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奡樂
高校體育場館和器材是保證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訓練、競賽正常進行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是落實“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的物質基礎。體育教學設施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工具,它是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一個由多因素構成的復雜的整體系統,高校體育場館的數量與質量的優劣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體育教育活動的成效、競技體育氣氛以及大眾體育的開展[1]。教育部于2004年8月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以下簡稱《配備目錄》),《配備目錄》作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規范性文件,具有規定性和行政指令性,是國家對普通高校辦學條件的基本要求,是普通高校基本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檢查、督導、評估、規范學校辦學條件的重要依據。本研究對長沙地區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及器材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和掌握長沙地區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配備情況,為評定我國高校體育基礎設施的狀況、制訂相關政策法規提供決策參考。
以長沙市20所普通高等院校體育場館資源為研究對象。
采用文獻資料法、走訪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及比較分析法對長沙地區20所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進行調查分析,并獲得詳實的數據。
與《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配備目錄》的要求比較,長沙市高校體育場館的總體水平除田徑場能基本達標以外,其它各類場地離達標還有較大的差距。長沙高校游泳池只有5個,每萬名大學生只擁有0.14個,這是離《配備目錄》差距最大的一項,長沙高校根本無法開展游泳運動的教學、競賽與訓練。

表1 長沙市一本高校體育場館現狀調查表
注:1)括號外數據為各類高校室外場地平均每萬人擁有場地的數量(個)。
2)括號內的數據為各類學校與《配備目錄》的差距。
*表2、表3注釋同表1

表2 長沙市二本高校體育場館現狀調查表

表3 長沙市高職專科學校體育場館現狀調查表
從表1、表2、表3統計數據來看,在田徑場方面一本學校平均萬人擁有量為0.91個,其中湖南大學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平均萬人擁有量只有0.6個和0.59個。二本類學校雖然平均水平已達到要求(0.8個),其中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只有(0.45個)。但令人可喜的是高職專科類的學校田徑場達到了《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設施配備目錄》的要求(1.30個)。其原因應該是大部分高職專科是近年申辦上來的,而申報高職專科學校田徑場是必備的硬件之一,并且部分高職專科都有新建的校區,體育場地的建設納入了學校的整體規劃中。一本和二本有部分學校未達到要求,最為主要的原因還得歸屬于高校的擴招,一、二本擴招的速度要比高職專科來的要快,數量要多,多招幾個學生容易,但要新建一個田徑場卻十分困難[2]。游泳池是長沙高校體育場地中離《配備目錄》要求差距最大的,大部分學校都是空白,一本學校最好,特別是長沙理工大學,有兩個游泳池,也是唯一能達標的高校;籃、排、網等室外的主流運動項目,雖然未達到《配備目錄》要求(平均每萬人擁有場地量30個),相比而言一本為15.89個,二本類稍好為17.8個,高職專科類最差為15.5個。同時,學校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最好的學校萬人擁有量28.3個,最差的學校只有5.29個。特別是還有部分高校低于長沙市高校的平均水平(16.4個),其中一本院校中有三所低于平均水平,分別是湖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二本院校中有兩所高校低于平均水平,分別是長沙大學和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高職專科五所分別低于平均水平,學校分別為長沙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湖南大眾傳媒學院、長沙電子科技大學、長沙民政學院和長沙廣播電視大學,其中長沙師范專科學校最少,為平均每萬人6.25個。
從實地走訪調查來看,長沙市高校相當一部分的高校體育場館為結構比較簡單的舊場館,有的新場館因為資金短缺或是時間倉促,也被建成了“臨時性的體育棚”。這些單一的場館因為功能結構或地理規劃等問題大多服務幾年之后就會面臨拆遷的命運,因而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卻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隨著體育教學的改革,體育場館不僅僅是單一的、傳統項目的教學場所,它更要服務一系列新興的項目,如健身、健美、瑜伽、跆拳道等。目前,多數高校開始承擔高水平的體育競技人才的培養和開展以發展知識為目標的體育科學研究工作。一些高校培養的高水平學生運動員在國內外的高水平競賽中已經初露鋒芒。這些任務的完成都要求有相應的體育硬件設施與之配套[3]。
各高校在98年前后開始大規模擴招,學生數成倍增加,但體育場館(地)設施增長數量并沒有達到學生數量增長的要求。人均占有運動場地遠遠低于教育部關于本科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此項的最低標準。這種教學環境體育教師也是無能為力,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實踐活動等均受到極大的限制。體育課教學只能是流于形式[4]。
對長沙區域內高校體育場地的調查中發現,就傳統項目而言專業的武術場地還是有很多學校都擁有,武術以外的其他的傳統項目場館除湖南師范大學有龍獅專業場地以外其他學校幾乎都沒有專業的傳統項目場地。這樣就導致傳統的體育運動在不斷的丟失。省體育局、省教育廳《關于對全省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進行評估的通知》(湘體群字[2004]7號)精神[5]指出,需加強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建設和管理,促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健康發展。可想而知,目前并沒有徹底地執行。
長沙市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總體水平除田徑場能基本達標以外,其它各類場地離達標還有較大的差距。整個長沙高校游泳池只有5個,每萬名大學生只擁有0.14個,這是離《配備目錄》要求差距最大的一項。籃、排、網等室外的主流運動項目,未達到《配備目錄》要求(平均每萬人擁有場地量30個),相比而言一本15.89個,二本類17.8個,高職專科類最差為15.5個,同時學校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長沙市各類學校體育館的萬人擁有量雖然差距不大,但學校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一本學校體育館的功能、質量、面積都遠遠好于其它學校。體育館陳舊、設施落后、功能單一,室內場館不足的情況十分嚴重,甚至于面臨下雨即停課的尷尬局面,其現狀嚴重的影響了學校體育事業的正常開展。
4.2.1 高校要提高認識,加強體育場館的建設
高等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要把體育工作真正擺上學校的議事日程,專題研究體育工作,制訂年度體育工作計劃,采取切實措施,解決體育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加大對場館建設的經費投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校體育場館不足的現狀。
4.2.2 高校要將體育場館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中
高校體育場館是指學校進行體育教學、體育競賽、體育訓練及課外體育活動而使用的各種場地,它是高校辦學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完成高校體育任務、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的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檢驗高校體育發展程度的重要尺度。高校體育場館的規劃建設在高校可持續發展規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使高校體育場地適應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適應人們的需求增長及使用功能變化的發展,滿足于學生及社會對體育場地的不同需求,我們有必要對高校體育場地的發展趨勢規劃和研究[6]。
4.2.3 高校要爭取社會和企業對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的贊助
體育贊助是指企業以金錢或實物贊助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使企業與高校實現共贏的一種方式,隨著CUBA等各項高校體育賽事的主辦,企業對贊助高校的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建設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高校要利用主辦各種大型比賽的契機,爭取企業、社會的贊助,獲得比賽的經費支持、增添比賽的器材與設備,改善學校體育場館的現狀[7]。
4.2.4 教育管理部門要常規性地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等條例》的評估和檢查
教育主管部門要定期對高校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等條例》的評估和檢查工作。各高校通過自查,了解體育場館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根據評估指標體系的要求,加強體育場館的建設。通過《學校體育工作等條例》的評估和檢查能有效地加快學校體育場館的建設,使學校達到《普通高校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配備目錄》的基本要求,從而從根本上改變高校體育場館的現狀。
4.2.5 各高校應爭取各級體育賽事的申辦,抓住機會改善本校的體育場地情況
高校可以通過各種賽事的申辦來促進體育場館的建設。例如中南林業大學申辦的2010年大學生運動會,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本校的體育場地的現狀,由以前沒有室內體育館到一個室內面積達6000多平米的多功能體育館;由于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要協助主辦2010年大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而新建了一個標準田徑場,內設一個人造草足球場。長沙高校許多高質量的體育設施幾乎都是因為申辦各種大型賽事而新建的。由此可以看出賽事的舉辦對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的促進是十分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