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榮
【關鍵詞】 小學;班級管理;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35—01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管理者,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助手和骨干,是溝通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是協調班級任課教師的紐帶,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中流砥柱,他們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但班主任工作既繁瑣又沉重,許多班主任在實際的教育情境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那么,作為班主任,如何才能管理好一個班級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觀念落后。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所實施的是“應試教育”,分數是學校和教師教學業績的主要衡量指標,這就導致了教師高度重視課堂教學和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內在需求。班主任一直在做程式化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確保班級成績在學校中的排名和讓學生服從老師,以維護教師的權威不受侵害,使學生服從教師指揮,學生必須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
2.班級管理內容繁瑣。作為小學班主任,有的班主任認為自己是整個班級的大家長,應以家長的身份進行管理。不是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實施科學的管理方法,而是全方位看管,看管的內容過于繁瑣,每天從早自習到放學一步也不離開學生。這樣造成了班主任不信任學生,懷疑學生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對小學生的一切行為活動都采用命令主義,整個班級管理完全憑班主任一個人長久持續下去,就會形成班主任在時,小學生個個如“小綿羊”;班主任不在時,班級成了“大放羊”的狀態。
3.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自我國施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和基礎教育事業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和長足的發展。但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加深,以及一些西方文化的融入,使得我國的社會風氣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此外,伴隨電子和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使得學生在接觸了較多西方信息之后,自己的思想往往過于早熟,并且學生的思想在早熟的過程中也沒有得到來自班主任的有效引導,導致小學內部的班級管理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 解決策略
1.加強良好的班風建設。首先,一個班集體只有具備明確的集體目標才能激起強大的奮斗方向和動力,班主任應該根據學校的校規和工作需要,結合本班級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出每學期的班級奮斗目標,使學生明白前進的方向,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有序而高效,從而促進班級團結和上進。其次,樹立好班主任的威信,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班主任,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指示結構,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時刻樹立起榜樣作用。最后,班干部積極配合班主任組織開展各項班級活動,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
2.轉變班級管理思想。班級管理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應該是以班級為活動載體,提供和創造學生主動成長的機會,以此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感知、體驗、判斷,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班主任理應成為新形勢下學校班集體建設的引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必須擺脫陳腐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克服主觀意志決定一切的偏向,實現兩個看:一看時代和社會賦予教育的新的重任和要求;二看學生在這個大環境中的狀態、變化和發展趨勢,不斷地創造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成為班級的主人,體現出班級教育的實效性。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看作是發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抓好常規,養成學生自理能力。教育本身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教師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通過班隊課和晨讀時間,讓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開展文明語言、文明行為等活動。通過學習教育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文明、有禮貌、愛師長、愛學習、互相友愛等行為習慣,樹立人人爭做合格小學生的意識。加強學生隊伍的管理,包括排隊做操、排隊上下樓、排隊吃飯、排隊放學、排隊集會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的準備、上課集中精神聽講、自覺完成作業等。
4. 構建家校合作橋梁。教師和家長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為了加強班級管理工作,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構建學校與家長聯系的新途徑。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要想取得與家長的聯系,只能通過家長會或家訪的方式,這樣的方式費時費力,而且無法取得較高的效率。在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構建與家長的網絡聯系平臺,例如建立QQ群,在群中與家長溝通交流,對學生在校情況和在家表現進行及時的反饋,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制訂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