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寂靜的春天》是美國著名的生態學家和文學家——蕾切爾·卡爾森在20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揭示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行為來號召人類保護環境,在當時美國的社會現實以及生物學家在一定程度的影響下,作者的社會良知被喚醒,認識到了現如今社會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寂靜的春天》;生態環境;環保
作者簡介:黃天伏(1963.6-),男,四川省丹棱縣人,大學本科,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文、兒童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6--01
一、《寂靜的春天》簡介及發展
《寂靜的春天》被稱為世界環境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生態環境領域被賦予了文學最高地位,而且還是最具影響力的生態學之作。在文中,卡爾森關注的是以殺蟲劑為代表的化學用品造成的生態污染,從而揭示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生活中存在的大問題。《寂靜的春天》代表的是人類意識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覺醒,是生態學的崛起。在1992年的時候,杰出的美國組織推選了《寂靜的春天》作為生態環境方面最具影響力的書。美國的巴諾連鎖書店在自己創辦的雜志中把《寂靜的春天》評為“改變了美國的20本書”之一,并且戈爾稱《寂靜的春天》是能與《湯姆叔叔的小屋》一爭高下的書,這兩本書改變了美國的生活。在卡爾森書中描繪的一幕幕自然被破壞的畫面都在現實中看到了真實的現狀,人們思想的覺悟就在這些字詞中開始啟蒙。
二、《寂靜的春天》中環境正義思想解析
1、小說的敘事角度
《寂靜的春天》中運用的是舉出案例的方式,用敘事的手法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美國現代的生態環境圖,里面充分暴露出美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對這些污染環境的因素進行剖析。
比如在《寂靜的春天》的第十四章中的“With the advent of man,the situation bagan to change,for man,alone of all forms of life can create cancer-producing substance,which in medical terminology are called carcinogens.”中通過字詞間的描寫,把人類給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展示出來。其中包括了疾病泛濫,污染物滋生的現象,在這一句中,全部都歸結于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化學用劑的過度使用。而且在文中明確地指出人類這樣的行為必將帶來全球毀滅的嚴重后果。
2、小說的倫理角度
作者在《寂靜的春天》中展現了對環境倫理的思考,指出人類需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并且也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意識到人類與自然的共存關系。卡爾森在文中首先是通過例舉大量人類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事實,讓人類意識到環境已經造成的破壞以及對他們自身的影響,再在此基礎上提出人類必須要善待我們居住的地球環境。而且需要在我們尊重人類生存權利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監管和保護,樹立環境正義思想。當代人對環境的態度直接會影響到后代,要對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認識。
《寂靜的春天》中對科技的使用也表現出了獨特的道德倫理。處理人與科技關系的問題在現今社會也是一個大難題,在卡爾森的筆下,舉出眾多例子來說明化學藥劑在使用過程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污染,并且指出人類一再以自我為中心的對待生態環境的方式最后只會自食其惡果。
3、小說的哲學角度
在文章中,卡爾森主要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哲學理念來構建人與自熱和互補關系。通過以下三方面來體現:第一,《寂靜的春天》中作者用明確的態度來指出人類不應該對自然呈現出強烈的控制欲望,并在自然的發展中不斷干預。比如在文中作者大量使用反復的修辭手法,不斷強調人類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等來殺蟲和提高產量,而大自然環境被人類用化學藥劑破壞。卡爾森從批判的角度否定了科技在自然方面大力運用。第二,《寂靜的春天》認為人類不應該自認為自身是自然的中心。文章中一再強調人類的自我中心論是十分狹隘的一種認知,人類沒有妥善處理好與大自然的環境關系最終會對自身產生致命的傷害。并且作者認為,世間萬物都有生存的權利,人類不應該擅自干涉。第三,在書中給人們提供的思想是可持續發展觀。作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物自然運轉體系,在文中寫道:“Through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ir lives and the nature of our own wants”,在同一個生態系統中,人類應該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共同和諧守護地球這個家園。
三、《寂靜的春天》中環保的生態價值
《寂靜的春天》在環境的保護方面對人類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從殺蟲劑局部出發,上升到人類生存環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而且讓人類逐漸意識到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在地球上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隨著經濟與科技技術的發展,人類開始建立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理論,對周圍的環境大肆破壞。但是在小說中,卡爾森的思想給了人類一個新的立足點。并且通過文中對環境破壞后的描寫讓環境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朱先明 于東云.從《寂靜的春天》看蕾切爾·卡森的生態思想.2006,5.
[2]龍娟.論《寂靜的春天》中的生態倫理思想.湖南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