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紅
【關鍵詞】 小學語文;農村學生;作文教學;興趣;生活;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110—01
地處偏僻農村的小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無人輔導功課,指導寫作更是無從談起。那么,如何對農村學生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呢?這是農村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下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培養興趣,勤學苦練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更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有了積極的寫作行動。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并不可怕,最令他們頭痛的是寫作。看到一個題目,就覺得腦子一片空白,無處下手。針對這種“怯習作”的心理,筆者向來注重讓學生堅持寫日記和周記,勤寫多練。俗話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說的就是這個理。在日記中,要求學生寫每天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作為教師,要隨時指導,及時批改點評,給予學生鼓勵,讓其感受寫作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寫作的興趣與欲望。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讓學生明確文章不在于長短,詞語不在于華麗,只要把發生在身邊的覺得有意義的事,或親身經歷的感人的事,或親耳聽到的有趣的事,真實地記錄下來,再說說自己的感想或啟示就行。這樣的作文就具有真情實感,值得肯定與表揚。久而久之,學生就知道如何尋找素材,寫作時就有內容可寫了。
二、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做真實的人,寫真實的事,這是作文教學的要求。寫作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素材的寫作就是一堆空話,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細心觀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用心去感悟美。羅丹說過一句話,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為了寫好一篇作文,首先,教師可引領學生進行觀察。如,從觀察磚縫中沖破堅硬外殼的一粒種子,不屈向上,茁壯成長的過程中體悟出生命的頑強;凝神觀察一只受傷的蜜蜂如何艱難地舒展翅膀,一次次失敗后并不沮喪,最后展翅高飛于藍天的過程,體會到逆境中樹立自信,最終走向成功的真諦,領悟到絕處逢生,轉危為安,是對生命的執著追求;用心觀察螞蟻們如何傳遞信息,如何用集體的力量,搬運比自己身體大幾十倍的食物回巢穴,從而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啟示。其次,教師應盡力讓學生享受寫作過程與寫作樂趣,讓學生記錄下自己成長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如,記一次活動場面的作文,教師不要讓學生們閉門造車,可帶領學生去玩捉迷藏的游戲,讓學生盡情地玩耍之后,寫下自己的隨筆,記錄他們的真情實感;可帶他們在山坡上尋覓春天的氣息,帶他們去野餐或野炊,或帶他們去秋游欣賞碩果累累的果園,或在大雪紛飛的校園里拋雪球、堆雪人,這樣,寫作時學生自然就有話可說。最后,教師還應注重師生互動寫作,師生同寫一篇作文,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師生共同進步。
三、積詞累句,修改潤色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記性再好,也不如時常拿筆記錄有用的知識。所以,盡量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用筆記本摘抄一些好詞佳句,精讀且達到背誦的程度。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明熟讀是寫作靈感的基礎,在閱讀中掌握遣詞造句等文字運用技巧,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們的文章中修改潤色,讓語言生動具體,形象逼真,更具感染力。如,同樣是描寫桃花開放的,使用不同的修辭手法,會達到不一樣的寫作效果。“一陣輕柔的微風吹過,含苞欲放的桃花,如同害羞的少女,頓時被喚醒起來。”“美麗桃花有的像害羞的少女,低著頭;有的像頑皮的學生,小小的,風吹來,蕩起了秋千。”“看,桃花在枝頭成串成串地開放,一朵挨著一朵,一朵緊靠著一朵。向上開著,向下開著,向左開著,向右開著,它們開成了一柱,它們開成了一樹。遠遠望去,好像山上開滿了粉紅色的火炬。”這樣的語句有如詩如畫般的感覺。
四、課外閱讀,開拓視野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說明開卷必是有益的,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擴大學生們的知識面,還可以與課內閱讀理解互相促進。書讀得越多,懂的道理也越多,學習也越來越輕松。因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空暇的時間里讀好書的習慣,以此來充實自己,彌補自己在作文中缺乏素材的不足,引經據典,以便在寫作文時達到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的感覺。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