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智賢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網絡資源;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121—01
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作為新時代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如何利用當下豐富的網絡資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是我們應該思考并積極探索、總結的。下面,筆者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網絡資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作用
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不但教學內容更為豐富,而且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輕松。這在只靠老師進行說教、板書予以呈現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是絕對實現不了的。網絡資源在課堂上的運用,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拓展了學生視野,開拓了學生思維。如,我們在教學中可利用網絡搜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聲音等素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擴展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知識面,促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積極,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提高其學習質量。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網絡資源的策略
1. 運用網絡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的興趣遠沒有對歷史、地理甚至物理、化學學科那樣濃厚,究其原因除了思想品德課程本身的特殊性以外,還在于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枯燥,沒有把深厚的政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未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這不僅影響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的認識,也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以及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為解決這一問題,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在教學中結合網絡,利用它豐富的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情況,運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來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做知法守法的人”這一節內容時,就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通過網絡搜集與“做知法守法的人”的內容有關的視頻或者是圖片等,并在教學中,讓學生觀看搜集整理好的有關法制案例的短視頻,播放《今日說法》等法制節目,讓學生在主持人講解法律知識和分析案例中,知道如何做一個守法的公民,加深學生對法制的理解。還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報道,讓學生了解如何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提高學生道德法制意識。網絡中這些生動、直觀的教學材料,既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又能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2. 運用網絡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初中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既想學習好思想品德這門課程,但又對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鑒于這種情況,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運用網絡資源中的一些圖片、視頻、聲音,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培養其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的時候,筆者就借助網絡搜集并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視頻,進行生動有趣的導入。接著問學生:“我國有多少個民族?說說你知道的民族?”這時,學生既在《愛我中華》旋律的調動下,產生了愛國主義的情懷,又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回答他們知道的民族,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不但順理成章地進行,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 運用網絡資源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網絡中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老師能合理、科學地運用網絡資源,借助網絡這個大圖書館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并合理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通過網絡下載、整理一些相關的外延知識,就可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講到“讓挫折去豐富我們的人生”時,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上網搜集一些名人在面對挫折時的那種無所畏懼的事跡,如,司馬遷就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完成了《史記》等。這些故事雖然不是直接的教學內容,可是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畏艱難的精神,同時也有助于促進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在如今這個網絡資源非常豐富的環境中,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為了化解思想品德課程所涉及理論的難度,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就要在教學中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