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月
摘 要:《等待戈多》是荒誕戲劇的代表作,以兩個流浪漢苦等“戈多”,而“戈多”不來的情節(jié),喻示人生是一場無盡無望的等待,表達了世界荒誕、人生痛苦的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普遍的空虛絕望的精神狀態(tài)。《等待戈多》一共分為兩幕,其中每幕有四個人組成,冷漠的愛斯特拉(戈戈)、活潑的弗拉季米爾(狄狄)兩個流浪漢;波卓和幸運兒主仆二人組成。雖然《等待戈多》這部劇作由兩幕組成,但這兩幕的內容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到底四位人物在劇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他們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我將帶著這些疑問具體的分析《等待戈多》這部荒誕劇。
關鍵詞:人物性格;《等待戈多》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6--01
一、戈戈
在《等待戈多》這部劇作中,戈戈的性格比較冷漠,悲觀消極,總喜歡抱怨。在第一幕的開頭,流浪漢戈戈和狄狄相遇,“狄狄對戈戈說,好久不見了,讓我們擁抱一下吧,而戈戈卻說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從這里我們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戈戈生性冷淡,不喜歡和人親近的性格。此外這部劇的題目是“等待戈多”,所以兩個流浪漢自然是等待戈多的到來,他們兩人不知道戈多是否能來,但還是執(zhí)著的等待著,在漫長枯燥的等待過程中,戈戈總是不停地抱怨,并不是的對狄狄說戈多不會來了,我們走吧這類的話,并且最重要的是他還質疑戈多的真實性。通過對戈戈這一系列言語和動作的分析,我們大致了解了戈戈的性格特點,不僅喜歡抱怨,而且對未來充滿了悲觀消極的情緒。
另外在這部劇的開端,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奇怪的畫面,我們看到戈戈反復的重復穿鞋脫鞋的動作,或許這雙鞋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因為鞋子是穿在腳上的,所以它代表著一種行動力,然而在該劇的最后戈戈還是把鞋子脫了,從這個動作中我們可以看出戈戈雖然代表著行動力,但其實他是缺乏行動力的,所以從以上分析中我們看到了戈戈性格的多樣性,但歸根究底他還是一個苦苦等待戈多的流浪漢。
二、狄狄
與戈戈相比,狄狄的性格就顯得比較活潑,積極。在《等待戈多》的開端,好久未見戈戈,他主動提出和他擁抱,可以看出狄狄平易近人的性格。此外在劇中狄狄不停地找話題和戈戈進行交流,雖然兩人無法進行交流,但狄狄這種活潑的性格在他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等待戈多的過程中,狄狄并沒有完全受戈戈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影響,反而對戈多的到來更加充滿信心,因為他確信戈多是真實存在的,對戈多的到來始終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與此同時狄狄還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主仆二人波卓和幸運兒在第一幕的最后出現(xiàn)了,波卓對待幸運兒十分的殘暴,這讓狄狄非常的氣憤,同時對幸運兒不幸遭遇深表同情,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狄狄雖然是一個食不果腹的流浪漢,但他仍然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真心地對待身邊的人。
另外在上文中我們提到戈戈反復的重復穿鞋脫鞋動作,然而狄狄也有類似的重復動作,但與戈戈穿鞋脫鞋不同的是,狄狄不停地摘帽子戴帽子,而帽子同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我們都知道帽子是戴在腦袋上的,而腦袋則代表著思想,所以說狄狄代表著想象力,與戈戈相同的是雖然他代表著想象力,可是他卻缺乏想象力。最后雖然狄狄的性格具有多重性,但他和戈戈有一樣的身份,那就是一個在等待戈多過程中苦苦掙扎的流浪漢。
三、波卓
在這部劇第一幕的最后,波卓帶著幸運兒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當中,在這一幕中波卓是殘暴無情的,對自己的奴隸幸運兒百般刁難和折磨,他們主仆二人出場的順序是一前一后,首先出場的是波卓,手里還攥著一根繩,而繩子緊緊地綁在幸運兒的脖子上,我們才看到奴隸幸運兒,他的樣子十分的可憐,走起路來十分的緩慢,可波卓并沒有因此放慢他的腳步,反而不時地用鞭子抽打著幸運兒,呵斥他快速向前,所以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波卓的殘暴性。
另外如果說戈戈和狄狄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那波卓也一定具備一定的象征意義,或許它代表著一種物質欲望,在當時那種被金錢充斥的物質社會里,也正是由于這種物質欲望不斷驅使著波卓無情的剝削幸運兒等可憐的奴隸們。
四、幸運兒
我們一聽“幸運兒”這個名字,似乎心有疑惑。我想這正是作者有意為之,通過這個名字進一步的諷刺幸運兒慘痛的經歷以及波卓對他不公平的對待。在劇中開始幸運兒是一句話也沒有的,只有幾個簡單的動作,可是就在他戴上帽子之后,不可思議的一幕發(fā)生了,戴了帽子的幸運兒侃侃而談,仿佛要把他腦海里的所有東西都傾吐出來,直到狄狄?guī)退衙弊幽孟聛恚@才終止了幸運兒的侃侃而談。從這一幕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幸運兒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他或許代表著人類精神,只不過他生活在一個被金錢覆蓋的物質世界里,所以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就屈服于物質世界,被物質世界所奴役,從而漸漸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意識。
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已經具體了解了劇中四位人物的性格,雖然他們的性格并沒有很鮮明的特征,但他們的性格所折射出來的主題“等待”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許他們等待的不是“戈多”這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理想,當時的人們被生活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候正需要一個理想來指引著人們走向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
[2]吳世昌.詞林新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163.
[3]艾治平.花間詞藝術[M].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1.
[4]龍榆生.詞曲概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