方觀點,其一為以謝平為代表的顛覆論,另一派為以陳志武為代表的共生論。
也許用顛覆論闡述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有所夸張,我更傾向于共生論這一觀點,認為互聯網與傳統金融體系是共生共存、可協同發展的。縱觀來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主要表現在資產端、負債端和中間業務三個方面。我將從以下這三個方面,存、貸、轉分別具體闡述互聯網的介入對商業銀行業務所產生的影響。詳見下圖2思維框架圖: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資產端的影響
首先在資產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改變了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大數據金融、P2P、眾籌等互聯網借貸產品爭奪了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使得商業銀行的客戶減少,直接使得資產收益率下降,從而降低了利息收入水平。互聯網金融模式推動了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使得金融服務在滿足大企業貸款需求的同時,也給中小企和社會公眾帶來了福利和方便。相比于傳統商業銀行服務,互聯網金融更為便捷,因此更為多數的人選擇通過互聯網參與金融交易,使得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被削弱,其業務相應受到影響。
以P2P網貸為例,通過查閱《中國P2P網貸行業2017年6月月報》可知,我國目前P2P網貸行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P2P網貸以互聯網為基礎,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為借貸雙方提供更為便捷化的資金對接服務,彌補了中小企業貸款方面不足這一缺口。P2P平臺的向陽式發展正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創新運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幫助手里有閑置資金的人實現理財需求,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那些需要籌集資金的人找到新的借貸路徑。在這種模式下,P2P從中獲取利差,從而實現平臺與客戶的多方共贏。P2P的創新模式在給商業銀行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轉型發展的啟示和機遇。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負債端的影響
其次在負債端,在線理財產品吸收了大量銀行活期存款,再以協議存款的方式重新流入銀行,由于在線理財中方的介入,使得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提高,融資成本提高。在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雙重影響下,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從而降低了利息收入水平。負債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內容,具有較為完整而規范的市場經營制度。但在現今互聯網金融運作模式下,客戶無需進行身份認證,就可構建支付性存款賬號,對客戶而言操作更加便捷。當下出現的互聯網資產服務產品,改變了客戶傳統的理財習慣,相較于傳統銀行理財需求,客戶更愿意選擇足不出戶的在線產品進行理財,這對傳統銀行的存款業務造成巨大沖擊。
以余額寶為例,余額寶的運營模式為利用比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很多的利率吸引資金,然后以更高的利率把資金存入商業銀行,通過中轉實現余額寶的收益,而使得商業銀行負債成本上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
(四)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中介支付的影響
在中間業務方面,互聯網金融導致商業銀行支付功能邊緣化。第三方支付的興起降低了銀行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從而降低了非利息收入水平。眾所周知,在傳統商業銀行的四項基本職能中,中介職能占據核心地位。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以虛擬化貨幣的形式,通過貨幣價值的轉移實現債權債務關系的清償和結算,并以其電子支付的優勢迅速興起,加速了金融脫媒,這對傳統商業銀行的中介支付功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以支付寶為例,目前支付寶支付已經普及到大眾日常生活中,隨著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線支付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互聯網化。據數據統計,截止2017年,互聯網支付規模已達到52.6萬億元。相比于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第三方支付的成本更低。互聯網+金融客戶粘性和業務優勢給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帶來沖擊,同時也給商業銀行的轉型提供了思路。
(五)測度指標分析
以上我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為了更加客觀、更加合理,使得我的分析更具有科學性,我將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中間業務各項指標量化進行權重計算,通過模糊數學聚類分析模型量化來測度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力度。
我將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稱為測度因素,分別搜集各自測度指標如下所示:
1.采取測度因素兩兩比較的方式進行測度,將0、2、4、6、8分別賦予兩個測度因素的強度,依次為非常重要、很重要、明顯重要、稍重要和同等重要,1、3、5、7表示測度因素的重要程度介于相鄰兩個等級中間。
3.確定模糊測度矩陣。
最終將指標的權重與模糊測度矩陣進行乘積計算,得出測度指標體系的綜合隸屬度,以此推算得出各指標對商業銀行的盈利影響。通過數據分析和查閱資料得出,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各業務的確帶來了了巨大的沖擊,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負債業務,對資產及中間業務的影響相較于負債業務較小。
三、傳統銀行轉型之路
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具有兩面性。借股票市場術語,利空方面表現在其特有的行業優勢和運營模式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利好方面表現在其創新發展模式給商業銀行帶來了發展機遇,成為商業銀行轉型之路的驅動力。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優勢,充分發揮互聯網效應,調整發展戰略,培育新的比較優勢和利潤增長點,以此實現由傳統商業銀行到互聯網交易銀行的真正轉型。因此,對于商業銀行的轉型之路,即實現互聯網交易銀行從1.0到3.0的跨步,我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資金端互聯網化
資金端的互聯網化為互聯網交易銀行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即互聯網交易銀行1.0階段。實現銀行理財及負債等的互聯網化。傳統商業銀行應順應互聯網發展大潮,突破傳統的面對面交易,通過網上渠道提供投資服務,讓用戶隨時隨地進行投資交易,以此實現長尾客戶覆蓋。
資金端的互聯網化相比于傳統商業銀行,實現了投資交易從線下向線上遷移,不再有時點和地域的限制。我們舉例資金端互聯網化的應用者陸金所和民生銀行來講,二者充分融合了互聯網的優勢,通過互聯網數據渠道提供投資服務,給自身創造了利益收入。因此,傳統商業銀行應充分結合互聯網的數據積累和挖掘優勢,融合互聯網打造在線融資平臺,將融資服務從大企業覆蓋到中小企業,發揮自身優勢,使得自身運營成本和客戶交易成本同時降低,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收益。
(二)資產端互聯網化
由于互聯網交易銀行1.0階段的實行,資金端互聯網化打破了資金與資產的供需平衡,因此,資產端互聯網化為互聯網交易銀行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即互聯網交易銀行2.0階段,實現客戶融資借貸的互聯網化。傳統商業銀行可借助互聯網數字化這一功能,即指基于虛擬交易場景的數字化線上渠道,實現資產獲取從傳統的線下網點向線上渠道轉變。
資產端的互聯網化可提升銀行風險控制能力,擴寬客戶服務群體。當下已投入市場應用發展的資產端互聯網化的代表有螞蟻微貸、京東白條等,他們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數字化這一優勢,融合自身的運營發展模式為客戶提供融資服務,以此創造利益價值。因此,傳統商業銀行應充分結合互聯網云數據智能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整合數據資源,建立開放高效的數據云服務電商平臺。為商業銀行的轉型進一步打下基礎。
(三)金融中介互聯網化
當資金端和資產端都實現互聯網化后,銀行舊的商業模式難以匹配新的交易模式。因此,互聯網交易銀行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為金融中介的互聯網化。即互聯網交易銀行跨入3.0階段,實現銀行從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的轉型,而這將依靠于數字貨幣、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傳統商業銀行可借鑒互聯網技術構造一個區中心化、去中介化的銀行金融網絡。
金融中介的互聯網化重新塑造了傳統金融體系。中介功能作為商業銀行基本職能之一,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中介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在支付清算環節,銀行扮演著服務提供者的角色。當下已投入市場應用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臺和比特幣是金融中介互聯網化的先行者,他們利用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為客戶提供更為便捷、低成本的交易流動性服務;
2.在資產資金匹配過程中,資金盈余者有著不同的風險偏好,資金短缺者有著不同的融資風險程度,銀行可通過其風險控制能力,為二者提供恰當的投融資交易服務。
因此,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金融脫媒后,應注重優化客戶體驗,增加客戶粘性、吸引潛在客戶,以此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來看,互聯網金融在對我國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帶來沖擊與挑戰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發展機遇,商業銀行必須要把握互聯網大勢,充分結合互聯網優勢,實現商業銀行的真正轉型,以此在未來金融市場中出于更有利的位置。
參考文獻
[1]李博,董亮,2013,《互聯網金融的范式與發展》,《互聯網金融》,第10期,19-24.
[2]謝平,鄒傳偉,2012,《互聯網金融范式研究》,《金融研究》,第12期16-23.
[3]朱海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5.
[4]單光年.互聯網金融沖擊下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發展現狀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
[5]陽旭東.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14.
作者簡介:苗宇(1998-),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6級本科生,金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