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瑞/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艷/山東省濟南市育暉小學校長


濟南市體教局授予育暉小學“濟南市體教結合足球項目網點學校”
坐落在濟南市西南的郎茂山是泉城名勝“齊煙九點”之一。70年前,華東野戰軍攻打盤踞濟南的國民黨王耀武兵團,曾在此山與敵軍展開殊死搏斗,硝煙滾滾,彈痕累累,烈土的鮮血染紅了它。如今,這片灑下英雄熱血的土地已成為樓群依山而建、道路蜿蜒攀升、車輛川流不息的繁華社區。山峰近前、樓叢深處坐落著堪稱景觀的濟南市育暉小學。該校自2009年建校至今,已近10年。育暉人十年磨一劍,創造了謎一樣的足球傳奇。一群“小泥鰍”組成的足球“夢之隊”征戰綠蔭場,屢創佳績。2011年,首次出戰濟南市市中區小學足球聯賽便一鳴驚人,勇奪冠軍。同年秋,參加濟南市“市長杯”足球聯賽,擊敗老牌冠軍,問鼎最高領獎臺。2012年至2013年,與全省多支強隊較量,獨占鰲頭,蟬聯冠軍。2014年,出戰全國“大成門杯”少兒足球聯賽,奪得一年級組和二年級組冠軍。尤為可喜的是,足球已成為該校全員參加、人人喜歡的第一運動,進而形成校園足球文化,引起教育內外各方面的關注。2009年成為“魯能青少年足球學校人才選拔基地”,2016年成為“全國首批青少年足球示范學校”。

學生開展“齊心協力”傳球游戲

學生開展“游龍戲珠”游戲
濟南市育暉小學前身是市中區轄區內一所生源匱乏、校舍老舊、面臨關閉的薄弱學校。市政府為滿足片區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決定遷址重建,并通過“引進名校、輸出管理”的方式帶動薄弱學校走出困境。濟南市緯二路小學“掌門人”煙文英臨危受命,濟南市建立的第一所小學分校——育暉小學,在郎茂山下落戶了。一所新建學校能否將市政府的暖心舉措落到實處?如何讓片區內老百姓的孩子受益?如何創辦出自己的特色?這些是煙文英校長考慮最多的問題。
新建校配建起點高,有標準化足球場的硬件優勢,煙校長曾設想在學校普及足球運動。然而足球運動在許多人的眼中被視為“危險運動”,許多家長出于安全考慮讓孩子遠離足球。足球真的那么可怕嗎?足球真的不能從娃娃抓起嗎?對于新建學校而言,沒有足球運動的傳統積淀,沒有得天獨厚的社區環境,面對一群從未接觸過足球的孩子,能普及足球運動嗎?富有教育情懷而又善于思考的煙文英校長常常陷于深思中。
煙文英校長虛心求教于山東體委、山東體育院校、魯能足球隊的專業人士,得到的明確回答是——足球運動能夠從娃娃抓起。6至12歲的兒童在頭腦靈活性,身體柔韌性、協調性,同伴合作等方面具有早期開發的巨大潛力,只要激發孩子們的足球興趣,訓練得當,就可以促進足球運動在小學階段的普及與提高,并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與建校時間、社區環境沒有必然聯系。專家的理論支持更加堅定了煙文英在一張白紙上書寫校園足球文化的決心。她帶領由王偉辰任執行校長的育暉小學領導團隊,進行了包括創建足球特色在內的“頂層設計”,確定了“牽手溫暖,成全生命”的辦學理念,力圖創建“生命色彩、勇于出彩、共享喝彩、人人精彩”的學校足球文化。
作為新建學校的育暉小學確定了以“規范辦學”為先,以“足球特色發展”為要的辦學定位后,王偉辰校長帶領育暉小學領導班子在營造足球環境方面可謂用心良告、精細之至、獨出心裁。學校四千多平方米的運動場,鋪設仿真草皮,東西兩端置球門,周邊設綠色護欄,創建滿足每一位學生足球運動的綠茵場。
除了創設宏偉壯闊的足球大環境,育暉人還精心設計多姿多彩的足球微環境。校園中,一塊泰山石置于足球場東側的花壇內,形似足球,黑白色塊,渾然天成,象征中國足球歷史悠久、堅如磐石。教學樓,以綠蔭風采為主題設置了足球特色墻,大幅彩色照片記錄下學校足球夢之隊參加各級足球聯賽獲獎、小球迷為班級運動員加油助威等精彩瞬間。走廊上,設置各種展板,張貼著孩子們以足球為主題的創意設計、繪畫、兒童詩、足球故事。教室里,統一配置了足球課桌。兩條課桌腿的下半部焊接向前凸出的30厘米高的長方形圍欄,靠近學生坐的一側不設欄桿,既方便學生收放足球,又能滿足學生坐下后腿腳的活動空間。
多彩的足球環境,濃厚的足球氛圍,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為每一名育暉學子增添一抹亮麗的生命底色。
2017年,王艷校長主政育暉小學。作為育暉發展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她親歷了校園足球運動的歷程,也深切地感受到足球運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當她接任育暉小學校長時,就下定決心要在傳承學校理念和足球育人特色項目的同時,用好關鍵人物、拓展足球課程、豐富足球文化內涵,將足球特色項目提升為學校辦學特色。
馬奎就是王艷校長眼中的“關鍵人物”。他是一名“足球癡”,生命中須臾離不開足球,曾經效力于四川全興職業足球隊五年之久,原本有更大的足球夢,因傷病而惜別綠茵場。育暉小學建校之初,他不計報酬,欣然應聘,成為育暉學子的啟蒙教練。
馬奎有一雙發現足球新芽的眼睛。他選拔的三茬球員中,除了個別孩子有一定基礎之外,絕大多數孩子入選前從未接觸過足球。馬奎通過觀察孩子們體育課、課間操、玩游戲以及一言一行的狀態,敏銳地發現一些孩子身上蘊藏著的柔韌性、協調性、靈活性等足球潛質,被他發現的新芽,經過一兩年生長期,便在綠茵場上大放光彩。
馬奎對足球新芽實施科學的訓練方法。簡言之,即“三個適度”“四個環節”。“三個適度”,即運動量適度、技能訓練適度、競技比賽適度。“三個適度”主要基于兒童身心發育程度,運動負荷承受程度以及全面發展的考慮。“四個環節”,即激發孩子的足球興趣、進行扎實的基本功訓練、進行傳球線路訓練、進行協調配合訓練。興趣是一種濃烈的情感和歡愉的心理狀態,孩子們喜歡甚至迷上了足球,就會悅納足球,全身心投入,有的是獲得感、幸福感。基本功是指運球、傳球、接球、頂球、搶斷、射門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它是提高的基礎。但凡優秀的運動員無不具有扎實的基本功。線路是指體現作戰意圖和策略的傳球路線,是取得勝利的關鍵環節。協調配合是指一支上場球隊在統一作戰意圖下的互相配合。馬奎每次訓練球隊都利用較長時間訓練基本功,要求隊員的一招一式都要扎實、規范、熟練。傳球線路和協調配合是訓練的中心環節。他要求隊員傳球要有“意圖”、有“線路”,善于進行“戰術配合”。這些非一日之功,是在持之以恒的艱苦訓練中積淀而成的。正是馬奎教練科學、恰當、專業的訓練與培養,使得育暉“夢之隊”的小球員們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過硬的技術水平,在幾場關鍵的比賽中面對勁敵毫不腳軟、穩扎穩打、拿下比賽,將一個又一個的冠軍斬獲囊中。小隊員們也因此獲得了人生出彩的機會。

德國教練組織小足球隊員進行專業訓練
為了推進足球運動在全校的迅速普及,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足球基本動作,馬奎和足球隊員們錄制了系列視頻《馬教練講球》。每集重點講一個動作,細致分解、用心示范踩球、撥球、顛球等足球基本技能。每集最后還有“足球小課堂”,由后備梯隊的“足球寶寶”介紹一個關于足球的小知識,內容簡短,直觀形象。《馬教練講球》發布在學校網站上,學生在家里也可以觀看視頻,練習動作,非常方便,深受孩子和家長的歡迎。
“關鍵人物”的關鍵在于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無論是慧眼識才、科學訓練,還是開發課程、激發興趣、廣泛普及……馬奎為育暉小學足球運動項目的發展與全員普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大凡做一件事情,開展一項運動,論及普及,絕非只是“讀一讀”“講一講”“做一做”,真正能夠培育、惠及每一個學生的基本載體是課程。育暉小學足球運動的普及就經歷了由“活動”到“課程”的進化歷程。

育暉小學優秀畢業生、深圳佳兆業俱樂部職業球員孫曉彬和小隊員們在一起
陽光足球操——育暉小學從“一校一球”到“一人一球”并非統一配置的教育資源,而是學生內在需求驅動下的自然生成。“足球寶貝”的矯健身影和滾動翻飛的“黑白精靈”,尤其是“夢之隊”的傳奇經歷,吸引著更多師生渴望參與其中。沒想到,最先“引爆”的竟然是音樂老師。育暉小學開展足球運動兩年后,兩位音樂老師有感于學生們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譜曲填詞創作了校園歌曲《育暉寶貝》。“好朋友,噢,好朋友,我們一同來踢球。看準前方,凌空起腳,向著夢想,努力奔跑,我們是育暉寶貝。”朗朗上口的旋律,鮮活寫實的歌詞,很快被育暉學生傳唱為校歌。體育老師巧借校歌,以足球為道具,編排了運球、傳球、顛球、頂球、射門的動作,經過科學測算,設計出既能鍛煉學生柔韌性、協調性、肺活量,又能全員普及足球基本功的陽光課間操。
于是學校足球運動迅速由“一校一球”發展為“一人一球”。每到陽光大課間,750名學生帶上心愛的足球,拿上銀色球圈,生龍活虎地來到運動場,伴隨《育暉寶貝》的歡快旋律,演繹足球競技的各種動作,時而聚集,時而散開,聚集時如大海浪涌,散開時如高山流云,不由地令人感嘆:壯哉,育暉大課間足球操!
《愛上足球》——為了追求“足球育人”的理想狀態,學校各學科組發揮各自優勢,齊心協力,苦下功夫,開發了《愛上足球》教材,基本內容有:“足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球星風采錄”“聚焦世界杯”“足球戰術”“足球競賽規則”等內容。各學段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把握深淺度,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一二年級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識字量少,多為形象思維,于是教材中的有關內容編成故事,實施“故事教學”。足球課程每周安排一課時,覆蓋全員,既有系統性、層次性,又有操作性,推進足球運動向縱深發展。
“孺子侃球”——隨著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學生們不再滿足于了解基礎的足球知識與基本技能,更希望有些“專業范”。特別是很多女生也成了足球迷,每當看到男生在綠茵場上激烈對抗,女生們便在場下進行現場解說。老師們因勢利導,豐富了課程實施路徑,專門開設了“孺子侃球”課程。這不,當五年級一班和二班的足球隊剛剛踢過一場班級聯賽后,兩班啦啦隊的學生就邊看比賽錄像邊侃球。“場上傳球太隨意,缺乏線路”“李明新同學斷球非常果斷”“高博見起腳射門,能把握時機,一腳命中”“兩個守門員勇敢、智慧,把許多險球都撲了出去”……十多歲的孩子“侃球”的精彩與激烈,絲毫不遜于場上的隊員,“侃出門道兒”實在難得。在“孺子侃球”課程中,學生們學習足球規則、觀看賽事錄像、模仿解說員評球侃球……學生的足球素養、表達能力、文化認同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
學校文化如同陽光、空氣、土壤,須臾不停地浸潤學子成長。育暉小學深度挖掘足球精神,舉辦校園足球節,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開啟了足球運動的“文化之旅”。
1.學科融合,跨界體驗足球魅力
隨著不同學科教師的深度參與,每位老師都從自己任教的學科出發,找到與足球文化的結合點,帶領學生體驗獨特的足球魅力。
語文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足球專題閱讀”,探究足球明星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誦讀中國古代有關“蹴鞠”的詩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創作兒童詩,在詩行里躍動著童心童趣。三年級一班的畢軼涵在《我們是足球運動員》中寫道:“黑白相間的精靈,你是那樣頑皮,每天在我們腳尖玩耍、游戲,不知什么時候溜進了我們心里,我們已經離不開你。因為你,我們有了強健的身體,因為你,校園充滿了生機,因為你,我們有了一個更加團結合作的集體。”
美術老師與學生一起制作足球伴手禮,一個個精致的軟陶作品讓孩子們愛不釋手;開展足球logo設計大賽,面向全體學生征集作品。一張張設計獨特的足球海報使孩子們從中感受著足球的魅力。一年級三班的陳雨萱設計的圖案給足球畫上翅膀寓意騰飛,用綠色象征校園的綠茵場,將陽光體育、快樂足球蘊含其中,字母logo排列,富有動感,顯示出活力與快樂。她的設計通過陳述設計理念和網上投票,最終在幾百份設計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大賽的冠軍。
音樂教師帶領學生編排足球寶貝啦啦操,孩子們在旋轉跳躍中盡情享受著足球帶來的歡樂。孩子們跨界體驗,“玩”出了超越足球本體的意蘊。“足球創意設計”“足球舞蹈”“足球兒歌”,源于足球,超越足球。育暉師生用眼睛看足球,用心靈感受足球,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足球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陶醉其中;因為熱愛,所以創意無限。
2.校園足球節,搭建“勇于出彩、人人精彩”的平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存在感和獨立人格,他們渴望被人發現,被老師和同伴認可。“校園足球節”給每個孩子“露臉”的機會。
足球節中,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是各種賽事,如運球、傳球、顛球、頂球、射門攻擂賽,親子繞樁比賽,三對三比賽,五人制足球聯賽等。由此產生的“運球王”“傳球王”“顛球王”“射門王”……讓孩子們人人展示、釋放能量,彰顯價值。三年級二班的王瑋智創造了顛球148個的校園最高紀錄,被授予“校園顛球王”稱號。五年級二班的相海童高超的踩球技藝擊敗了足球隊的專業選手,被授予“校園踩球王”稱號。為表彰在“市長杯”足球賽中表現突出的六年級學生孫曉彬和張挺,把11月7日命名為“孫曉彬日”,11月14日命名為“張挺日”。這些榮譽對小孩子來說,猶如獲得“金球獎”“金靴獎”,令他們終生難忘。
班級足球聯賽不僅是足球節上歷時最長的項目,更是孩子們在綠茵場上爆發無窮力量,在競技中盡顯聰明才智的時刻。小組賽、淘汰賽、爭霸賽,模擬“世界杯”的賽制讓孩子們過足了癮。場外啦啦隊為本班、本年級的球員加油助威,他們的心隨著球員一起在場上馭風奔跑。冠軍爭霸賽時,全校所有師生不分年級、不分班級,為場上每一個球員的嫻熟技巧、團隊配合、頑強拼搏而歡呼、跳躍、吶喊……將足球節推向高潮,將育暉足球“生命色彩、勇于出彩、共享喝彩、人人精彩”的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足球是興趣的彰顯、人性的堅持、意志的表達。”育暉小學足球運動的普及,讓師生對足球產生濃厚興趣,實現了全員悅納,形成了價值認同。足球運動已嬗變為育暉師生共同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成了他們的“生命運動”。
學校在普及快樂足球的短短九年中涌現出一批批足球骨干和“冒尖”小球員,馬萬水、夏雨、郭宇擎、劉俊賢、劉文浩、孫曉彬入選魯能青少年足球學校,馬萬水因表現突出,被選入魯能足球隊。一所僅有七百多學生的小學先后有六名學生入選省級青少年足球學校,在山東省小學中并不多見。這些孩子在入校前大都未接觸過足球,在“育暉”肥沃的足球土壤里破土而出,再一次證明了“足球從娃娃抓起”的光明前景。

馬奎教練指導學生開展“足球接力”游戲
學校教育是一個包括多門課程、多學科教學、多種教學和學習方式、多樣化發展在內的一個完整系統。育暉小學的足球運動之所以長盛不衰,喜獲普及、提高雙豐收,還在于他們正確地處理了以下“四個關系”。
小學體育教育大體為體育課、課間操、課外活動。在“嘗試思維”干擾下被嚴重擠壓,學生活動量不足、興趣不濃、體質下降。育暉小學包括足球運動在內的體育教育得以普及,同時注重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林木蔥蘢,方有嘉樹;眾浪齊涌,方有巨瀾;萬馬奔騰,方有良駒;群山并峙,方有險峰。育暉小學足球運動群體參與、相互激勵、你追我趕的優勢環境孕育了眾多足球新苗。
國家制定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應掌握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與方法、應達到的體能與運動水平做出了具體規定。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應全面落實標準。足球運動,只是落實《標準》的一個支點,其“權重”應當科學地把握。對于學生而言,其愛好多種多樣,不能強求一致。育暉小學只是把足球作為第一運動,允許差異發展,學校除成立足球運動外,還開展了籃球、田徑隊、擊劍、射箭、跆拳道等運動項目。孩子們可以踢足球,也可以有其他選擇。土地有七色土,太陽有七色花,孩子有千姿百姿,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小學普及足球運動,主要培養孩子們的足球興趣和入門動作,提高了孩子們的運動素養,讓提高自然發生、水到渠成。育暉小學較好地把握了興趣與技能的關系。孩子們的足球興趣普遍較濃,一個個玩足球,一批孩子玩出了智慧和本領,他們的“夢之隊”是“玩”出來的,而不是刻意打造的。學校向來不把硬指標強加給孩子,注重的是讓孩子們經歷和享受過程,弘揚足球精神。
育暉小學兩名足球教練在普及與提高足球運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他學科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組織足球活動、營造足球氛圍、普及足球操、開展足球創意設計、創作足球兒童詩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專業教師與學科教師之間優勢互補,共同譜寫足球教育的和諧樂章。
足球,黑白相間的精靈,郎茂山下描繪壯闊神奇的風景,譜寫足球傳奇,走進幼小心靈,打開課程新天地,引發社區互動。足球從娃娃抓起,彰顯魅力無窮。善哉,足球;美哉,精靈!